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會議開完了。
會議內容大家都總結的很到位了,市場反映卻很疲軟,這是為什么?
弱通脹
在談應對方案的時候,我們最先做的,應該是搞清楚我們現在面臨的環境是什么?
我認為是弱通脹。
說到通脹,無非就是3個指標,GDP平減指數、CPI、PPI。
GDP平減指數是沒有剔除物價變動前的GDP(現價GDP)與剔除了物價變動后的GDP(即不變價GDP)比值減1,能夠準確地反映一般物價水平走向。
GDP平減指數已經連續6個季度為負。上次出現這種情況,是98年亞洲風暴。
CPI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2024年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2%。不僅漲幅在縮減,而且環比增速為負。
PPI是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2024年11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降幅收窄,環比由降轉漲。今年基本上處于負增長狀態。
弱通脹,如果用社會學詞語來描述,就是低欲望,死氣沉沉,沒有活力。
居民不消費,產品賣不出去,只能降價。
降價導致企業效益變差,居民工資收入下降,導致消費進一步下降。
惡性循環。
所以,弱通脹,是我們面臨的基本環境。
政策錨
政策是什么,是對癥下藥。
在討論政策的時候,我們討論的是,什么樣的政策,多大力度的政策,可以打破惡性循環。
回到會議內容,大家已經總結得很到位了,
2個很重要的目標:穩住樓市,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2個重要手段: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寬松是目前的政策錨,而且預計是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的政策錨。
最近一段時間,國債收益率快速下跌,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到1.8%。上周的時候還是2%。
拉長歷史周期看,2014年最高4.6%,2018年最高3.9%,2020年最高3.3%,2023年最高2.9%。
國債收益率是無風險利率,隱含的東西很多,比如代表著隱含經濟增速,對未來的預期。國債收益率快速下行,意味著未來增速下降已成為全市場共識。
此時,寬松的貨幣政策是否有效,不取決于利率絕對水平,而是取決于與隱含經濟增長率的相對水平。
此外,受之前政策錨定效應的影響,對于實行更大力度的刺激,仍然顯得猶猶豫豫。比如會議刪除了“超常規逆周期調節”表述。再比如,赤字政策看上去并沒有超預期。
穩樓市,刺激消費,沒問題,但是也不能只按著居民部門的毛薅,設身處地想想,一個普通人,一輩子生吃簡用,最大的開銷就是買了一套房子,花10-20萬裝修,花10-20萬養個車,兜里就一把空了。這么看,所謂的中產,其實財務狀況非常脆弱,經不起任何折騰,沒有太多的刺激空間了。
放水,自然需要有人接水,或者叫借水。有借就有還,不是白給,只有借來的水有的賺,才會有人借水。而現在,真沒啥資產可以跑贏哪怕收益率已經很低的債券。
對于個人,過好自己的生活,照顧好家人,已經是很幸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