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位于烏魯木齊市友好北路 430 號新疆地質礦產博物館(以下簡稱:地礦博物館)正式開館,展出各類礦物、巖石、礦石、動植物化石標本 1.2 萬多件……
今年 8 月,地礦博物館宣布將進行搬遷和改造,開始閉館。從夏到冬,終于盼到新館開,地礦博物館搬遷至經開區萬盛大街 1001 號,目前已進入試運行階段~
有“嘗鮮”過的網友說:參觀完這個館,會有新疆遍地是寶的印象。
我們也趕個新鮮,把新館仔仔細細逛了一遍,把我們逛到的亮點和感受,分享給大家。
*文末附試運行展館信息,去逛之前,一文看個明白。
展品更多了,空間動線更現代,沉浸式的場景布置,抓眼的視覺效果設計……逛館的體驗感大大升級,我們提煉了 3 個亮點,分享給你。
九大展廳,超足空間逛得過癮
進門便看到由一萬多塊人造水晶組成的新疆版圖水晶墻。細看每一塊里都“暗藏玄機”,是153 種新疆礦產礦石,每一塊都是真礦石。
震撼之余,不由感嘆:不愧是新疆!
我們去的當天水晶形象墻在調試,沒有拍到全貌,大家再去時可以一睹風采
全館共劃分為九大展廳,有“天地源疆”“演化興疆”“印記厚疆”“造物富疆”“礦業強疆”“立體瞰疆”六大主題展廳,以及“璀璨瑰寶”“地質之魂”兩大專題展廳。
展廳內容涵蓋地球系統科學、新疆地質地貌演化、特色地質遺跡、經濟礦產等多個領域。
還有一個臨時展廳,“從龍到鳥&遠古小精靈”國風科學繪畫展。
遠古的精靈生物從想象里走入畫中,也多了更多有趣和生動。
交互裝置更多,地質知識“可觸摸可體驗”
輕輕松松逛館,卻扎扎實實地了解清楚了更多地理、地質知識,而且絲毫不晦澀難懂,也不是無聊的資料介紹。
比如我看到的這些:
在影視劇里聽說過的“狗頭金”,展館里就有一個。 40 年前,它從阿爾金山出土,想放大看得更清楚,想了解“狗頭金”究竟是什么?
展品前就有交互電子屏,在一點一劃之間便可知曉它的“前世今生”。
設置在恐龍化石一側的AR 體驗,只需用屏幕對準恐龍頭部,就能一眼分辨出是哪種恐龍。
金屬能源展示區域的“尋寶游戲體驗”,讓人真真切切做了一回“黃金礦工”。
符號化的呈現方式,以簡單的圖表、符號展現生物演化進程,大小朋友都能快速理解;教科書里的元素周期表也再次呈現眼前……
不止是看,我們可以去聽、去觸摸,調動全身心讓知識“所見即所得”,看展體驗也更豐富了。
珍貴展品更多,充分感受新疆展覽特色
館內有1.2 萬件礦物、巖石、礦石、動植物化石標本,僅是一級展品就有100 余件,鎮館之寶個個分量十足。
1975 年發現于和靜縣境內的自然銅,重達 102 公斤,含銅量高達 99.84%;高 1.7 米,重達 700 多公斤的新疆水晶王……在這里都可以見到。
在有色金屬礦產展示區,銅壺、水杯等我們日常生活里的物件兒和它們的“原料”一同出現,逛館的體驗也更接地氣了。
說罷亮點,還有些內容讓人看過一次便記憶深刻,也值得細品慢看,分享給大家。
一次看遍新疆眾多地貌
在立體瞰疆展廳,沙漠、冰川、雅丹地貌等六大新疆典型地貌同時出現。
還沒去過的魔鬼城、泥火山之境……我試著換個角度看,好像真的置身其中。
地上地下的采礦過程盡在眼前
在礦業興疆展廳里,第一次讀懂了“新疆復雜多樣的地質環境造就了稟賦良好的礦產資源”這句話的含義。
可可托海3號礦坑,一代代地質工作者與礦業工人的不斷探索……在這里,能一睹新疆礦業發展全過程,逛一遍仿佛走入了那段時光。
大面積的礦產勘探和開發模型,從地上工作延伸至地下開采,全方位立體式地呈現了采礦場景,讓人身臨其境。
和世界第三大鐵隕石打個照面
從還未踏進展館時,我們就已經與天地源疆展廳里的隕石見過面了。
被稱為世界第三大、亞洲第一大鐵隕石的“銀駱駝”,靜靜佇立于展館門前,這塊于 1898 年發現于阿勒泰地區的“大塊頭”,重達 33 噸,也是鎮館之寶之一。
除了“銀駱駝”之外,還有玻質隕石、橄欖隕鐵等“天外來物”,展品前的放大鏡,能讓我們把隕石看個仔細。
偶遇三山之巔的奇珍異寶
在璀璨瑰寶展廳里,形狀各異的玉石與精美玉器、寶石飾品讓人“眼前一亮又一亮”,璀璨名符其實讓人移不開目光。
在這里能看到昆侖玉、和田玉、羊脂玉等玉石原石;來自阿勒泰的海藍寶石、祖母綠等寶石原石。
當它們被制成擺件、首飾,形態各異、變化萬千,無一例外都很美。
從石到飾,完全能讓人在寶石世界里“大快朵頤”,喜歡玉石、寶石的朋友千萬別錯過。
跟隨化石“穿越”回億萬年前的新疆
在演化興疆展廳里,千萬年前甚至億萬年前的古生物化石一一陳列在眼前,全臍螺、石燕、苔蘚蟲等課本上見過的古生物依次出現。
細看還有出自烏魯木齊市水磨溝與雅瑪里克山的吐魯番鱈化石,熟悉的出土地名和陌生的化石,讓人有種時空交錯之感。
大型恐龍模型之下,就是新疆本地出土的蘇氏巧龍化石、恐龍蛋、恐龍腿骨化石。
踏入克拉瑪依油田“鉆井取油”
在造物富疆展廳中,最先映入眼簾的是能源礦產展區。
以石油生產制造而成的各類石油產品整齊排列,走近模擬場景裝置,整個人也就置身于“克拉瑪依油田”了。
擺動的“磕頭機”、往返的運輸車、忙碌的石油工人,克拉瑪依油田里的日常景象生動地呈現在眼前。
光是看還不夠,用互動裝置實現“一鍵采油”,跟油井鉆入地下數千米,簡單操作間便搞清楚了開采油田的工作原理。
在石頭世界里聆聽新疆的“怪趣石語”
在造物富疆展廳中有非金屬礦產展區。
顏色、形狀各異的新疆石材礦產,以直觀又頗具“侵略性”的方式進入我們的視野。
像藍色塑料塊的文石、被自然雕刻而成的沙漠玫瑰,一塊塊或切割整齊、或奇形怪狀的石礦讓人忍不住多看幾眼,新疆石材的儲量果然豪橫。
值得一提的是,石礦展出區域的地磚也是由不同種類的石材制作而成。
踩在顏色各異的地磚上,眼前是被運用在各類場所的石礦,很奇妙的體驗。
目前展館處于試營業階段,不用預約,進館即可看展覽。
需要注意的是,新館試運行階段,開館時間不定,參觀前最好撥打咨詢電話。
待正式開館后,每周一閉館,周二至周天 10:00-17:00開館。
開館后講解暫定免費,但需要至少 20 人才能進行講解,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提前電話咨詢。
從小,地理書上就說新疆幅員遼闊、資源富集,那時候只當它是知識點,只顧死記硬背。
后來外出求學,又回到家鄉……幾經輾轉,才明白那些知識點,是實實在在的珍貴。我們對話過的不同地方的朋友也不斷向我們提及,那些震撼他們的新疆自然之美。
我們目光所及是雪山,不用遠游便可身處草原、山中……新疆還有哪些寶貝和美好?逛一次地礦博物館,再“讀”一遍我們愛的新疆。
作者:趙蕾
圖片:韓雨琪、趙蕾
編輯:趙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