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第四野戰軍49軍146師因為追敵心切,孤軍深入桂軍防區,被白崇禧重兵包圍。雖然146師奮起反擊,血戰10多個小時,最終在友軍的策應下沖出了包圍圈,但全師傷亡較大,大傷元氣。勢如破竹下的一場失利,更值得讓人反思。回顧此戰經過,不難看出,146師被圍,是因為部隊接連出現了幾個比較嚴重的錯誤。
第一:輕敵冒進
49軍軍長鐘偉向13兵團提交向永豐、界嶺一帶追擊作戰的方案,卻未等兵團回復,就先行追擊。等到兵團司令程子華下達“不明敵情,不可盲目追擊”的命令時,49軍先鋒146師已經到達了青樹坪。直到與敵軍交火,146師甚至不知道自己身處桂軍第7軍、第46軍兩個王牌軍的包圍圈中。
等到師長王奎先發覺半小時內,己方陣地至少落下了2000發炮彈,才明白形勢的險峻。戰后鐘偉也總結道,低估桂軍的戰斗力,輕敵冒進是此戰失利的重要原因。146師孤軍深入,脫離整個野戰軍的攻擊線,才導致被白崇禧抓住了戰機。
第二:被動失聯
如果縱觀整個戰場,桂軍與四野在青樹坪一帶的兵力比是3:2,在武器裝備上四野還有更勝一籌,49軍完全有能力打出一場反擊。但是146師電臺在關鍵時刻卻因為故障,一直處于失聯狀態。四野總指、13兵團,49軍,3方電臺都叫不到146師,無法通知敵情,讓其配合作戰。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才導致打了一場糊涂仗。
青樹坪一戰,是四野渡江之后戰況最為慘烈的戰斗,146師被迫休整,從此作為戰役預備隊使用,教訓不可謂慘痛。但偏偏不到一個月,45軍135師又被白崇禧依樣畫葫蘆,再次孤軍被圍。不過這一次,戰役的結果卻截然相反,一場大捷,也為衡寶戰役畫上了完美的句號。同樣孤軍被圍,同樣面對白崇禧的桂軍,146師和135師為何一個失利,一個勝利?
1949年10月,為了防止衡寶地區的白崇禧主力反擊,四野中路軍奉命停止追擊,在衡寶線以北待命。但45軍135師在急行軍中沒有架設電臺,因而沒有接到停止前進的命令,孤軍沖入桂軍防區縱深地帶。
四野指揮部慌了神,146師的前車之鑒,135師似乎又照著走了一遍。不過在無數遍的呼叫下,135師的電臺最終還是接通了。此時的135師,長途行軍160余里,前衛團已經到達了沙坪、靈宮殿地區,孤懸敵后。
林彪電告135師師長丁盛,給他下達死命令“從現在開始,135師由我直接指揮,各兵團、軍對135師只能收聽,不得指揮。”對于林彪來說,一支陷入重圍孤軍,未必不能成為一招神來之筆。
白崇禧拿出王牌主力“鋼7軍”,想要一口吃掉這顆位于心臟地帶的釘子,卻被135師這硬骨頭磕了牙。此時的135師處境雖險,但應對反應非常出色。因為聯絡暢通,135師對敵情了如指掌,能夠迅速組織好防御體系,以逸待勞,憑借強勁硬實力抗衡桂軍,甚至發起反沖鋒。
同時在林彪的指揮下,四野各路大軍迅速對桂軍展開合圍,支援配合135師的反擊攻勢。大軍壓境,背后還被135師死死咬住,白崇禧一手如意算盤打成了臭棋,桂軍被四野的強大攻勢打得潰不成軍。而135師更是成為了衡寶戰役的首功之臣,用一場“意外”,打出了當年張靈甫設想的“中心開花”效果,亦成為一出美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