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時,張逸民駕駛一艘快艇,在危機四伏的海面上,單槍匹馬,擊沉了國民黨的軍艦“洞庭號”。這是我軍第一次擊沉國民黨的軍艦,而且在此戰當中,我方沒有人員傷亡,東海艦隊快艇支隊立下集體二等功。
擊沉敵艦可是大功一件,由于張逸民的正確選擇,他完美地完成了任務,被授予個人二等功,這在和平年代可是一項難得的殊榮,此后,張逸民的戰斗表現也都十分出色,他被海軍立為標兵,甚至還有一部電影以他為原型而拍攝。
他的戰功與升遷速度在軍中都是數一數二的,他有什么樣的傳奇人生?又為什么,他讓彭德清司令員紅了眼眶?點個關注,一起揭秘張逸民的傳奇人生。
獲得軍功,步步高升
張逸民出生于1929年,出生得晚,因此參加革命也晚。他參加過遼沈戰役與平津戰役,解放后,張逸民轉入海軍部隊中,系統學習海軍知識。
他聰明好學,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他以全優的成績從海軍指揮學院和青島海軍魚雷快艇學校畢業。畢業之后,他被安排進入東海艦隊,擔任魚雷艦長一職,一擔任就是五年。
在他擔任魚雷艦長的第五個年頭,也就是1956年,張逸民被授命去追擊國民黨艦隊,當時我軍海軍處于剛剛起步的狀態,無論是在實戰經驗,還是在武器裝備方面,都比不過擁有強大戰斗力的國民黨艦隊。
正因為如此,張逸民才接到命令,要與其他艦隊共同配合,一起來完成打擊國民黨軍艦的目標。
但是在戰斗中途,我軍多艘戰艦都被國民黨牽制,無法有效聚集兵力來完成聯合打擊敵艦的任務。張逸民心細膽大,看著不遠處的敵艦,最終決定一搏,在距離敵艦120米的地方,張逸民瞄準艦身,發射魚雷,一擊即中,敵艦在張逸民的追擊下,墜入深海,張逸民立了大功!
這一消息振奮了全體海軍,這場戰斗可是自從海戰以來,我軍獲得過的最大勝利,我方無一人無一艦傷亡,也是我軍第一次擊沉敵軍的艦隊,張逸民因此被授予二等功,還從艦長被提拔成為大隊參謀長。
被提拔后,張逸民也持續學習,一直進步,在此后的戰斗任務中,又接連創下佳績,在他后來參加過的五次戰斗中,他擊退軍艦一次,擊沉兩艘,在軍中戰功赫赫。
當時可是和平年代,和平年代的戰功并不好拿,但是張逸民每次參加戰斗,都拿到了漂亮的戰績,作為擊沉敵軍艦隊最多的海軍英雄,他的事跡還被排成了電影《海鷹》,這部電影中講述了解放軍在邊境英勇作戰的故事,電影的主人公張敏,原型就是張逸民。
1968年時,鑒于張逸民的優秀表現,他又一次升官了,出任舟山基地的政委,這一下直接從正師級升成了正軍級干部,居于高位連升兩級,一般情況下,聽到自己升職的消息,應該都會很開心,但是,張逸民聽到這個消息的第一瞬間,竟是給上級打電話,問他是不是下錯命令了?
張逸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其一,在此前他就一直被提拔,這次又升遷,看著身邊同樣日夜訓練的戰友們,他深覺德不配位;其二,舟山基地可是當時海軍的重要基地,以他的資歷,怕是鎮不住場面。
張逸民考慮到這些情況,堅決不想去舟山基地報到,他說:“舟山基地一定要老資格的黨員干部去才能行,我一個新人,去舟山基地給老紅軍老八路們做上級,像什么樣子?”
東海艦隊的政委劉浩天在知道張逸民鬧別扭之后,找到他做思想工作:“軍人的天性就是服從指揮,如今上級都看好你,只有你在打退堂鼓,還算不算一個合格的軍人了?
劉浩天先是一番嚴厲的話,然后又緩和下語氣說:“既然領導點名要你過去,那肯定是相信你的工作能力,如今再推脫像什么樣子?”最終在劉浩天的勸說下,張逸民只得放下了心中的顧慮,到舟山基地任職。
有壓力才會有前進的動力,上任之后,張逸民深刻知道自己在工作中還有需要提升的地方,對于工作,他時刻反思隨時改進,很快就上手了工作。
再優秀的戰士,在戰斗中也會有疏忽,張逸民也不例外,在第二次金門海戰中,張逸民就因為對于海面狀況判斷失誤,導致自己身陷險境,所在艦隊也傷亡慘重,當時發生了什么事,讓張逸民如此懊悔?
金門海戰,軍艦沉沒
第二次金門海戰中,我軍魚雷艇戰隊由于實戰經驗不足,戰術不當,在海上隊伍被打散,戰隊損失慘重,張逸民時任魚雷艇一大隊參謀長,在這次戰斗中,不但他所駕駛的指揮艦沉入海底,他本人也差點罹難。
當時,指揮部給張逸民下達了命令,要求一大隊全體成員以35節的航速前進,攻擊敵方。兩次進攻,指揮部下的指令都沒有變。
第一次,張逸民遇到海洋生物,沒有成功加速,而是以24節的速度上了戰場,在這次攻擊中,張逸民取得了小小的成功,將敵艦打得無法繼續前進。
但是在很快迎來的第二場戰斗中,受到第一次勝利的鼓舞,在指揮部的命令中,張逸民強行將戰斗速度加了起來,完全沒有估計實際情況,當時的海面上已經掀起大浪了,張逸民這一聲加速,像催化劑一樣,戰艦開始顛簸,連魚雷都被甩下去好幾顆,還沒與敵軍交上手,就已經損失慘重。
而且,那場戰斗中,敵軍團隊間配合默契,所有戰艦被編成小組,互相配合,反觀一大隊這邊,從加速開始,所有戰艦都各自為營,單打獨斗,喪失掉了團隊配合。
在敵軍的強大與自身的混亂,這樣的雙重劣勢下,敵軍很快就將我軍的陣仗瓦解,我軍艦隊迎來滅頂之災。
敵軍的炮火即將擊中張逸民的戰艦時,他當機立斷跳下海,與他一同跳下海的還有一包被塑料袋密封起來的東西。
張逸民在海中艱難求生時,東海艦隊副司令員彭德清也在岸上,焦急地等待著救援信息。彭德清在指揮部看到艦隊加速后的顛簸時,就已經意識到自己的戰略決策出現失誤,看著戰艦接二連三遇難,他第一時間派出了高速炮艇,在戰斗海域中搜尋魚雷艇一大隊幸存的成員,就在張逸民奄奄一息時,他終于被救起。
張逸民生還,彭德清副司令表現得比他還要激動,張逸民在海中求生幾個小時,此時已經沒有任何力氣了,彭德清握著張逸民的手,寬慰他一陣,然后立即命人將他抬上轎車拉去醫院。這時,一位干部跑過來:“張參謀長,這是我們從海上打撈出來的你的外衣,還有一封信。”
彭德清知道戰士們在上戰場之前都有寫遺書的習慣,問道:“這是留給愛人的信嗎,我想看一看都寫了什么內容,可以嗎?”
面對副司令的請求,張逸民不好拒絕他,于是就將自己在參加戰役前寫給妻兒的信遞給了彭德清。彭德清看完之后,盯著張逸民,眼眶都紅了,拍拍他的肩膀說:“張逸民,我果然沒有看錯你啊!”
張逸民在寫給妻子的信中,除了交代自己死后的諸項事宜,讓妻子重新找個好人家以外,還叮囑兒女,希望他們能繼承自己的遺志,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永遠跟著黨走。
一腔愛國熱血,在這一封家書中盡數體現出來。倒是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跟著黨的腳步走,彭德清看到此處,感慨說:“這封信,一定要叫你的妻子兒女看到,一定要保存下來,這其中所蘊含的感情太偉大了。”
之后,彭德清親自將張逸民送進陸軍在鼓浪嶼的療養所中,陸軍療養所坐落于海邊,白天是藍天與海,夜晚還能看到燈火通明的廈門市,是療養散心的好地方,但是彭德清卻無論如何都沒法靜下心來享受美景。
他反復思考自己在這場戰斗中的失誤與不足。在張逸民的回憶錄中記載著這樣一句話:“上了戰場執行上級任務,必須要有個積極的態度,不能有任何私心。”這番話是他針對自己的失敗寫下的,為此,他深刻檢討自我,調整自己的戰斗狀態。
他在報告中所說的私心,是指什么?戰斗的失敗真的是他的私心導致的嗎?
反思問題,深刻檢討
彭德清將張逸民送到療養院后,發現他的心思完全不在調養身體,一心想著歸隊戰斗。
為了讓他好好養身體,彭德清下了死命令,沒有自己來接不許張逸民出院。
這下好了,不讓張逸民出院,那他就在醫院里復盤這場戰役,思考如果下次遇到這種情況,自己應該怎么辦?
張逸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此次隊伍中最大的問題,團隊之間沒有配合,魚雷艇進攻,必須是有組織地去行進,個人英雄主義要不得。如果當時沒有開著高速的魚雷艇在戰場上橫沖直撞,那或許戰斗的結果會大不一樣。
這兩場戰斗中,我軍損失三艘快艇,上面的人員全部落水,想到此張逸民面對著大海的方向深深鞠躬,對于犧牲的同志表達由衷的歉意。
張逸民繼續回憶,當時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攻擊,他就按照上級的指令,將魚雷艦開出了35節高速,指揮部并不了解戰場的真實狀況,當時海浪滔天,開出35節高速不但船身不好控制,就連魚雷也被震下去了幾顆,張逸民反思自己,如果他不怕挨批,按照真實情況將速度減下來,或許之后的戰況都會不一樣。
雖然命令是由上級下的,但是自己才是戰場上的主角,作為現場指揮人員,張逸民才是戰場的第一責任人,上級的命令固然重要,但是也要判斷當下的執行條件,戰場上的真實情況才是決定戰斗命令是否要執行的第一標準。
張逸民所說的不要有私心,也正是這個意思。他深刻檢討了自己的錯誤,他當時在戰場上,沒有多方面評估,就直接下達了加速命令 ,這一行為直接導致了后續 船體失控,這多慘啊!張逸民回憶:“如果我沒有私心,敢于按照自己對戰場的真實評判,將速度降下來,或許損失也會大大降低。”
在療養院中,張逸民一天也沒閑著,反思自我,吸取教訓,在腦子里 規劃了無數張藍圖,想自己如何才能把仗打好。
就在張逸民住進療養院 不久之后,海軍聯合福建軍區要召開關于一大隊兩次海戰的經驗交流會,張逸民在聽到這個消息后,迫切地想要參加,他作為第一責任人,想要把自己總結出的關于此次海戰中的經驗與教訓都說出來,通過總結與反思,提升海軍的戰力。
對于張逸民的反思,彭德清也做出了自己的反思,彭德清對 張逸民說:“這次戰斗失利,主要責任在我 ,我沒有搞清楚海面情況,就下達了全軍加速的命令,這件事件我已經向軍區和海軍承擔了責任。”頓了頓,彭德清又說:“打仗中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你總結失敗的經驗是對的,但是不能太鉆牛角尖。有時候,一個正確的軍令可能也挽救不了一個內部有間隙的部隊,戰斗已經結束,如何與戰友們總結溝通,才是最重要的。”
彭德清一席話,提醒了張逸民,總結經驗很重要,但是如果一直陷在對過去的懊惱中,對于日后的戰斗并無益處,向前看是比挑刺過去更重要的事情。
彭德清對于張逸民的思想影響極大,他教給張逸民一個道理,戰斗永遠不是個人的事情,事已至此,就要借此機會,鼓舞士兵,安撫人心,不要因此而生出內部矛盾。
張逸民在此后的工作中,也一直記著彭德清的話,在后來調任去舟山基地時,他也牢記著內部團結之重要性,加上自身的優秀與自律,在舟山基地中,也干出了一番成績,最終沒有辜負黨對他的厚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