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黃埔軍校在廣州成立。
在國共合作的背景下,全國的人才都向這里聚集。
當時,毛主席和德高望重的董必武,各推薦了一個人進入黃埔。
可沒想到,隨著歷史的變遷,黃埔師生后來在沙場相見。
而毛主席推薦的人才,最終成了流芳百世的戰場豪杰。
董必武推薦的人,卻遺臭萬年,成了一個反面教材。
他們二人各自推薦的是誰?為何他們的發展會有那樣大的差別呢?
這些還要從黃埔軍校的成立說起。
1922年6月16日,軍閥陳炯明在廣州發動叛亂。
孫中山宣布“討逆”,結果響應者卻寥寥無幾。
在打了55天的仗后,反倒是孫中山被打出了廣州。
這次失敗,讓孫中山意識到,舊式的軍閥體系,已經無法讓民族統一。
于是,建立新式軍校、并且以此為基礎發展一支新軍隊的想法,就在他的腦中生根發芽。
1924年,在蘇聯顧問馬林的建議下,黃埔軍校建立了。
當時,黃埔就是國共合作的典范,有大量的共產黨人入校學習。
而我黨的一批著名人物,也在黃埔軍校內任職。
比如說周總理,就是軍校政治部的主任;葉劍英元帥,也曾經在這里任教。
而這種良好、和諧的作風,也讓我黨大力推薦人才,到黃埔軍校學習。
其中毛主席推薦了一個人,名叫蔣先云,而董必武也推薦了一個人,名叫賀衷寒。
蔣先云是湖南衡陽人,曾參加過五四運動,也組織和參加過革命團體。
蔣先云
1922年,他參與并領導了水口大罷工,表現出了堅定的革命意志,和非比尋常的組織才能。
蔣先云在1921年入黨,而他的介紹人,正是毛主席。
毛主席一直非常看好這位自己的“老鄉”,深知此人的才能絕對不僅僅在政治方面,在軍事上也有一套。
所以在黃埔軍校開學后,他立刻推薦蔣先云入校。
賀衷寒則是湖南岳陽人,也參加過五四運動。
他在參加革命后不久,便到蘇聯考察過,并且參加過在莫斯科舉行的遠東革命團體代表大會。
他的革命理論更加精深,而且還有著深厚的蘇聯背景。
這些因素,讓他得到了一些革命老前輩的賞識。
1924年,他在董必武的推薦下,進入了黃埔軍校。
入校之后,蔣先云、賀衷寒的表現都極其出色。
他們與另外一位著名人物陳賡,并稱為“黃埔三杰”,是軍校中最炙手可熱的人物。
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三人卻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蔣先云在黃埔軍校,屬于獨一檔的存在。
他不僅學習刻苦,對知識能舉一反三,還在軍事訓練中表現得極其認真,屬于文武兼備型的人物。
尤其是他的戰略分析、戰術策略和射擊三方面的成績,更是獨占鰲頭。
他的耀眼,引來了很多賞識的目光。
甚至連門戶、黨派之見極為濃重的蔣介石,都把蔣先云調去給自己做了秘書。
然而,蔣先云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和對革命的熱忱。
雖然外部的誘惑很多,但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
至于賀衷寒,此時卻慢慢顯露出了自己飛揚跋扈的一面。
他頭腦靈活,很喜歡在辯論時壓別人一頭。
雖然他的成績同樣出色,但身上的浮夸之氣,卻隨著他學習上的進步而不斷增長。
逐漸的,他開始容不得別人的不同意見,性格越來越自我。
黨中央察覺了他的情況,進行了多次批評。
但對賀衷寒來說,這些反倒讓他感到有些反感。
這樣的賀衷寒,開始被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國民黨元老謝持,是一個老同盟會的會員,他對共產黨人,歷來懷有敵意。
早在1924年1月,他就喊出口號,反對孫中山“聯俄聯共”的主張。
后來他又向孫中山提出彈劾案,準備阻斷國共合作。
甚至他還曾經單獨與蘇聯代表鮑羅廷見面,向其表示自己的反動立場。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偏偏成了賀衷寒的上司。
在他的影響下,賀衷寒逐漸有了一個感覺,就是跟著我們的黨中央,不利于他個人的發展。
于是,他的思想,開始發生劇烈的轉變。
這期間,又發生了一個偶然事件,讓賀衷寒徹底倒向了國民黨一方。
當時,他因為工作的原因,進到了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的辦公室。
在那里,他看到了一份花名冊,上面將所有傾向于共產黨的學生,都用鉛筆勾了出來。
并且在下面注明:不準帶兵。
賀衷寒自此斷定,蔣介石必然會對共產黨師生動手,自己想要在日后順風順水,只能徹底投靠國民黨。
賀衷寒的思想,因為這些因素而徹底改變。
他組織了所謂的“孫文主義學會”,專門抨擊黨的革命主張。
他要用這種行為,給蔣介石送上一份“投名狀”。
蔣介石自然對賀衷寒的轉變非常高興,但是很顯然,他更重視的是蔣先云。
蔣先云畢業后,蔣介石直接將他留在自己身邊,當起了秘書。
在蔣介石的獨裁苗頭開始顯現的時候,是蔣先云苦口婆心的勸說,暫緩了矛盾的總爆發。
由此可見,蔣介石對蔣先云的器重。
如果蔣先云表露出一點準備投效的意思,他在國民黨陣營絕對可以官運亨通。
但是,蔣先云卻始終堅守著自己信仰的底線,似乎沒有動搖。
1925年,蔣先云參加了兩次東征以及平定滇軍、桂軍的叛亂,離開了蔣介石的身邊。
沒有了他的勸解,蔣介石的野心徹底顯露了出來。
1926年3月,中山艦事件爆發,兩黨關系空前緊張。
蔣先云為了信仰,毅然退出國民黨。
這之后,他參加了北伐戰爭,并且在1927年的5月,在攻擊臨潁城的戰斗中犧牲。
他去世后哀榮備至,周總理親自為他主持追悼會,徐向前元帥,也稱他是“青年軍人的楷模”。
在他的家鄉,至今仍有一條道路是以他命名的。
而他的故居,也成為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說他是個流芳百世的人,絲毫都不為過。
那么,轉變之后的賀衷寒呢?
他本來以為,可以通過和原來的同志撇清關系,換取一條通天的路。
但是殘酷的現實,卻給了他重重一擊。
其實,蔣介石的眼中,從來沒有看得起他。
所以在賀衷寒畢業后,蔣介石只交給了他一些文書類的工作。
賀衷寒不甘心,于是在準備交給蔣介石的文件里,私自夾帶了一份自己撰寫的舉報材料。
賀衷寒以為,這第二份“投名狀”,一定能讓自己改變境遇。
但是,蔣介石卻反而因此對他更加提防。
不久之后,蔣介石直接把賀衷寒分配到特務部門。
當看到調令之時,一直夢想帶兵打仗的賀衷寒直接傻了眼。
不過,雖然不甘心,但賀衷寒此時已經無法回頭。
此后,他只能收斂脾氣,當了一名特務。
由于才華確實出眾,他很快就在一眾特務中脫穎而出,成為了所謂“復興社四大支柱”之一。
這之后,他決定一條道走到黑,徹底與曾經的同志站在對立面。
甚至他的表現,比很多蔣介石的親信爪牙還要過分。
1949年,解放大軍席卷中國,賀衷寒自知不會有什么好結果,就出逃去了臺灣。
在那里,他的職位是“行政院交通部部長”,與自己的理想可謂相差甚遠。
1972年,他病故于臺北,潦草的過完了自己的一生。
蔣先云和賀衷寒,雖然都是我國老一輩革命家重視的人才,但是由于性格不同,二人最終走上了迥然相異的道路。
賀衷寒雖然才能出眾,但是并無堅定地信仰,所做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野心。
而蔣先云,則是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兩者思想的區別,也就注定他們一個會流芳百世,一個會遺臭萬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