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歲的朱琦突然離世,作為朱琦的父親,朱德卻是最后一個得知這件事情的人。
當得知這個噩耗,朱德心中的悲傷難以言喻,最后緩緩的說出:“你們這樣不對。”
他的兒子離去了,可為何在十幾日之后才告知朱德呢?
白發人送黑發人
1948年,朱琦投入了青年應援基層的工作中,帶著妻子不遠萬里來從延安來到河北,在石家莊的鐵路局開始了工作。
1951年他的妻子趙立平為他生下了第一個孩子,之后的幾年里又接連生了5個孩子,這讓只有一兒一女的朱德也體會到了兒孫滿堂的快樂。
可是幸福的生活總是短暫的,朱琦本來身體就不好,又在長期的勞累中患上了心臟病,直到一天,朱琦突然心臟病復發猝死在上班的路上……
這時的朱琦只有58歲。
趙立平想到就這樣自己就失去了丈夫,但朱琦死后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她還要承擔起生活的重擔。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時候朱琦的父母,也就是朱德和趙立平還不知道孩子去世的消息。考慮到公公的身體不好,趙立平就先向自己的婆婆康克清傳了訊息。
最終婆媳倆經過商量,決定暫時向朱德隱瞞朱琦死去的消息,畢竟朱德當時已經88歲了,這樣的喪子之痛一定會讓他備受打擊。
可是隱瞞只是暫時的,沒過多久朱德就提起了朱琦,他非常想見見朱和自己的孫子們。
他便日日在妻子康克清的耳邊念叨:“有時間叫他們回來看看吧,一家人好久沒聚一塊了。”
康克清聽到這樣的話就會搪塞地說:“孩子們也忙,等清閑了會回來看你的。”說完她便偷偷的抹眼淚。
就這樣過了幾日,有一天朱德做夢夢到朱琦來看自己了,他趕緊起床就問妻子康克清:“保柱回來了嗎,我夢到保柱來看我了。”
保柱是朱琦的小名,康克清聽到這樣的話心里也難過極了,于是就支支吾吾的說:“再過兩日就讓他們來看你。”朱德這時心里卻感到隱隱的不安。
康克清見朱德有所察覺,決心不再隱瞞,便叫了朱琦的妻子來北京看望朱德。
第二天朱琦的妻子趙立平便趕到了北京,說出來朱琦已經去世的消息,這時離朱琦死去已經過了十幾天了。
朱德聽完直接癱坐在椅子上,他悲痛萬分,緩緩地對她們說:“我的兒子死去了,你們卻不告訴我,你們這樣不對的。”
就這樣朱德連兒子的最后一面都沒見到,他悲痛萬分,親自趕到河北為兒子舉辦了葬禮,在葬禮上他對著兒子的照片,說了這輩子都沒說出來的話:
“我實在對不起你,可是你一直是我的驕傲。”
不過,悲痛歸悲痛,失去兒子的朱德也沒忘記自己的使命,他依舊在革命的前線為祖國效力。
身邊的人無不感嘆,朱老總真是心系百姓,化悲憤為力量。
這些話不脛而走,朱老總也聽聞過幾次,每次都會陷入到深深的回憶之中,回憶過后,就是自責……
這又是為何呢?
朱琦的一生
朱琦的一生充滿了“幸運”與“不幸”,“平凡”與“偉大”。
1909年朱德參加了同盟會認識了一名知青少女蕭菊芳,兩人一見鐘情就走在了一起,沒過多久蕭菊芳便為朱德生了一個兒子。
可是當時的醫療條件有限又正是時局動蕩不安的年代,蕭菊芳生完孩子便一直身體不好,最終只陪伴了朱琦4個月便離開了人世。
喪失妻子的朱德經過朋友的介紹認識了陳玉珍,陳玉珍也是一名有著先進思想的知識女青年,這兩人一拍即合就結婚了。
結婚之后陳玉珍就負責起了照顧朱琦的責任,雖然朱琦不幸失去生母,可是他卻又極其幸運的遇到了這個對他視如己出的養母。
朱德立志于為祖國效命,時常要外出打仗,中國當時也動蕩不安,朱德憂心于家國大事,他在朱琦8歲時便去了國外進行學習。
而這一走就是15年,陳玉珍便獨自撫養起了朱琦,她時常在朱琦的耳邊講朱德的事跡,而這個行為影響了朱琦的一生。
朱琦從小就立志向父親學習,他打算以后參加八路軍,當一名向父親一樣偉大的戰士。
可是天有不測風云,他在1937年時就被國民黨抓走當了壯丁,這時朱琦徹底與家人失去了聯系,陳玉珍趕緊聯系到朱德將這個消息告訴了他。
朱德多年未見兒子,可是兒子卻被抓走了,他趕忙聯系了朋友多方打探,最后經過龍云的幫助,找到了朱琦。
朱琦見到父親之后,就被父親安排去了軍校學習,學習生活還沒進行多久,中國形勢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1937年盧溝橋事變,平津華北陷入危機情況,朱琦直接就向父親說自己要參戰,要保家衛國。
朱琦聽到兒子的話十分感動,他非常支持兒子的決定,陳玉珍得知這個情況大罵朱德說:“這是你的兒子啊,你要讓他去那么危險的地方,他會沒命的。”
可是朱德卻說:“這才是我的兒子,這才是中華民族的好兒郎。”
可是戰爭是殘酷的,槍彈沒有眼睛,朱琦多次沖鋒陷陣,參與了許多次戰爭的勝利,可是最終在一次行動中腿部中彈,不得不從前線退了下來。
雖然不能沖在戰爭的前線,他卻依舊沒有停下抗日的腳步。
他進入了抗日七分校工作,在校期間他工作完成的也很優秀,可是朱琦還是覺得這樣的生活太過于安逸。
這時國家也開始了土地改革的計劃,朱琦看到這樣的機會,就主動報名進入基層工作。
在基層的工作中,他不怕困苦投身基層,體會到了老百姓生活的不易,也實現了自己為祖國為人民效力的志向。
其實在朱德的心中,他一直對這個兒子充滿了愧疚與自責,自己在他很小的時候便離開了,朱琦缺少的那一份父愛是朱德心中永遠的痛。
作為一個革命者,他影響朱琦為國奉獻,可是作為一個父親,他不顧兒子的生命安危,讓兒子沖在危險的前線。
這是朱德一生的一個遺憾,可是他卻從不后悔。
朱琦的一生,是受朱德影響的一生,雖然他的履歷遠不如父親那般耀眼輝煌,但是沒有任何人可以否定他人生的價值。
因為,在生活的苦難之中,他鑄就了堅強的品性。
朱琦的品性
雖然朱琦的童年很少見過父親,但是不可否認朱德對他的影響極大。
朱德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他時常就給劉玉珍說:“我們的孩子一定要成為無產階級革命者的接班人。”
在朱琦的童年他就被灌輸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他也在這條道路上不斷奮斗。朱德還經常教育他不能接“官”不能接“權”,要接住我們的“責任”。
在朱琦去往鐵路局工作時,朱德知道了還專門寫了一封信告訴朱琦:“你之前一直在部隊,現在去到了新的領域,一定不要去管理去當官,要從基層做起,從工人做起。”
朱琦也一直被父親的德行所感染,他深知父親所想,他到了鐵路局去到了最底層工作,底層工作艱難辛苦,鐵路局的局長得知這是朱德的兒子,就要把朱琦調換到其他的職位。
朱琦知道后說:“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我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去換到其他崗位,而不是利用我父親的名聲。”
朱琦能有這樣的想法其實不僅得益于父親對他的教導,與他的經歷也有很大的關系。他十幾歲時被抓去做了壯丁,這段經歷養成了他能吃苦耐勞的性格。
被抓去做壯丁時,他被編入了滇軍部隊,跟隨著部隊到處征戰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當時的滇軍部隊非常混亂經常陷入莫名其妙的戰爭中,在推翻民國復辟帝制流言四起的時候,朱琦所在的隊伍走在了討伐袁世凱的前列。
朱琦在這個時期學習到了許多技能,他主動學習如何打仗,在軍隊生活中經常沒有吃的沒有喝的,他卻沒有任何抱怨。
后來在朱琦回到父親身邊,他也堅持延續了這種吃苦耐勞的性格。
一次他回到延安看望朱德,由于長時間的路途奔波,朱琦渾身沒一處干凈的地方,到了晚上朱琦換下衣服來到河邊洗衣服。
由于當時大家都用肥皂和皂莢洗衣物,朱琦什么都沒有只能自己用手使勁搓洗,這時朱德的參謀長看見了,就去幫朱琦領用了兩塊肥皂。
他把肥皂拿到朱琦面前,讓他用肥皂洗衣服。
這時正好朱德看到了他說:“這肥皂是公家的,我們不能隨便拿用的,延安現在戰事緊張物資緊缺,我們一定要比別人更省。”
朱琦聽完就道歉認錯了,不僅如此,朱琦后來去到鐵路局工作,也一直省吃儉用。
在一次工作中,朱琦負責開從北戴河到北京的列車,正好朱德坐上了那列火車,助理問朱德要不要見見自己的兒子,朱德說到站再說。
火車到站后,列車長找到朱琦說:“一會你先別走,坐你車的一位首長想要見見你。”
朱琦聽完看了看自己充滿補丁的衣服,覺得很不好意思,就想要換下衣服,列車長卻說不用換了。
朱琦來到朱德所在的辦公室,他拘謹的站著等首長,過了幾分鐘門被打開了,朱德走了進來,朱琦光然大悟,原來就是自己的父親。
朱德看到穿著滿身補丁渾身臟亂的兒子,欣慰的笑了,他說:“現在學會開火車了,一直為人民服務辛苦你了,看到你如此,我便放心了。”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朱琦去世后,朱老總強忍悲痛立刻又沉浸在工作之中,說明在他的心中,國家和人民的優先級,是要高于自己的小家的。
即便,那是他唯一的兒子。
有這樣一位人生導師,朱琦幼年的耳濡目染,青年的感同身受,都對他的人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朱德的品質
朱德的一生被毛主席稱為“人民的光榮”,被周總理贊譽“中華民族的救星,勞動群眾的先驅”。
在朱德還小的時候,在受到一位席先生的影響下,他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從此便立下了救國救民的思想。
如果說這是他的思想啟蒙,那么朱德在順慶府的學習就是他接受先進思想的開始,朱德樸實好學,在畢業后就被分配到蔡鍔所。
在蔡鍔所兩個月之后他參加了辛亥革命,在這場起義中朱德沖鋒上陣,作戰英勇,表現出了非常卓越的軍事才能,這也是朱德從軍打響的第一槍。
僅在6年的時間里朱德就從學員晉升為了少將,他漸漸的閱讀到《新青年》等書籍,經常探討“十月革命”為何在中國卻一直失敗等問題。
后來經歷了內戰之后,他決定找尋新的革命道路,他費盡心機找到陳獨秀,經過和陳獨秀的探討交流,他決定去歐洲共產黨的源頭尋找救國的辦法。
1922年,朱德在周總理的介紹下順利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產黨員,36歲的他在為黨為人民的路上走到了90歲。
他的一生中總是將人民放在了第一位,他在陜西抗日時,發現自己的母親生活苦難,可是身居高位的他卻拿不出來任何的錢接濟母親,迫于無奈給自己的好友寫信借錢。
不僅如此他教育朱琦,讓朱琦英勇參軍上戰場,在戰場中自己的兒子被子彈打成殘廢。
他用自己的所作所為將家國情懷傳遞給了我們每一個人。
在他90歲離去之時,他寫下一紙遺囑,將自己所有的積蓄2萬元上交給了國家,他說這是他最后一次上交的黨費。
他死前不只一次的說:”我是一名無產階級黨員,我的一切屬于國家。”
如果說朱德是一個照耀中國大地的一縷陽光,那么朱琦便是這大千世界的燭火,用自己所有的能量努力照亮到達的每一個地方。
結語
朱老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國家、奉獻給革命,朱琦也在他的熏陶下成為一名平凡而偉大的人。
他們竭盡一生為人民,他們值得活在每一個人的心中,被我們每個人牢記。
相信他們如果看到今天中國的發展,也一定會為自己感到驕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