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祖努爾哈赤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關鍵的原因在于當時處于王朝末世,是時勢造英雄,即使努爾哈赤不崛起,也會有其他人崛起。
而且當時不只是努爾哈赤崛起,明朝內部的李自成和張獻忠也在崛起,最后也是李自成攻破北京,逼得崇禎帝自縊,使得明朝滅亡。明朝的地方武將也開始軍閥化,有著向中晚唐藩鎮割據那般的趨勢發展。像湖北武昌的左良玉,坐擁80萬大軍,雖然水分很大,但的確是虎踞一方,李自成進軍北京時,崇禎帝號召他進京勤王,他磨磨蹭蹭不出兵,等到南明弘光政權建立以后,他也是愛理不理的樣子,等到了李自成頂不住清軍攻勢,一路東逃,打到他地盤,他不敢硬碰,干脆率領大軍,打著清君側名義要去攻打南京弘光政權,是柿子挑軟的捏,結果走到了九江就病死了。
不是之后清軍入關迅速奪得天下,按照關內李自成和張獻忠的曇花一現,以及南明諸政權的拉胯程度,后續的發展,大概率不是李自成統一天下,而是各路大小軍閥混戰,然后出現一股新興勢力慢慢壯大,最后再統一天下。
除卻以上的崛起人物,甚至明朝中央朝廷內部都是出現權宦魏忠賢,不是崇禎帝有著幾分機警,并且得到文官集團的支持,及時除掉了魏忠賢,不然魏忠賢都有可能徹底掌握朝政。而在魏忠賢之后,不是崇禎帝愛殺大臣,并且雖然無太多治國能力,但對于權力看的很重,絲毫不愿權柄外分,是死死抓住大權不放,還有明朝滅亡的迅速,那么搞不好還會再出現新的權宦或者權臣。
可以說到了王朝末世,再龐大的統治體系,再精密的控制,都已經實際上是千瘡百孔,皇權式微,統治已經到了崩潰邊緣,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很多王朝其實說白了就是亡于財政崩潰。像明朝末年,國庫空虛,還遇到連綿戰事,即使加征三餉也入不敷出,經常性拖欠軍餉,這種情況下軍隊怎么可能有戰斗力,將士們根本沒有拼命的動力,這也是努爾哈赤在關外攻城略地,李自成在關內屢戰屢敗的關鍵原因之一。
因此王朝到了末世,自然會有各路梟雄崛起,最后是王朝滅亡,群雄逐鹿天下,就看看誰能笑到最后。當然也有一家獨大的情況,權臣在朝廷中樞提前掌握大權,那么到了一定程度上水到渠成的謀朝篡位,那很少有競爭對手。諸如王莽篡漢和楊堅建隋。
再認真來說,努爾哈赤在明末的崛起不只是不具有唯一性,他的成就也不大,并不如消滅明朝的李自成。他建立的后金連關外都沒有統一,并且內部統治松散,其實更多像是一個草原汗國,他也不善于團結各方勢力,也就是建立的八旗制度與眾不同。
努爾哈赤最后結局是在寧遠之戰中失敗并且不久后死去,隨著明朝和蒙古林丹汗以及李氏朝鮮開始聯合封鎖后金,后金也到了崩潰邊緣,連最重要的盟友喀爾喀蒙古眼看后金要完了,也開始背刺后金,按照正常發展來看,后金應該跟明朝二百多年歷史中,那些顯赫一時結果曇花一現的北方草原汗國下場一般,后續是內部出現內斗,強敵趁機來襲,最后后金亡國。
不過努爾哈赤有一個好兒子清太宗皇太極,他繼承大汗之位以后,一方面東征西討,最后降服漠南蒙古和李氏朝鮮,打破封鎖,使得后金起死回生,并且統一了關外,一方面在內部建立君主制,建立了東北霸業,奠定了清朝之后入關的基礎,如果沒有皇太極,清朝不會有入關的實力,甚至能不能堅持到明朝滅亡都是兩說。
正是因為清太宗皇太極的一番作為,才有了清朝入關并且笑到最后的成就,努爾哈赤這個清朝奠基者也跟著地位水漲船高,不然在明末亂世之中,努爾哈赤也只不過是時勢造英雄下的各路梟雄中的一個。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歡迎吐槽、點贊、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