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怙少年天賦豐,江淮吳越蕩西東。
羈游求仕欲拔萃,代賦亂科①僅末功。
辭麗頃時成八韻②,才高累己③宦半空。
燕鶯花間玄機艷④,倚聲填詞亂惠叢。
【注釋】①在大中末年,他累年不第,而善代人捉刀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主考官特地讓他于簾下單獨應試,不料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他還通過口授答案,暗中幫了八個人答卷。故而朝廷以其亂科之名除名,永不錄用。②溫庭筠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溫八叉”之稱。③溫庭筠每次考試,與他鄰鋪的舉子都會沾上他的恩澤,不必自己答卷,溫庭筠會替他們答卷的。在大中末年,他累年不第,而善代人捉刀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主考官特地讓他于簾下單獨應試,不料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他還通過口授答案,暗中幫了八個人答卷。故而朝廷以其亂科之名除名,永不錄用。④魚玄機晚唐詩人,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咸通(唐懿宗年號,860—874)中為補闕李億妾,以李妻不能容,進長安咸宜觀出家為女道士。與文學家溫庭筠為忘年交,唱和甚多。
【相關成語典故】溫八叉 叉手吟 更漏子 神色自得 玉貌潘郎
【人物簡介】
溫庭筠(約812年-866年,或824年-882年),本名岐,字飛卿,又作庭云、 廷筠,號溫鐘馗,世稱溫方城、溫助教。生于太原祁縣之望族,然家道中落,自幼便失去了父親的庇護,成為了一名失怙少年。溫庭筠父親去世后,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艱難的生活。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云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陜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然而,溫庭筠的相貌卻并未如他的才華那般出眾。時人因他相貌丑陋,而將他比作鐘馗——那位傳說中因相貌丑陋而落榜,最終撞柱自殺并成仙的士子。于是,“溫鐘馗”這個稱號便伴隨著他的一生,成為了他身上一個難以抹去的標簽。
唐敬宗寶歷二年(826),溫庭筠與段成式隨出鎮淮南的段文昌到江淮吳中一帶。在江淮吳越的廣袤大地上,他四處游歷,以詩會友,才情漸露,逐漸在文壇上嶄露頭角。
懷揣著對仕途的憧憬與夢想,溫庭筠踏上了北上長安的征途。然而,現實卻遠比想象中更為殘酷。從大和九年(835)初入長安,到開成四年(839)秋試不第,再到大中元年(847)溫庭筠自幼才華穎發,唐宣宗大中年間,進京應試,才名特盛,一時京師人士爭相與之結交。但因為“士行塵雜,不修邊幅”,整日價和公卿家無賴子弟裴諴、令狐滈之流混在一起,飲酒賭博,很快就有了壞名聲,讓當道者覺得這樣的人不能“臨民”,便因此累年不能中第。因此他屢試不第,仕途無望。
唐代從仕的正途是應進士試,考詩賦。所考的詩賦都有一定的程式,非常考驗應試者對文字的駕馭能力。科試之日,會給每個考生發三根大蠟燭,三根蠟燭燒完,要作完八韻的詩賦。當時有人作對聯說:“三條燭盡,燒殘士子之心;八韻賦成,驚破試官之膽。”唐時三條燭燒盡而八韻賦猶未寫成的大有人在。然而溫庭筠卻偏有一種非凡的本領,他應試時根本不用打草稿,只需把手籠到袖子里,伏在幾上信口吟誦便能作完詩賦。因此他時號溫八吟。又因為他一叉手即成一韻,八叉手即能完篇,所以他又有“溫八叉”的美稱。
然而,溫庭筠的才華并未能完全轉化為仕途上的成功。他每次考試都會替與他鄰鋪的舉子答卷,這種行為在當時被視為嚴重的作弊行為。在大中末年,他累年不第,而善代人捉刀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主考官為了維護考試的公正性,特地讓他于簾下單獨應試。然而,即便如此,溫庭筠還是通過口授答案的方式暗中幫了八個人答卷。這一行為終于讓朝廷無法容忍,以他亂科之名將他除名,永不錄用。
盡管仕途不順,但溫庭筠在文學創作上的成就卻是有目共睹的。他的詩詞,以其華麗的語言、細膩的描繪和深邃的情感,贏得了后人的廣泛贊譽。尤其是他的詞作,更是被譽為“花間派”的鼻祖,對后世詞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菩薩蠻》、《更漏子》等詞牌下,他巧妙地運用各種意象與修辭手法,將內心的情感與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表現得淋漓盡致。他的詞作,不僅是文學的瑰寶,更是情感的載體,讓人在品味之余,不禁為之動容。
咸通七年(866),溫庭筠在歷經多年的漂泊與坎坷之后,終于獲得了國子監助教這一官職。然而,好景不長,他因在秋試中榜進士詩以振公道而觸怒了宰相楊收,再次被貶為方城尉。不久之后,這位才華橫溢卻命運多舛的詩人便悄然離世,留下了一串串璀璨的詩篇與無盡的遺憾。
除了詞作之外,溫庭筠的詩歌也同樣值得稱道。他的詩風華麗而富有想象力,善于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來增強詩歌的表現力。同時,他的詩歌也充滿了深情與哲思,表達了對人生、愛情、自然的深刻感悟。例如,他的《商山早行》一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旅途中的所見所感,表達了對家鄉的深深思念之情。
溫庭筠與魚玄機,乃是唐朝文壇上一段頗為引人矚目的師徒情緣。魚玄機,一位才情橫溢的女子,自幼便展現出非凡的文學天賦。二人因緣際會,結下了不解之緣。溫庭筠對魚玄機的才華極為賞識,遂收其為徒,悉心教導。在溫庭筠的指點下,魚玄機的文學造詣日益精進,逐漸在文壇上嶄露頭角。師徒二人不僅在文學上有著深厚的交流,更在情感上產生了微妙的共鳴。
夏承燾在《唐宋詞欣賞·不同風格的溫韋詞》中提到:溫庭筠、韋莊是花間派的著名詞家。前人讀唐五代詞,時常把溫庭筠、韋莊兩家相提并論,認為兩人詞風是差不多的。實際上他們是代表著兩種不同的詞風。就他們兩人的詩風論也是如此:溫庭筠詩近李商隱,韋莊詩近白居易;他們的詞風與詩風正是一致的。
若水先生
【作者簡介】孫克攀,字若水,號泉一。善烹飪,喜旅游,樂詩詞,演周易,思幽靜,好品茗。
責任編輯:張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