Empire Ears這個品牌其實我入坑的很早,在那個便攜耳塞還沒有現今如此百花齊放的時代,我就已經感受到Empire家熱情的那種“典型美式調音”風格,甚至喜歡他們的產品要多過同為美國品牌的JH、CTM、Campfire等,包括我作為Noble老粉,在LegendX如日中天的2018年,也得承認Empire那會兒在國內顯然有著更強大的品牌聲勢。
而Empire近兩年的產品在風格上是有著比較大的轉變的,其中的一個“錨點”也許是從Odin這個現象級的超旗艦型號開始,雖然我認為它在古典樂的表現上還是存在不少缺陷,可它在泛流行樂的聽感打磨和硬素質的表現上在當年確實足夠能打,也是Empire家族中對“素質感”的表達表現的十分突出的一個型號,聲音的欣賞門檻較低。后來的Legend Evo雖然我評價也是“家族風格的回歸”,但更多的是回歸在了低頻的質感上,而非真的能夠在整體的音色上聽到過去的影子,他們最近一款完美保留了老派的人聲韻味、聲音還相對健康的型號可能也是幾年前的LegendX Se香港限量版,但這個型號我們國內聽過的用戶比較少,也沒有什么關注度。而當我在北京聽到Triton這個型號的時候,頓時給了我一種熟悉的感覺,這聲音的蓬松感、這濃郁的混響氛圍、這醇厚扎實的結像、這音色的彌散感,那個熟悉的Empire韻味可以說是“悉數歸來”,而且一萬出頭的價位也相對合理,如果說你想買一個非常Old School的美式熱情走向的流行塞,那不妨往下看看。
Triton的面板這一塊和Odin有神似之處,官方給出的名詞為“幻彩龍鱗”面板,一側是品牌LOGO、一側是三叉戟的樣式,在不同的光線角度折射下面板會呈現出不一樣的層次質感。雖然單元數量并不多,但Triton的體積并不算小,有一定的厚度,導管的部分倒不是挺深,應對這種非深導管的耳塞我建議多換幾種套子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像我的話,一般是使用比平時略小一號的套子能夠帶來更好的貼合度。
而所謂的“限量版”,限就限在““Triton Launch Edition”,首發版會附贈藍色的金屬收納盒以及名為“Monarch”帝王的原配線,由4N銀、5N-0CC銀、6N-0CC鍍銀、4N銀鍍金、4N銀鍍鈀共五類金屬原料組成,經雙層SoftFlex封裝屏蔽,外皮是比較低調的黑色尼龍,但分線器處的三叉戟設計和Pentaconn插頭賦予了更佳的外形質感,也算是突出了這次十周年初回限定版的稀缺性。至于后續的非限量版本,從官方那邊了解到在用料方面不會做簡配,而是可能會采用不同的設計語言。
Triton的單元配置為一顆動圈,一顆代號為emp75的動鐵以及2個高頻骨傳導單元,除了標志性的synX多點分頻技術以外,這次Triton的外殼內壁有A.R.C聚合物來進行吸震。肯定有人會覺得一顆動鐵怎么這么少,但從外形來看這個動鐵有點像是類似于聲揚2300系列或者婁氏ED系列的全頻單元,實際的聲音潛力是很高的,也有點像婁氏的DTEC,是最早來自于助聽器上使用的一顆經典中頻單元,也和Triton的這種韻味有幾分符合的地方。但有時候增加動鐵數量當然是最直觀的、最有效的調音和素質提升的手段,實現的過程如何沒有誰對誰錯,至今Fitear、64等品牌的部分系列也都依然在堅持用最少的單元做最佳的素質。
在驅動力需求上,Triton的阻抗和靈敏度組合看起來略有些奇葩,2.8歐姆的低阻抗和99dB的低靈敏度,一方面低阻抗看起來好像挺好推響,一方面有經驗的用戶應該能看出它對前端設備的電流輸出能力和控制力是不小的考驗,但好在我實際搭配下來,可能是出于風格方面的原因,Triton對不同前端的包容性還是比較強的,不用擔心過于難“搭”的問題,即便是Onix Alpha這種本身走溫暖寬松的小尾巴也能推出正常且符合它原本個性的音色,甚至一些低端解碼線也沒問題。Triton尤其是對于一些本身聲線偏硬、音色數碼味的前端有非常好的適應性,自身那種寬松細膩、模擬味十足的走向不容易被“壓制”。
低頻從來不是Empire需要擔心的地方,而Triton的低頻路線走的是類似于當年亞瑟、LegendX的那種圓潤、厚實、肉感強、速度略慢、殘響氛圍較濃的風格,但畢竟是2024年的器材,它在極低頻的細節、聲音的紋理感上還是比當年的老旗艦顯得明顯清晰了一截,沒有Legend Evo那么洶涌的打擊感、也比Odin的低頻要更輕盈一些,是一種有密度但不淤積、氛圍濃但是很自然的那種臨場感十足的低頻走向。雖然聽起來是拳拳到肉的風格,但是不會像Legend EVO沒被推好時那樣有近似駐波的悶感,而且密度剛剛好處在一個聽著瓷實又沒有壓迫感的程度上,所以它的低頻是我認為那種聽感向的萬金油,聽流行的時候非常有彈性,聽古典時適度的彌散感一定程度上比較適合偏交響大編制的錄音,聽New Age、電影原聲的極低頻表現極佳,能夠做到非常深沉的質感。
中高頻的部分存在一些和近兩年主流風格相悖的處理方式,比如聲音有明顯的Delay感,包括高頻器樂的表達會存在一定的黏連感,在不是非常復雜的場景下也存在一些褒義的聽感表達,也就是所謂“流暢感”,如果能夠用上類似于Nipo N2推力/控制力/信息量都頂尖的播放器,其實Triton的器樂表現也是有不錯上限的,管樂的表現強于弦樂,不偏線條、稍稍散糊一點,但有很好的空氣感與泛音表達。人聲的話,它除了一些需要甜膩味兒的日系萌音、或者像莎拉布萊曼那種非常空靈系的嗓音以外基本都能勝任,抒情也好、節奏感強也好,都在Triton的能力范圍內,尤其是歐美搖滾、港臺老歌、現場錄音質量較佳的爵士,它所呈現的低頻打擊感、人聲氣息的豐富程度是完全不輸自家超旗艦的程度,并且比較符合狹義模擬味中偏昏黃、偏HuFi向的演繹方式,喜歡Triton的理由就像我當年喜歡LegendX一樣,不論是2018年的市場還是2024年的市場,能打動人心的人聲表現永遠不會過時。
那缺陷的話,也許看到這里大家能猜到,它橫向的規模不算大、聲音線條感較弱,聽起來是非常雄渾、醇厚的路子,人聲的氣息和空間混響都有著縱向的延展能力,但是橫向的開闊度確實不佳,而且因為它結像較為豐滿,是屬于那種“填充型”的聲場,如果你喜歡聲音精致、聲音略帶一點空曠感的結像形體與空間表現,那可能Empire家包括Triton在內的大部分的型號都不是你的菜。
Triton的硬件配置和聲音硬素質來說和“卷”沒什么關系,但讓我欣慰的是現在海外進口品牌在配件、原線、外殼的質感上確實是比以前下工夫了,我認為這個特性一定也是深受中國市場大環境的影響,不論是用戶還是代理商那邊都在敦促他們帶來更多的“外在誠意”。而Triton雖然硬素質在同價位必然不是最拔尖的那個,但它聲音韻味的感染力讓回想起了Empire Ears第一次受到我關注時的那份獨特韻味,不論是他們標志性的低頻、還是人聲,都以一個更高素質的方式迎來了對自己的一次致敬。
想進一步咨詢或者交流音頻相關內容,可以掃一掃添加我的個人微信,也可以手動搜索我的名字縮寫“lilingjiaqi”,我會盡力為你解答。
微信燒友交流群“+7耳聾病患群”,歡迎大家的加入,可以添加我個人微信私聊獲取入群途徑,加好友時請備注“燒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