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美械師”,軍迷們往往會聯想到國民黨軍的精銳師。包括整編74師、整編11師、整編52師,等等。這些可以說都是典型的美械部隊。某種程度上說,“美械師”是國民黨軍裝備精良的代名詞,是國民黨軍精銳部隊的代名詞。
然而,華野的王必成6縱也有一個這樣的“美械師”,這是怎么回事呢?
第二次漣水保衛戰后,吃了張靈甫整編74師的虧、沒有打好的6縱,一邊北上一邊休整。這是一支經過血與火考驗的部隊。一仗沒打好并不能泯滅掉他們的血性和意志。這不,根據陳、粟新的作戰命令,王必成率6縱趕來參加萊蕪戰役。
1947年2月20日,萊蕪戰役發起。6縱受領的作戰任務是攻下萊蕪東北方向上的重鎮一一口鎮(也稱吐絲口鎮)。就在口鎮快要打下之時,萊蕪城之敵為擺脫被圍殲的命運,在第二綏靖區副司令李仙洲率領下由萊蕪向口鎮方向突圍。粟裕給王必成下令:要求6縱迅速“以1個師的兵力,在口鎮以南郭家鎮、張家洼、毛子莊地域構筑陣地,部署火力,堅決堵殲,勿使漏網”。
粟裕的作戰意圖很明確,那就是要6縱的一個師從正面堵住李仙洲集團逃向口鎮,給主力贏得合圍李仙洲集團的時間。
根據粟裕的指令,王必成立即調整部署,令其主力師18師迅速進入指定地域,加緊構筑工事??紤]到敵很可能成團突逃,18師領導要求部隊將“輕重機槍展開在第一線,構筑成密集的火力網。同時,將縱隊加強給師的山炮和各團、營的迫擊炮、60炮,均配置在沙河兩岸”,以便于向突逃之敵轟擊。
王必成布的是一個典型的袋形陣地,不僅從正面堅決頂住李仙洲集團,還要從側面形成強大攻擊火力。6縱的其他部隊繼續攻打口鎮,并作為戰役預備隊。一切部署妥當之后,只待李仙洲集團鉆進口袋后加以殲滅。
果然,沒多久,李先洲率領數萬之敵向18師袋形陣地一窩蜂似地涌來。此時,我各種炮、輕重機槍一齊開火。一時間,“5萬余敵被壓縮在南北5公里、東西3公里的一片沙河低洼地帶”。緊接著,擔任側擊和尾擊的5個縱隊也排山倒海般地卷壓過來。數萬之敵前進無路,后退無門,擁擠一團,混亂不堪,完全失去指揮。沒用多長時間,李仙洲集團全部被殲。
萊蕪戰役,干凈利落,共殲滅國民黨軍一個綏靖區前進指揮部、兩個軍部、7個師共5.6萬余人,生俘第二綏靖區副司令李仙洲以下將領17人。
看看王必成的6縱殲敵又是多少呢?
——據6縱戰史記載:此役,6縱“總計殲敵24700余人”。
那么,再看看正面兜擊李仙洲集團的6縱18師殲敵又是多少呢?
——18師“以傷亡400余人的代價殲敵22000余人,其中,俘敵19300人,繳獲各種炮88門,槍3698支,火箭筒55具,以及大量彈藥物資”。
兩個月前,王必成的6縱在第二次漣水戰役中還吃了大虧,人員和武器裝備戰損較大。而這次的萊蕪戰役,一下子居然發了這樣的“大洋財”。可見戰爭是多么富有戲劇性。
特別是經此一役,6縱的武器裝備水平可謂是“鳥槍換炮”,甚至提高了一個量級:
“18師全部換成美式裝備,16師也有兩個團又1個營為美式裝備,17師49團為美式裝備,51團有1個營又兩個連為美式裝備”?!胺惨褤Q成美式裝備的營、團,均配備有一定數量的火箭筒。部隊的火力和戰斗力大為增強”。(《陸軍第二十四集團軍簡史》,第224—225頁)
王必成的6縱在萊蕪戰役后出現了18師這樣的一個“美械師”,可以折射出:我軍以戰養戰能力是多么的強,我軍連續作戰能力是多么的強,我軍始終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是多么的強!
6縱18師領導萊蕪戰役后合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