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丨擬見
林語堂說:人生必有癡,而后有成。癡各不同,或癡于財,或癡于祿,或癡于情,或癡于漁。各行其是,皆無不可。
歷代名士高賢之中,不乏癡人,即如嵇康之鍛、武子之馬、陸羽之茶、米顛之石、倪云林之潔癖,徐霞客之山水,曹雪芹之紅樓,此皆以癡而寄其塊壘俊逸之氣也!
圖丨擬見
癡,有癡的自在;癡,有癡的清閑;癡,有癡的智慧。
君子當有一癡,或心系山林,手不釋卷,或坐看茶煙,玩物養志,如此安養品性,自與凡夫俗子相別。
圖丨清可
癡者,志堅也
蒲松齡在《書癡》中寫道:
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癡者也。
有些人一生碌碌無為,往往是因為沒有真正癡迷的愛好。
正所謂“性癡其志凝”,性子癡迷的人,必有鍥而不舍的精神。
至于那心志之苦、體膚之餓、筋骨之勞,誰怕?
圖丨茶人子賀
癡于山林,得自在
漁樵深山也好,瓊樓玉宇也罷,癡情山水的人,往往以天為被,以地為席,其身必不囿于方寸,其心亦勘破滾滾紅塵。
想那“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蘇東坡,醉時問過青天明月,閑時夜游月下竹柏,雨天賞過山色空蒙,走得疲了,便道一句“此間有甚么歇不得處”。
既是身心的隨遇而安,也是人生的豁然開朗之態。
圖丨鹿兒
癡于卷冊,不孤獨
季羨林曾寫:我兀坐在書城之中,忘記了塵世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廣,宇宙之大,此時卻仿佛只有我和我的書友存在。
書房,是紅塵中拂出的一片凈土。
人坐其中,耳不聞外事,心無旁騖,或揮就翰墨,或臨帖觀書,若是能在辭章間覓得幾位知音,管得他貧富貴賤、長幼高低。
且與蒲佬說說鬼話,和孫武斗斗兵法,跟李杜談談詩家,縱使人生苦短相見恨晚也無妨。
圖丨不知春齋
癡于茶煙,話詩意
南宋陸游一生與茶結緣。
生于茶鄉,曾為茶官,他愛國,亦愛茶。
二十幾歲,一本《茶經》寄平生;四十二歲,喜見柳暗花明一村;六十八歲,聽鐵馬冰河入夢來;八十三歲,升爐火,起茶煙,“重補茶經又一篇”“他年猶得作茶神”。
圖丨王迎新
如此茶詩,一生便作了三百余首,當論歷代詩人之冠。
且他吃茶不僅講究“小灶燈前自煮茶”的雅興,還自創“吾兒為我轉云團”的分茶為消遣。
癡茶若此,不是陸羽后人,甚是陸羽后人。
圖丨清物堂
癡,是喜歡,是熱愛,是激情。
所謂癡人,非癡人說夢之癡,而是發自內心的喜歡,以致癡迷之人。
| 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分享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