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亙村伏擊戰是劉伯承元帥和陳賡大將指揮的抗日戰爭中一次極為經典戰役,它創造了在同一地點兩次成功伏擊的戰例,一些英國的軍事學家甚至將其列為世界十大經典戰術之一,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在此次伏擊戰之前,還是在同一個地點七亙村,陳賡大將的主力部隊771團竟被日軍偷襲,幾乎全軍覆滅,引得毛主席通令全軍嚴肅批評。事情是怎么回事呢?
陳賡大將
10月21日,為協調和娘子關以南國民黨守軍的配合,劉伯承趕到了柏井國民黨第3軍指揮所,恰逢日軍猛攻國民黨第3軍主要防守地新關。原來,日軍第20師團自正太路進犯娘子關,其指揮官鑒于娘子關的險峻和國民黨軍重兵防守的情況,遂決定避開正面,以第39旅團77聯隊為基干的四個大隊,配屬兩個山炮中隊,繞至娘子關右翼,對右翼要點新關發起了突擊。
但新關也是閻錫山經營的防御要點,關間縱深四公里布設了環形陣勢,構筑了大量窯洞式的半永久性工事和無數鋼筋水泥永久性火力點。所以,日軍的突擊未能奏效,多次進攻都被守軍打退。對此,國民黨第3軍軍長曾萬鐘心生情敵之意,頗為自負:日軍想突破我軍的陣地防線,比登天還難!
曾萬鐘
但此時劉伯承師長卻看到了危機,對曾萬鐘說道:日軍不攻娘子關而攻新關,顯然是研究娘子關防線的特征,想避實擊虛,現在他們發覺新關也不易得手,很可能會繼續往南迂回,攻擊新關之南四十里的石門口,必須火速派兵防守。
可是,曾萬鐘對此持懷疑態度,不想拉長自己的戰線,便用一一句“不會吧”,輕飄飄地便把劉伯承師長的建議給否決了,就這樣一個防御要點推了出去,留了一個不該留的空隙。
劉伯承師長無奈只好打電話給一二九師三八六旅旅長陳賡,要他速派第771團趕至石門口一帶,偵察敵情,在運動中相機拒敵。與此同時,劉伯承還鄭重強調:石門口事關娘子關全局,一定要小心謹慎……。
此時,自我軍平型關大捷以來,屢次伏擊日軍成功,在全軍中彌漫著強烈的驕傲情敵思想,甚至一些干部在私下里議論:打仗最忌婆娘氣,要打就要打個痛快,打大仗打硬仗才過癮。
劉伯承元帥
10月22日中午,第771團趕到石門口,恰這時,日軍步兵第40旅團四個大隊,配屬了山炮兵一個大隊迂回至石門口,與771團遭遇,771團迅速搶先占領了村東老爺店后山高地,對日軍構威了封鎖阻擊之勢,日軍雖多次發動沖擊,卻均被打退,戰斗一直持續到黃昏才結束。
入夜,第771團撤退至七亙村集結,準備天明前進入新陣地,但由于領導輕視敵人,集結時未派出警戒,也未對四周地形作仔細勘察,村子周圍幾條隱秘的小路未派警戒。
入夜凌晨兩點多,日軍派出一個大隊,避開大路,從771團未派警戒的隱秘小路通過,繞過警戒哨,摸到了第771團集結地左翼。與此同時,日軍還派出300余名騎兵,置于第771團集結地正面,對第771團形成了夾擊之勢。
最初的槍聲是從側翼打響的。由于崗哨被摸,日軍已進至離集結地不足兩百米的地方。幸好第771團一個連長查崗,發覺了異動,趕緊鳴槍示警,這才避免了一場滅頂之災!
槍一響,訓練有素的日軍立即改偷襲為強攻,側翼的突上去,正面的卷過來。第771團倉促應戰,既不知敵人虛實,又受夾擊之苦,只得且戰且退,被迫撤出集結地,部隊也被打散了。
劉伯承得到陳賡771團被偷襲的匯報后,連夜帶領參謀處長李達及參謀、警衛人員星夜兼程趕往三八六旅,劉伯承一行趕至七亙村附近時,天已經蒙蒙亮。陳賡在右翼一個山頭上,已將大部分失散人員歸攏,但仍有200多人不知下落。
隨后,一些失散人員又陸續歸隊,清點損壞后,發現昨天晚上被日軍偷襲,771團損失了40多人,這些都是經歷過長征,久經沙場的老兵。
劉伯承語重心長的對陳賡說:“這次部隊遭襲。不應把它當作一個偶然事件,最起碼說明我們的指戰員在作戰指導思想上并沒有完全擰過來,是個很深的教訓。”
陳賡的心情無比沉痛。出師以后,他見兄弟部隊打了不少勝仗,也就有了一種急于打勝仗的迫切心境,誰料急躁之下,迎頭的卻是一瓢涼水!面對師長的批評,他不敢正視劉伯承的雙眼。
被襲的當天,國民黨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黃紹竑便打電話給劉伯承,陰陽怪氣的說:伯承兄,你們八路軍的游擊戰不行啊,還得靠我們的正規戰!幾乎否定了此前八路軍所有取得的勝利。
此事同樣驚動了身在延安的毛主席,借此次771團遭襲,毛主席用相當嚴厲的口吻,向全軍發出了一封電報:
屢勝之后。必生驕氣,輕視敵人,以為自己了不得。第771團七亙村受襲擊,就是這種勝利沖昏頭腦的結果。你們宜通令于全軍,一直傳達到連隊戰士,說明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戰爭,是一個艱苦奮戰的長過程。凡那種自稱天下第一、驕氣洋溢、目無余子的干部,須予以深切的話告訴他們,必須把勇敢精神與謹慎精神聯系起來,反對軍隊中的片面觀點與機械主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