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10天左右的時間,巴沙爾竟成為了一位逃離大馬士革的總統。
讓我們忍不住要問,究竟是“沙姆組織”太厲害了,還是巴沙爾太弱了?
我想,很多朋友應該都沒有想到了巴沙爾的結局。
一開始可能也相信他能夠抵得住,到后來阿勒頗事發之后,我們也還相信他還有機會,再到后來哈馬,我們還以為他總該集中力量去平息了。
可是,我們得到的答案卻是,兩天之后,他們再次南下,進入了霍姆斯。
值得注意的是,巴沙爾還有伊、俄雙方的支持。
那么,我們還想問問,究竟是輔助得不夠,還是壓根兒沒有輔助的機會?
這些問題,縈繞在我們的心里。
我想,答案應該是后者。
伊、俄不是沒有出手,尤其是俄方從一開始就幫助了他,伊方也同樣表達了支持。
但是,只堅持了十幾天的時間,這是伊、俄都沒有想到的。要知道,這么多年來,他們還一直在幫助巴沙爾建立自己的力量。
但是,由于巴沙爾方面的戰斗力,實在是不忍直視,導致這二者都還來不及給予更多的支持,大馬士革就已經落入他手。
而“沙姆組織”的“硬”實力,實際上應該也沒有那么強,他們的厲害之處,在其他地方。
大馬士革淪落之后,一些人跑了,一些人沒有跑。
那么,大家可以想一想,這些沒有跑的人,為什么有膽量留在原地?
并且,他們都有一個想法,就是要投靠沙姆組織。
其實這里應該問問,究竟是投靠,還是原本就屬于?
要知道,“阿薩德”家族在敘這么多年,其力量可以說是很深厚,而且有數據顯示,巴沙爾這些年建立了數十萬的抵抗力量,那么這幾十萬人,難道10天就都被消滅了嗎?
可以說不太可能。
“沙姆組織”一路上其實并沒有遇到多大的抵抗,壓根兒沒有發生場面比較大的戰斗,這說明了什么?
所以,“沙姆組織”在這個過程中,“內線”不少,他們散布在各個方面。
如果沒有這一手段的支持,他們難以推進這么快。
也正是因為這些人的里應外合,讓每一座看起來堅如磐石的城市,都不到5天的時間就落入他手。
一開始巴沙爾還沒有意識到,后來他們一路南下,速度越來越快,在霍姆斯失守之后,巴沙爾已經知道:大馬士革待不下去了。
如果不盡快出走,那么當“沙姆組織”抵達城下的時候,或許會有一些人主動“打開城門”。
所以,并不是對手太厲害,而是巴沙爾本身的力量,都沒有什么抵抗的意志,還有不少的人選擇坐視不管,這才導致了巴沙爾現在的結局。
話到結尾,逃走之后的巴沙爾,他會甘心嗎?
應該不會。
因此,他可能會尋找外援,想要再次回到大馬士革,繼續“阿薩德”家族的榮譽。
那么,大家認為還有這種可能嗎?
巴沙爾究竟能否重返大馬士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