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秋臣
最近《沙丘:預言》第一季播得正熱鬧,而我卻回去重溫了電影版《沙丘1》+《沙丘2》。
雖然距離《沙丘3》正式上映還有很久很久(畢竟宣傳顯示2024年4月才開發,計劃2026年初開拍),但在葉秋臣上次寫完《沙丘2》的影評之后,還是想把前作的所有相關內容也補齊,遂有了這篇文章。
總的來講,我更傾向于將其歸類為知識點總結,因為《沙丘1》本身就是個背景介紹,負責將宏大的框架和布局講清楚,《沙丘2》才有了繼續展開的機會。
《沙丘》系列有一個很明顯的特色,就是關于科技進步和落后的反差感,能夠完成星際航行的前提下,搏斗居然只選用冷兵器。但這也是有背景原因的,補全了設定就能明白為什么(存在屏蔽場,熱兵器無法使用)。
另外,我還想介紹電影中令人眼前一亮的設計,就是那些像蜻蜓結構的撲翼機(厄崔迪撲翼飛行器),真的好帥。樂高出過這一款,組裝后帶來的震撼感是近些年以來最強的,相信沒有一個愛好者能逃過撲翼機的魅力
好多觀眾并不喜歡看《沙丘》這種類型的電影,尤其是非原著黨的朋友們,且對外國名字接受速度較慢的人,更覺得枯燥乏味滿腦袋都是漿糊。一旦某個角色既可以稱呼姓氏,也可以稱呼姓名,又可以稱呼名號,對于記憶能力和總結能力偏弱的觀眾而言,簡直就是難以形容的折磨。還有個問題真的也很突出,就是有可能會遇到不同的翻譯版本,導致觀看和理解的難度系數繼續加大,英語聽力差一點的大概率要看字幕,對信息處理速度的要求標準又變高了。
最可怕的是,不論人或是事,前面出現過后面基本都有Call Back,若是沒有將前后理順疏通,那么對整個劇情理解都會有影響。這也是為什么葉秋臣每次看系列的影視劇總是喜歡總結知識點的原因,人腦總歸是能力有限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寫下來等用時再翻看就方便多了。
由于上次為了便利閱讀所以簡化了具體的名稱,只用顯著特征來指代不同的角色,這次將會把這部分的內容補齊(對《沙丘2》影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公號“葉秋臣”輸入“沙丘”關鍵詞來看)。
嘮叨了一大堆,接著入正題。
《沙丘3》上映前,以下這5個背景知識你要知道,細節控記得收藏備用,滿滿的都是知識點。其中肯定會有少量的原著內容,但大部分是基于電影的劇情總結歸納出來的,對非原著黨也很友好,可以放心閱讀。
能力有限,若文中有一些錯漏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1.厄拉科斯星(Arrakis)
一顆環境極度干旱的沙漠星球,地表溫度極高所以很難生存,只有弗雷曼人(Fremen)能夠克服。為此他們研究出了一款蒸餾服,能夠充分利用人體的水循環功能,是一種高效過濾凈化系統。蒸餾服可以吸收汗水等人體排出的液體再進行循環利用,每天只會損失很少的水分,在極端干燥的環境下也不必額外再補充。雖然極度缺水,但弗雷曼人依然堅持種植仙人掌、沙地馬鞭草和各種灌木等植物。
他們生存在到處都是洞穴的地下城,在地下城生活期間可以不必穿蒸餾服。保羅沒出現前的領袖叫斯第爾格(Stilgar),見面時用最寶貴的水作為見面禮(吐口水),是首次觀影時的一個笑點。眼淚也是非常奢侈的,所以基本看不到他們哭。
由于該星球盛產香料,因此被各大家族視為必爭之地,所以才會有那句“鐵打的厄拉科斯,流水的統治者”和“得香料者,得天下”這類表述。在管轄權易主后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混亂,于是就有了《沙丘1》的故事。
香料是整個故事的關鍵元素,宇宙中最寶貴的物質,所有異于普通人的技能都需要通過攝入和接觸香料才能實現。
劇情中介紹,宇航公會的領航員會借助香料找到星球間安全通行的航線,沒有香料的話就沒有了星際航行。
香料還是一種作用于精神的化學物質,簡而言之就是能致幻,放在食物里能讓吃的人也產生幻覺。
因為長期與香料共存,所以當地的弗雷曼人眼睛是藍色的(湛藍之眼)。
于弗雷曼人而言,不論是哪個家族來控制厄拉科斯星,對他們而言都是壓迫和壓榨,他們必須要站起來反抗。
厄拉科斯星上還有一種巨型生物沙蟲,被弗雷曼人視為沙漠之主。體型巨大,外表皮很硬,危險性極強,但可以被弗雷曼人操控,被網友們戲稱是“弗雷曼人的高鐵”。沙蟲甚至成為了驗證是否真的變身沙漠人的方式,保羅就是靠著駕馭沙蟲獲得認可。為了避免有規律的腳步節奏召喚出沙蟲,弗雷曼人專門設計了沙地微步來行走,打亂了固定的節奏,可以有效躲開沙蟲的攻擊。沙蟲是開采香料最大的威脅,因為不能打開防護盾,開采者只能暴露在危險之中。
2.保羅·厄崔迪(Paul Atreides)
《沙丘》系列的男主角,由提莫西·查拉梅飾演(甜茶)。
保羅屬于厄崔迪家族(House Atreides),母星在卡拉丹(Caladan)。父親是雷托·厄崔迪(Leto Atreides),母親是杰西卡夫人(Lady Jessica)。他對厄拉科斯星一直都有研究,并且懂得講當地的弗雷曼語,為后續的聯盟和領導提供了先決條件。
根據弗雷曼人對李桑·阿爾蓋布(Lisan al-Gaib)的救世主預言,保羅選擇主動去扮演了宗教領袖的角色,并聯手沙漠人一起對抗攻擊厄拉科斯星的其他家族。
沙漠里的沙鼠也認可保羅,沙鼠是這個沙漠星球能夠自身生產水的指路人,所以意義非凡。成為弗雷曼人領袖的男主,他的名字又可以被稱為保羅·穆阿迪布·友索(Paul·Muad'Dib·Usul)。
保羅在沙漠星球的女朋友叫契妮(Chani),也稱沙漠之泉(Sihaya),是男主最愛的女人。電影對原著中的這個角色進行了顛覆性的改編,所以前后出入很大。影版中的契妮主張平等而非控制,意在講述女性意識的覺醒。
由于契妮的沙漠之泉屬性,她的眼淚成為了保羅“復活”的關鍵要素,也讓保羅順利成為“全知”,很像《進擊的巨人》里的艾倫。
保羅曾經對鄧肯·艾達荷(Duncan Idaho,飾演者是海王杰森·莫瑪Jason Momoa)講過關于夢境的預感,印證了開篇那句“夢是來自內心深處的信息”(Dreams are messages from the deep.),多處細節都在顯示夢境對保羅的影響。
正因如此,保羅在夢到契妮不在人世的時候,才會如此不安。夢對于他而言,不單單只是夢而已。
3.哈克南家族(House Harkonnen)
哈克南家族的母星是Giedi Prime(翻譯有很多版本,比如杰迪、吉迪和桀迪),《沙丘》里的胖光頭弗拉基米爾·哈克南(Vladimir Harkonnen)就是這個家族的領袖和統治者,也稱為哈克南男爵(Baron Harkonnen)。
原本很帥,但因染病而變成了沒有行動能力的一灘白肉。哈克南男爵的身份特殊,他是男主角保羅·厄崔迪的外公,也是杰西卡夫人的親生父親。
因為對失去厄拉科斯星的控制感到不滿,所以在皇帝的默許下,干掉了保羅·厄崔迪的父親雷托·厄崔迪,這個過程基本就是《沙丘1》的故事。
哈克南家族另一個關鍵人物,就是菲德-羅薩·哈克南(Feyd-Rautha Harkonnen),即《沙丘2》里面那個沒有眉毛的白光頭小伙子。身份是哈克南男爵的侄子,家族繼承人。他享受對他人施虐,有些變態狂的屬性。最后他是被保羅在PK中干掉的,用的剛好就是《沙丘1》中厄崔迪戰斗大師哥尼·哈萊克(Gurney Halleck)教授的攻擊方式,證明他沒有忘本,也讓兩部曲形成了完美的前后呼應。
從哈克南公爵與菲德-羅薩的互動細節來看,男爵的X取向也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4.科瑞諾皇室家族(The Imperial House Corrino)
關鍵的出場人物有兩位,其一是皇帝(下旨將厄拉科斯星權力易主的人),其二是他的女兒伊勒朗公主(Princess Irulan),也就是保羅·厄崔迪為了聯姻而娶的正式妻子。皇室家族的成員們確實是見慣大場面的,在保羅他們打到面前時依然能夠保持淡定和從容。
皇帝和咱們在其他劇里看到的權力者差不多,都是天生善妒。在感情和權力之間,必須做出適當的取舍,沒有退路和選擇。他深知重情重義的人干不了大事,于是將自己的冷靜當做人性中最大的籌碼。皇帝生存的主要任務就是給屬下們搞制衡,讓厄崔迪家族和哈克南家族爭斗,自己坐收漁翁之利。
薩多卡(Sardaukar,也有翻譯成薩督卡)是皇帝自己的親衛隊,薩多卡監獄星球是帝國J隊的大本營,只要他們出現便意味著皇帝的思想具象化,能夠解讀出海量的幕后信息。
其實保羅父親一直以來頭腦都很清醒,在兒子問他將面臨什么風險時,雷托說是“ZZ的危險”,并且點透了自己家族功高蓋主后,皇帝的換權行為只是為了挑起家族之間的內斗來鏟除異己罷了。
雷托曾對保羅說,他曾經也不想接受統治者的戒指,但最終還是戴上了。真正的領袖并非天生,而是使命召喚之下的應運而生。
這些話,一定程度上也預言了保羅的未來。
5.貝尼·杰瑟里特姐妹會(Bene Gesserit Sisterhood)
貝尼·杰瑟里特姐妹會是一個神秘的女子團體,也是家族間強有力的聯姻后盾,能夠暗中控制帝國的ZZ走向,2024年播出的《沙丘·預言》講的就是創建過程。
她們通過謹慎選擇不同的血統,來最終合成天選之人。這個天選之人,強大到能夠連接時間和空間。在關鍵角色的對話里,他們專門提到一位名字很拗口的人物,叫魁薩茨·哈德拉克(Kwisatz Haderach),即擁有預知和穿越時空能力的超人救世主(The Messiah)。
保羅的母親杰西卡夫人(Lady Jessica)就是該組織的成員,她也一直在訓練保羅學習姐妹會的本領,但這個行為其實是有私心的,且并不被組織的上層認可。
反復看《沙丘》系列會有一種很強烈的感覺,真正的主角并不是保羅,而是他的母親。通過攝入小沙蟲體內提取出來的藍色液體(生命之水),杰西卡夫人成為了弗雷曼人的圣母,能夠承載歷代圣母的記憶,自然也知曉了他們的悲傷和痛苦。由于轉換時她已懷孕,所以肚子里的孩子也同時獲得了這一技能。她的女兒厄莉婭·厄崔迪(Alia Atreides),也就是保羅的親妹妹,在還未出生時就能與母親進行對話。
杰西卡夫人的老師叫蓋烏斯·海倫·莫西/希阿姆(Gaius Helen Mohiam),簡稱圣母海倫,同時也是皇帝的真言師(Truthsayer)。在衍生宇宙里介紹,哈克南男爵之所以會肥胖漂浮無法獨立行走,就是因為他在年輕時曾強迫與圣母海倫發生了關系,過程中被染上了病。
姐妹會的成員都有超出普通人的技能,比如音控力,能夠讓聽到她們聲音的人完全服從命令。
圣母海倫在得知保羅擁有夢境之后,主動來對其進行測試,讓保羅把手放在盒子里不能抽走,并通過戈姆刺毒針逼其就范。原本圣母海倫給杰西卡夫人的任務是生下女兒,但她當年違背命令生下兒子(想培養其成為天選之人),這個選擇給了故事一個命運性的逆轉,也揭開了姐妹會成員們的另一種技能,就是她們能夠隨意操控腹中孩子的性別。
除此之外,她們還懂得儲存和運用毒素,適當的時刻能夠及時化毒,正因如此保羅才順利演完了那場復活的戲碼。
在溝通方式上也有異于常人之處,可以用心電感應來交換信息,不必讓旁人知曉對話內容。
在姐妹會本身的繁殖計劃里,菲德-羅薩·哈克南應該與杰西卡夫人一開始計劃生的女兒結婚,如此一來便可以讓厄崔迪和哈克南兩大家族通過聯姻結束不和,但由于杰西卡私自決定生下兒子保羅而計劃失敗。
姐妹會只能改變策略,讓另一位成員瑪戈·芬倫(Margot Fenring)主動接近菲德-羅薩·哈克南,并成功懷上了孩子。
如果說皇室家族是表面上的控制者,那么姐妹會就是幕后的真大佬。她們設定了組織的百年計劃,通過對家族重要成員的聯姻和控制子嗣來達成目標。
不論什么時代和什么故事,只要與人相關,處處都是“貪嗔癡”。
皇帝是貪,哈克南是嗔,姐妹會是癡。
皇帝貪婪地想要控制所有,哈克南時常暴怒嗔怪,姐妹會執意要在暗處控制整個宇宙。
《沙丘》系列作品有一個核心觀點還是相當諷刺的,就是他們在利用信仰的力量去完成對權力的追逐。
“你的信仰在控制你”,真是一句非常可怕的話。
另一個讓人覺得很現實的設定,就是關于“工具”的概念。
比如沙蟲,本質上也成為了被利用的工具,甚至還是另一種看不見的墳墓。不僅是沙蟲,連眾多的弗雷曼人,也成為了工具。就連姐妹會的成員肚子,也成了工具。契妮的眼淚,也是杰西卡夫人制造出來“復活”保羅的工具,讓母子倆能夠在弗雷曼人里站穩腳跟,讓保羅成為一個被廣泛認可的“神”。
任何有生命和情感的存在,似乎都只擁有工具屬性,也是一種徹頭徹尾的悲哀。
不僅創造出了宏大的背景設定,《沙丘》系列似乎也將人性寫得淋漓盡致。
最難玩弄的是人心,最易控制的也是人心。
人心,人性。
深不可測。
文/葉秋臣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葉秋臣)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抄襲必究—歡迎轉發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