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
上海正式入冬!
氣溫持續走低
帶來的并非都是煩惱
色彩斑斕的落葉、
形態各異的落果
讓喜愛“撿秋”的市民和游客
倍感欣喜
在網絡平臺上
許多手工達人曬出作品
贏得點贊連連
然而,
在撿秋人群中
卻有少數不文明的人
讓撿秋變味了
成了“剪秋” “搖秋” “摘秋”
記者近日從上海辰山植物園、上海植物園等滬上知名公園了解到,一些游客在撿秋過程中,不是撿拾自然掉落的樹葉、果實,而是采用搖晃、拖拽甚至于是攀折、剪斷枝干等方法,獲取尚未自然掉落的“秋色”,對植物造成了傷害。
而上述這些行為,在一些比較偏遠的林帶、綠地,則更為嚴重。
對此,辰山植物園的工作人員深感痛心。對方告訴記者,今年,園內一棵小葉青岡曾慘遭毒手,還是綠葉掛青色“橡果”的時候,就被不文明游客“剃頭”,把所有果實都剪下帶走,現場則是留下了滿地落葉和枝條。
▲ 慘遭毒手的小葉青岡枝條
▲ 自然掉落的“橡果”更有風韻
▲ 多種植物自然掉落的果實
“其實我們每年都會收集大量的落葉和落果,用于植物科普,也會加工成質樸的手鏈、風鈴等,作為禮物送給市民游客。”上述工作人員無奈地表示,近幾年來,“撿秋”在社交平臺上火爆出圈,很多市民游客想親自體驗這份樂趣,這無可厚非,但一些行為令“撿秋”逐漸變味,有人為搶流量、搶贊,在還不適合“撿秋”時就下手,又或者為追求落葉落果色彩的鮮艷,對還在樹上的新鮮葉子和果實動手。
▲ 游客在公園內“撿秋”,都在拍照曬朋友圈
“這個月降溫明顯,樹葉和果實大規模掉落,足夠大家來撿拾,人為破壞的情況才好轉。”上海植物園一位綠化管養工介紹,上個月在修剪棕櫚樹的時候,就有好幾個游客守在旁邊,要把修剪下來的枝條帶回家,但被他勸阻住制止了。“我知道是游客撿的,但游客走到門口,保安分不清楚是不是從公園里偷剪的。”該名工人告訴記者,遇到想“撿秋”的游客,就勸他們拍拍照算了,否則掰扯不清,易鬧矛盾,出來玩別惹不痛快。
需要提醒的是
“剪秋”“搖秋”“摘秋”等不文明的行為
有違法違規風險
綠化管理部門表示,根據《上海市綠化條例》,偷盜、踐踏、損毀樹木花草,由綠化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并可處綠化或綠化設施補償標準三~五倍的罰款。
如果“剪”的是古樹、名木和古樹后續資源,根據《上海市古樹名木和古樹后續資源保護條例》,剝損樹皮、攀折樹枝或者刻劃、敲釘的,責令其限期改正,可以并處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款;造成樹木死亡的,每株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對此,網友建議:
加大處罰力度!
秋色很美
需要大家一起愛護守護!
↘來源:新聞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