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元收割世界財富的行為愈演愈烈,去美元中心化已經不僅僅是幾個少數市場的選擇,就連日本、英國等美國的傳統盟友也試圖繞開美元的限制。
然而,美國直接將手伸向了另一個經濟排名較高的東方大國,先是印度的經濟增速出現了出人意料的大幅下滑。
緊接著高達1.3萬億的國際資金撤出了印度,之后美國又是將印度第二大富豪阿達尼告上了美國法庭。
難不成美國這是要改變以往對印度的態度嗎?印度的經濟會在美國的收割下一路倒退嗎?
美國將收割印度?
近些年,印度的經濟增速可謂是突飛猛進,短短的幾年內經濟排名就從世界第十躍升至世界第五。
然而,前景一片大好的印度卻在其統計部門最新的數據中顯示,在截至9月的三個月里,其GDP增長僅為5.4%,這數據遠低于今年年初專家對印度經濟8%的預測。
究其原因,首先在于全球日漸緊張的地區局勢,俄烏沖突、巴以沖突無一不是在影響著影響著各國的對外貿易。
另一個便是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的嚴重不平衡,印度的基礎制造業還存在著很大的問題,而這樣糟糕的基礎制造業直接的反映便是民生和營商環境。
再一個就是印度糟糕的營商環境,它一向有“外資墳場”的稱號,并且秉持著“印度賺錢印度花”的原則。
雖然絕大部分跨國企業都會想要進入印度的市場,畢竟印度有著全世界最多的人口,這也代表著龐大的消費市場,但是印度大部分外資還是選擇了撤離。
這其中不止是他們害怕印度的營商環境,更多的是美聯儲降息對印度帶來的影響。
在印度盧比不斷貶值的情況下,外資也對印度持續看空,繼10月份撤離117億美元之后,外國買家在11月份也開始撤離和拋售,涉及金額達到了41億美元,換算之后,就是1.3萬億盧比。
眾所周知,過去幾年印度經濟飛速的重要原因是自己原本的優勢出口貿易,還有就是它調整了自己GDP的統計方式,政府也存在大舉借外債的現象。
由于印度存在著大量的美債,本身盧比的國際影響力有限,制造業也太過單一,就很容易受到美聯儲貨幣政策和美國債務危機的影響。
為了緩解盧比的貶值,印度方面也開始了大規模的拋售外債,然而盧比和印度的情況還無法得到有效的緩解。
畢竟特朗普還未正式上任,一旦他正式上任,為了加快制造業回流到美國,外資撤離印度的力度、規模將會更大。
而且,美債已經到達了36萬億,以其不斷增快的速度,想必用不了太久便會達到40萬億,這對美國來說肯定是個嚴重的危機。
所以,印度這波重財富美國篤定是要收割,當然這也為世界各國提了個醒,加強自己的經濟獨立性,加強在基礎制造業方面的建設是多么的要。
印度能借此達到“不破不立”?
在美國收割印度的同時,美國方面還對印度富豪阿達尼提起了訴訟,熟悉的場景頓時映入眼簾。
美國這種對別國重要企業和企業家提起訴訟和打壓的做法,已經是很常見的做法了,因為它們對我國的華為、大疆等企業頻繁使用過。
將美國收割印度和印度富豪被他們起訴結合在一起就可以看到,美國明顯是想通過經濟制裁甚至是對企業的封鎖敲打印度。
曾經,印度憑借自己的地緣優勢,在各大國之間左右逢源也能獲得一定的發展機會,就如中美博弈中,印度一定會是美國拉攏的對象。
奧巴馬時期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拜登和特朗普時期的印太戰略,都是美國為了對付中國拉攏盟友的戰略。
而如今中美博弈之間的天平已經有了傾斜的趨勢,印度在經濟增長上的飛速也讓不少人覺得假以時日會超越德國或歐盟,而不久前的喀山金磚領導人峰會,印度和中國之間有了改善關系的行動。
而這對美國來說,是他們最不愿意看到的。
另外,在美國拉攏印度的時期,他們都是把印度當做中國制造的替代的,但奈何中國的產業鏈已經完善到了他們拆不掉,又繞不過、躲不掉的局面。
所以說,讓印度等地的制造企業回流到美國是他們肯定會做的,而這對未來的印度或許也是更大的挑戰,如果能通過此次危機全力改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不平衡的狀態,那或許也能讓印度“不破不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