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5月11日訊(記者 黃心怡)近日,聯想、華為相繼發布AI終端新品,將智能體與PC進一步融合。
其中,聯想發布了天禧個人超級智能體,以及搭載天禧個人超級智能體的AI PC、AI手機和AI平板等。華為首款鴻蒙電腦,也接入了小藝智能體,這是華為AI助手小藝智能體首次登陸電腦端。
自2023年起,從芯片廠商到終端品牌均積極布局AI PC賽道。產業端動作頻頻,AI PC 正迎來“iPhone”時刻。不過,消費者對現有產品的接受度仍顯平淡。
多名業內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表示, AI PC主要挑戰在于內存、芯片等上游供應鏈,在成本控制和規模化方面仍需要優化,產業鏈估計需要2-3年時間來逐步成熟。
▍供應鏈存在現實挑戰
聯想中國消費PC及平板事業部總經理李偉昌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與微軟主導的海外標準化路徑不同,國內AI PC生態呈現碎片化特征,導致了AI PC的概念較為淡化。
李偉昌認為,市場存在明顯的概念混淆問題。“部分廠商以搭載NPU芯片為賣點,但很多消費者買了所謂的AI PC后,卻發現沒有什么AI的功能,沒有得到效率的提升。”
產業鏈也存在不少現實瓶頸,導致AI PC沒有真正達到“水到渠成”的階段。“比如,上游供應鏈在成本控制和規模化優化方面還沒有到位,無法實現用更小的內存來保障良好的使用體驗。此外,當前所有廠商所采用的芯片,基本都是高端芯片,價格較高,且具備AI加速能力的NPU模塊。”李偉昌談到。
李偉昌以內存為例,“7B這樣的大模型占用較高的內存,而現在主流采用的是16GB內存機器。一般用戶的需求主要是簡單的AI問答功能,如果在設備端安裝7B模型,可能會影響設備的速度。”
不過,李偉昌對行業發展持樂觀態度。隨著產業的規模化和技術升級,比如32GB內存逐漸成為市場主流時,問題將會得到緩解。與此同時,模型蒸餾技術也在不斷進步,致力于讓模型變得更小、能力更強。
▍市場滲透率低但增速較快
談及AI PC的現狀,IDC中國分析師許悅認為, AI PC正處于發展初期,市場滲透率較低但增長迅速。
許悅表示,早期的AI PC主要是在傳統的CPU和GPU基礎上進行優化,以支持一些基本的AI任務。如今,PC供應商已經引入了專門用于AI的神經處理單元(NPU),并且其算力開始迅速向40TOPS以上升級,這些NPU能夠更高效地運行AI任務。
而聯想內部的數據顯示,目前高端機型AI功能激活率為20-30%,部分機型可以超過30%,并且還在上升。這表明中高端用戶接受度正提升。此外,聯想也在面向大學生開展AIGC校園創作大賽等,并提供大學生優惠政策,鼓勵更多年輕人擁抱AI時代。
李偉昌向《科創板日報》記者透露,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高度重視AI業務。“他每周都會親自查看中國區AI PC的整體活躍情況,監測周活躍率的變化趨勢。一旦發現活躍度出現下滑,比如沒有增長反而下降了,就會要求我們去分析具體原因。”
▍原生智能體設備何時誕生?
智能體與PC的融合正成為科技廠商重點探索的方向。
近日,聯想發布天禧超級個人智能體、樂享企業超級智能體等多款超級智能體。IBM也在同日推出了五分鐘內構建AI智能體的工具平臺。
隨后,華為宣布小藝智能體首次登錄鴻蒙電腦,并整合盤古大模型與DeepSeek能力。
李偉昌判斷,智能體作為人機交互入口的價值正日益凸顯。“未來,可能我們在一臺設備上搭載多個功能各異的智能體,每個智能體負責不同的任務,就像OpenAI鼓勵開發者構建各種‘小機器人’或者‘小智能體’,它們可以在平臺上自由組合、協作運行。”
這一轉變或將重塑傳統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從以應用為中心,轉向以智能體為中心。
李偉昌表示,用戶可能不再需要下載大量APP,而是通過調用不同的功能智能體來完成任務。而硬件廠商將不再是單純的設備提供者,而是成為這些智能體運行的最佳載體。
眼下,AI落地的探索已從PC、手機延伸至智能手表、眼鏡等輕型設備。但李偉昌坦言:"這些設備尚存先天的局限,如通信距離、算力瓶頸、重量體積等問題。因此,真正意義上的'原生智能體設備'仍處于探索期,尚未形成清晰的產品形態。這更像是一個新物種的進化過程,需要行業共同探索。"
▍2-3年內AI PC產業鏈有望成熟
Canalys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大陸AI PC出貨量已達580萬臺,占據整體PC市場15%的份額。Canalys認為,這一趨勢預計將加速,到2025年,預計大中華區PC出貨量中,AI PC將占34%。
"參照以往產品升級周期規律,大概在2-3年內,整個產業鏈將趨于成熟。"他進一步解釋道,"隨著上游成本優化,特別是芯片價格的下降,MP級別芯片將展現出更優的性價比,這將為AI PC的全面普及創造有利條件。"
許悅也認為,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成本的降低,AI PC的市場滲透率有望持續快速提升。“芯片技術將不斷突破,NPU的性能將不斷提升,隨著40 TOPS以上算力的AI PC越來越多,將進一步滿足本地大模型部署和更復雜AI應用的需求。
現階段,AI PC的應用場景主要集中在內容創作、智能辦公等,未來則有望拓展至教育、出行、娛樂、健康等多元化場景。
此外,本地化部署是未來方向。“由于云端AI部署面臨著高運營成本、數據隱私和安全隱患等問題,將人工智能技術從云端向本地化PC端部署成為重要趨勢。” 許悅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