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年末的時候,毛主席決定讓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當時參與對調的八位司令員當中,許世友從1955擔任南京軍區司令員,對調的時候已經在這個崗位上干了18年;楊得志的情況和許世友一樣,對調的時候也在濟南軍區當了18年的司令。韓先楚1957年的時候接替葉飛出任福州軍區司令員,對調的時候在福州軍區工作了16年。
陳錫聯在1959年的時候接替鄧華出任沈陽軍區司令員,對調的時候在沈陽軍區已經工作了14年。和這四人相比,剩下的四位司令員擔任大軍區司令的時間并不是很長。曾思玉1967年的時候接替陳再道出任武漢軍區司令員,對調的時候在武漢工作了6年;皮定均在1969年才接替張達志出任蘭州軍區司令員,對調的時候在蘭州只干了四年時間。
丁盛1970年才出任廣州軍區司令員,對調的時候在這個職位上才干了3年。李德生在北京軍區工作的時間更短,1971年他才接替鄭維山擔任北京軍區司令員,對調的時候當北京軍區司令員才兩年多時間。毛主席之所以讓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主要理由就是擔心一個人在一個地方呆的時間太久的話容易滋生驕傲自滿的情緒,不利于領導班子的更新換代。
李德生的情況和許世友、楊得志等人不同,1973年的時候他擔任北京軍區司令員才兩年多時間,按理來說不用參加這次對調。毛主席之所以還讓李德生離開北京前往沈陽上任,主要一個原因就是為了保護他。在當時的八大軍區司令員當中,李德生早期的資歷并不突出,抗美援朝時才擔任志愿軍第12軍副軍長。
上甘嶺戰役第二階段,15軍45師由于消耗太大,已經很難支撐。另外兩個師由于在平康河谷一帶擔負重要任務,無法馳援上甘嶺。在這種情況下,李德生率12軍趕往上甘嶺參戰,并擔任前線總指揮,最終頂住了美軍的反撲,打贏了上甘嶺戰役。時任15軍軍長的秦基偉后來在談到上甘嶺戰役的時候,多次肯定了12軍參戰的重要作用。
由于當時宣傳方面的原因,12軍在上甘嶺戰役中的名氣沒有15軍大。從朝鮮回國后,李德生擔任12軍軍長和安徽省軍區司令員。“文革”開始后,他在“三支兩軍”和制止武斗等方面作出了很大的成績,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不久后被調到北京工作。進京后,毛主席親自接見了李德生,對他委以重任,讓他擔任了總政主任和北京軍區司令員。
1973年的時候,李德生的職務更進一步,當選為副主席和政治局常委,官至正國級。由于身兼多項重要職務,“四人幫”極力對他進行拉攏。“文革”期間,“四人幫”干了許多壞事,迫害了不少老干部,李德生對他們的所作所為十分不滿,自然不能和他們為伍。
“四人幫”見拉攏不成,就開始排擠和迫害他,給他羅織了不少罪名,無端對他進行攻擊,李德生的處境十分艱難。為了保護他,毛主席才讓他參加了這次的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這八位司令員前往新軍區上任的時候,規格都不低。許世友離開南京的時候,副司令肖永銀親自陪同他前往廣州上任;韓先楚上任的時候,蘭州軍區政委冼恒漢親自迎接。
不過他們的規格誰也比不上李德生。李德生離開北京軍區前往沈陽的時候,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葉劍英元帥親自為他餞行,政治局委員紀登奎陪同從北京趕到沈陽上任,如此高的規格在參與對調的司令員當中是獨一份的,充分說明了毛主席對李德生的重視和信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