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走了。”
消息來得太突然,“轟”地一響,時代塌陷了一角。
我讀了很多遍她的遺書,心情復雜。衰老和死亡是太過接近生命真相的事。最大的真相,就是它由命,不由人。莊嚴又殘忍。
而寫下遺書的瓊瑤這樣說:“我不想聽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為這最后的大事作主。”
她要搶下老天爺的筆,自己寫個結局。她要瀟瀟灑灑,要翩然遠去。
于是很多人在傷感之余感慨,“這很瓊瑤,這太瓊瑤了”。
我們這代人是看著瓊瑤劇長大的,“瓊瑤”幾乎成了個形容詞。它意味著至情至性的人,盡興的笑和眼淚,毫無保留的愛與恨。
同事說:“瓊瑤提供的夢幻和安慰,在今天幾乎已經絕跡。”的確,人生不能作主的事太多,轟轟烈烈的生活很難成為現實,遑論對愛的付出,對生命的投入,對命運的抗爭。
但回頭看,沒人能否認,穿過瓊瑤打造的世界后,我們曾經長久地相信很多事——
相信人可以愛人,人可以被愛,人更可以在愛里保全自我,像晴兒說“我也有我自己的驕傲”,像含香說“我不是你的奴仆”;(《還珠格格》)
相信情義的分量,尤其女人間的情義,譬如方瑜得知依萍去大上海工作時脫口而出的那句“你的音樂系呢”;(《情深深雨濛濛》)
相信生命不該被任何事困住,“我覺得像我這樣的人應該去創一番成就,更值得擁有一個完整的愛,我會找到屬于我自己的幸福,當我再回來的時候,一定會擁有一片屬于我自己的天空。”(《青青河邊草》)
相信人只要盡力地活,就有機會擁抱想要的生活,“我們赤手空拳地建立了自己的家園,我們活得自在而快樂,在你出現之前,我們自己就已經結束了苦難。”(《婉君》)
你相信過這些。你懷疑過這些。
但你會在今天,在這些故事的創造者遠去時突然想起,你依然想要相信。
那封遺書里,最多的一個字,是“我”。
“朋友們,不要為我的「死亡」悲哀,為我笑吧!生命的美好,就在于「能愛,能恨、能笑,能哭、能歌、能說、能跑、能動、能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能嫉惡如仇,活得轟轟烈烈……」這些,我都在有生之年,擁有過了!我「活過」了,不曾辜負此生!”
她不曾辜負此生。她用自己證明,人,可以作命運的主。
是的,瓊瑤走了,但我們不會失去瓊瑤。
那些我們和她一起做過的夢,流過的淚,愛過的人,相信過的世界,都算數。
記住這些,更記住瓊瑤教會我們的:不要辜負你的生命,盡力地愛,盡力地活。
“踏遍天涯,訪遍夕陽,歌遍云和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