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溪,福建省“五江一溪”的璀璨明珠,穿越千年時光,見證了莆田從水患肆虐到生態宜居的滄桑巨變。1999年,木蘭溪綜合治理藍圖展開,在此后二十五年間接續奮斗中,木蘭溪已蝶變為一條滋養大地的生命之河、守護家園的安全之河、綠意盎然的生態之河、驅動發展的活力之河。
為全面展現莆田市在木蘭溪保護與治理上的卓越成就,中國經濟網策劃“踔厲奮發邁新程穿越江河看八閩”木蘭溪系列報道。通過深度采訪與生動報道,揭示木蘭溪綜合治理的綠色高質量發展實踐,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一份生動的莆田樣本,激勵更多人投身生態文明建設,共繪綠水青山新畫卷。
從1999年木蘭溪綜合治理正式開啟,在過去的二十五年間,莆田市委、市政府在“變害為利 造福人民”治理理念的引領下,堅持不懈地推進木蘭溪的治理工作,將其打造成為全國首條實現全流域系統治理的河流。這一壯麗的轉變不僅確保了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更推動了當地經濟的蓬勃發展,為生態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
水患之河:歷史與現狀的交織
在福建的“五江一溪”中,木蘭溪是莆田的母親河。
在歷史的演進里,由于木蘭溪地勢復雜、洪水頻發,其一度成為沿岸百姓的“心頭大患”。據史料記載,北宋年間雖已建成木蘭陂這一綜合性水利工程,但洪水問題依然未能得到徹底解決。民謠“雨下仙游東西鄉,水淹莆田南北洋”便是對當時水患的真實寫照。
木蘭溪的水患問題歷史悠久,給當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統計數據顯示,從1952年至1990年間,木蘭溪平均每10年就發生一次大洪水,小水災更是年年不斷。
特別是1999年,第14號超強臺風正面襲擊莆田,木蘭溪沿岸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創,農田被淹沒達45萬畝,經濟損失高達31億元。水患造成的危害觸目驚心,“是考慮徹底根治木蘭溪水患的時候了!”這一聲號召,為木蘭溪的治理工作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科學規劃:裁彎取直與綜合治理的壯舉
木蘭溪治理的難點在于其特殊的地質條件和自然環境。
木蘭溪的地質特性尤為獨特,其流域恰好坐落于沿海的淤泥質軟土地基區域,淤泥中的水分含量竟高達近70%的驚人比例。在這樣的地質背景下,傳統的筑堤工藝仿佛是在“嫩豆腐上堆砌沙堡”,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極易誘發堤岸崩塌、滑坡等一系列安全隱患。
令人棘手的是,木蘭溪下游的河道錯綜復雜,蜿蜒伸展出超過20個曲折的彎道,加之河道本身狹窄,農田與堤岸交織難辨,致使洪水行泄受阻,流通不暢。這種天然地形不僅加劇了洪水在河道內的漫溢風險,而且對兩岸寶貴的農田和寧靜的村莊構成了直接的、重大的威脅。
更為復雜的是,木蘭溪上游水源匯聚迅猛,一旦遭遇天文大潮與強降雨的雙重夾擊,便會形成洪水、內澇與潮汐災害同時發生的嚴峻局面,這無疑為木蘭溪的治理工作增添了極大的難度與挑戰。
為徹底根治水患,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邀請國內權威水利專家進行科學論證。經過多次設計、優化和論證,最終確定了“裁彎取直、新挖河道”的治理方案。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竇國仁院士主導了木蘭溪下游河工物理模型試驗研究,并在木蘭溪張鎮段進行了技術試驗。通過科學試驗與技術試驗的并行驗證,終于找到了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法。這一創新性的治理方案為木蘭溪的治理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99年12月27日,木蘭溪下游防洪一期工程正式開工。6000多名干部群眾、駐軍官兵一起參加義務勞動,用實際行動拉開了木蘭溪綜合治理的序幕。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采用了先進的技術手段保護河床、防抗沖刷,并成功解決了建筑材料難題。
經過數年的努力,2003年木蘭溪裁彎取直工程順利完成,防洪堤也同步建設完成。2011年,木蘭溪下游防洪工程全面建成,防洪標準從不足兩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這一突破性工程的防洪能力提升,標志著莆田市主城區“洪水不設防”的歷史就此結束,下游20多萬畝平原、70個行政村和近百萬人口從此告別了水患的困擾。
生態樂園:全流域系統治理的新篇章
木蘭溪的綜合治理并未止步于防洪工程。莆田市政府意識到,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兼顧防洪、生態、文化等多方面需求。因此,木蘭溪的治理工作從干流走向了全流域,開啟了全流域系統治理的新征程。
在裁彎取直過程中,莆田市巧取“改道不改水”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始河道水面。這一舉措不僅減少了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還誕生了水域面積超700畝的莆田市最大城市生態景觀湖——玉湖。玉湖不僅增加了城區水域面積,提升了蓄洪能力,還豐富了城市生態內涵,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與此同時,木蘭溪源頭也迎來了華麗蛻變。位于莆田市仙游縣西苑鄉的仙西村,設立了“黨建+旅游”的生態濕地公園。這一濕地公園不僅為游客提供了參觀學習的好去處,還成為了當地生態旅游的新亮點。此外,木蘭溪入??谝驳玫接行е卫?,通過退養還灘、紅樹林濕地修復等綜合舉措,改善了生態環境,為海洋生物提供了更加適宜的棲息環境。
經濟騰飛:綠色發展之路的引領
木蘭溪的綜合治理不僅帶來了生態效益,還推動了當地經濟的騰飛。莆田市以木蘭溪綜合治理為統攬,提出了“建設綠色高質量發展先行市”的目標。在木蘭溪沿線,生態型化工基地和低碳型智慧工廠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綠色經濟的長廊伴隨著木蘭溪百里風光帶不斷延伸。
以百威雪津啤酒為例,該公司積極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的號召,通過優化工藝和節水措施,將每噸生產耗水降至2噸以下,水重復利用率高達94.03%,間接冷卻循環率更是達到了99.96%。在體現企業社會責任感的同時,也降低了生產成本。
同樣的,三棵樹莆田生態工業園也實現了綠色原材料采購、綠色研發等全過程綠色化。目前,該園區已有300多款綠色產品獲得了“中國綠色建材產品認證”。產品導向,帶來了企業可持續的特色化發展。
在木蘭溪綜合治理的推動下,莆田市的產業布局和經濟結構也在向綠色低碳轉型。鞋服、食品、工藝美術等傳統產業煥發新生機,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規模不斷擴大,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2023年,莆田市地區生產總值實際完成3070.73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9.94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1503.32億元,增長2.9%;第三產業增加值1417.47億元,增長4.4%。這一數據充分體現了木蘭溪綜合治理給當地經濟發展帶來脫胎換骨的變化。
從“水患之河”到“幸福之河”,木蘭溪的華麗轉身不僅見證了莆田人民的不懈努力,更成為了全國水系治理的典范。如今的木蘭溪碧波流淌、良田美池、屋舍儼然,成為推動當地經濟騰飛和生態建設的強大動力。
木蘭溪綜合治理的成功經驗表明,只有堅持科學規劃、綜合治理、綠色發展,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張建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