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的秦相文信侯呂不韋可以說是歷史上第一位以商人出身而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最終拜相封侯,位極人臣的歷史人物。他早年憑借低價買進貨物而往來各地高價賣出積累起了千金家財,后憑借獨特眼光,在趙都邯鄲城經商時發現自認為是“奇貨可居”的秦王孫嬴異人。
為此呂不韋決定孤注一擲,即便散盡家財也要幫助身為人質的秦王孫嬴異人可以成為將來能繼承秦王之位的嗣子,從而光大呂氏門楣,改變卑賤的商人身份,福澤后代。最終呂不韋也如愿以償,在嬴異人成為秦王之后被拜為丞相,封為頂級侯爵文信侯,食邑十萬戶。
秦莊襄王病逝后升任相邦,且為新秦王政之仲父,因秦王年幼,代掌國政,憑秦國強大實力,以大秦相邦之位權傾天下,名震關東諸國。然而呂不韋努力一生換來的權勢地位卻因嫪毐事件被罷相趕出秦都咸陽,但回到封地后不久收到了一封秦王帛信,而呂不韋看完這僅僅三十字的信后便飲毒酒自盡,這是為何?
因為秦王多疑,雖然呂不韋被罷相回到了封地,但關東六國使者賓客卻爭相拜見,以呂不韋的能力和對秦國的了解足以對秦王構成威脅,于是特意寫了一份抹除功績,劃清緣分,充滿逼迫之意的信,就像是:“說你呂不韋看著辦吧!”
呂不韋邯鄲經商,奇貨可居,幫助落魄秦王孫成秦王而拜相封侯,權傾天下
身為秦王孫,秦太子二十余子之一的嬴異人雖然被秦國派遣“拋棄”到趙國邯鄲做人質,但只要秦太子安國君嬴柱的正妻華陽夫人沒有生下嫡長子,那么庶子都有被立為嗣子,將來繼承秦王的機會。而華陽夫人盡管深受安國君的寵愛,但一直未能生下一子半女,為此嗣子只能從安國君二十余個庶子中選出。
往來各地經商的呂不韋對各國王族之間的信息雖然不至于了如指掌,但作為大商人也都大致了解一些。因此在呂不韋眼中,在邯鄲城中生活極為落魄困窘的秦王孫嬴異人就如一件“極為稀有的貨物”,如果先結交“買下囤積起來”,然后將來“販賣“到秦國,并幫助他成為嗣子,這獲利無數的“國君生意”便做成了。
正如呂不韋拜見嬴異人時所說:“我的門楣需要等您的門楣光大后才能光大。”
而此事對于嬴異人來說也是有利無弊,因為他只是父親安國君諸多公子的一個,加上生母夏姬不受寵愛,連帶著他也不受父親待見,以至于在秦趙戰事頻發的當時被派遣到趙都邯鄲做人質,而且連日常生活所需的財物都極少供應,為此嬴異人在邯鄲的生活過的十分困窘落魄,身為秦王室公子連日常出行的車馬都沒有,就像是被拋棄了一樣。
為此雙贏互利之下,嬴異人在呂不韋登門拜見深入暢談一番后便達成了合作意向。隨后呂不韋將千金家財分作兩部分,一半給予嬴異人維持日常生活,結交賓客所用,享受王族公子應當的待遇;另一半則購置珠寶珍奇,由他攜帶前往秦國游說,使無法生育子嗣的華陽夫人認下異人為子,從而憑借“枕邊風”,被秦太子安國君立為嗣子。
經過幾番輾轉,數年之間往返秦趙兩國游說促成之下,呂不韋終于幫助嬴異人成為了嗣子。因為華陽夫人雖然受寵,但卻無法生育,一旦美色容顏隨年齡增長而衰老后不受寵愛,或是將來安國君去世,其二十多位庶子中的一個繼承了王位,在失去依靠后,華陽夫人便無法繼續顯榮。
呂不韋正是靠這一番說辭打動了華陽夫人,而華陽夫人也明白自身處境,唯有認下丈夫安國君的一位庶子,幫助他成為秦王之位的繼承嗣子,即便自己容貌衰落,美色不在,或夫君去世,依然能繼續在秦國受到尊崇,直到終身。
但一波剛平,一波又起。呂不韋幫助嬴異人立為秦國嗣子后,只要再打通趙國這邊放人歸國便大局已定,而憑借呂不韋的能力,趙國這邊也基本沒什么難度。奈何由于趙國因長平之戰慘敗向秦國割讓六城求和而遲遲未能按約履行,結果秦昭襄王再次大舉發兵,直接派王龁率軍包圍了趙都邯鄲城。
你看這弄得,趙國這邊被秦國打得眼看就要亡國,于是就想殺了做人質的秦昭襄王之孫嬴異人來泄憤。呂不韋這下著了急,眼看即將做好的“國君生意”要黃,想要光大呂氏門楣的夢想就要破滅,而積攢的千金家財也都用到了嬴異人身上,這真是賠了千金家財又冒著風險白奔波了這么久,還把心愛的舞姬小妾趙姬獻給了嬴異人。
好在呂不韋消息靈通,提前得知了這個消息,于是趕忙招呼嬴異人逃跑,連其夫人趙姬和兒子政都沒來得及帶,用后來經商積攢的六百金買通邯鄲城的守吏,這才得以脫身,逃到城外附近駐扎的王龁大營,后兩人被秦軍護送回到了秦都咸陽。
在準備面見華陽夫人時,呂不韋為了保證認子過程順利,于是想出了辦法,讓異人身著楚服,奏楚曲以討歡心,因為華陽夫人是楚國王室宗族之女,嫁入秦國后多年未曾再回楚國,思國思鄉情愫只能埋在心中,呂不韋這一番舉動直接激起了華陽夫人的思國之念,對異人的好感直線上升,不可謂不妙,氣氛都到這了,異人最終也順利被立為了嗣子,并改名為子楚。
六年后,在位長達五十六年之久的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國君繼位秦王,子楚成為太子。而趙國礙于子楚大勢已成,為緩和秦趙關系,也就將子楚的妻子趙姬和兒子嬴政護送回了秦國。
對子楚來說邯鄲一游可謂是人生的最大機遇,不僅有了貌美善舞的妻子和聰慧勇敢兒子,還成為了秦國太子,而商人呂不韋就是他的貴人。雖然現在還沒有成為秦王,無法兌現拜相封侯,列土封疆的承諾,但給予貴人一些回報也是沒有問題,于是呂不韋從卑賤商人之身一躍廟堂之上成為秦臣。
結果呂不韋成為秦臣后不久,秦孝文王驟然離世,比起太子之位一坐就是十五年的父親,子楚剛被立為太子不久后就成為了秦王。而秦莊襄王繼位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報答貴人呂不韋,拜丞相,封文信侯,食邑十萬戶,并讓呂不韋率軍攻打意欲合縱攻秦的東周君,從而憑軍功建立威信,在廟堂之上,文武群臣之中站穩腳跟。
三年后,年僅三十五歲的秦莊襄王盛年早逝,呂不韋獻妾和秦莊襄王所生之子嬴政繼承了王位,而此時秦王年幼,不過只有十三歲,尚不足以親自處理朝政,為此呂不韋被尊為秦王仲父,拜相邦代為執掌國政。
之后呂不韋相仿戰國四大公子,廣收文人士子,集門客三千余,并著書立說,編撰了一部以法家、墨家、儒家、名家、農家、兵家、陰陽等諸子百家學派思想學說的雜家著作《呂氏春秋》,想以此書作為秦國完成統一帝業后的統治意識形態,從而實現終極抱負和愿望。從此書命名足見呂不韋的遠大抱負,書成后又懸置秦都咸陽城門處,以修改一字賞千金大肆宣傳,可見呂不韋之權勢。
在擁有龐大權勢后,呂不韋也沒有了忘了貌美善舞的前妻,而此時趙姬已經成為了大秦太后,不過久居深宮,不甘守寡,而子秦王又年幼,于是經常和前夫呂不韋暗中幽會。你看你這弄得,呂不韋估計自己都沒有想到當初一介卑賤商人竟然會有如此作為,權勢足以比肩關東一國諸侯。
然而擁有如此權勢的秦相呂不韋卻在秦王秦政后罷相,并“趕”出了秦都咸陽。而且還不止如此,回到封地后不久,呂不韋接到一封三十字的秦王來信,看完后就直接喝下毒酒自盡了,這是為什么呢?
呂不韋努力一生,為何因為秦王短短三十字信而飲鴆酒自盡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秦王寫給呂不韋的信:“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于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不多不少正好三十字。
大意是說:“你呂不韋對秦國有什么功勞?卻受封黃河以南的十萬戶封邑;你和寡人有什么親情?卻號稱秦王仲父,你就和家人一起遷到蜀地去吧!”
這封信可以說是話不對口,不說呂不韋成為丞相,相邦后對秦國所做的功績,就幫助子楚成為秦王這一條就足以列土封疆,拜相封侯。而且呂不韋在丞相時曾率軍攻滅了東周公國,建立了軍功,在秦王尚未親政之前,秦國發動的兼并戰爭基本也是由呂不韋主導發布政令,期間攻取三晉數十城,平定了晉陽、屯留叛亂。
除此之外,秦國優良且相同標準的軍工兵器制造也源自于呂不韋提出實行的“物勒工名”制度,在層層把關監督下才使秦國生產制作的兵器盔甲等軍械更優于各國,從而再將秦軍戰力提升一個水平。而秦王這封信卻否定了呂不韋的功績。
接著是提到親情,說呂不韋為何能號稱秦王仲父,而稱仲父不一定就有親情,比如齊桓公也稱齊相管仲為仲父,是為表親近信任之意。秦王當初稱呂不韋為仲父,也是讓呂不韋能像管仲輔佐齊桓公那樣全力盡心輔佐尚還年幼的他,此時卻刻意提到親情,其中有何深意呢?
原因是一些流言蜚語,因為秦王政的生母趙姬曾經是呂不韋的姬妾,而且在獻給秦莊襄王之前就懷過身孕,為此流傳出秦王政其實是呂不韋之子的流言,這無疑會對秦王的權威構成威脅或不好的影響。
不過秦王既然已經親政掌權,而且也因嫪毐事件將呂不韋罷相。一些流言又或是呂不韋已經無法對秦王構成威脅,為何秦王還要如此說呢!這就和當時的一些情況有關,呂不韋回到封地后,關東諸侯不斷派使者賓客前來拜見,紛紛邀請呂不韋前去為官,治理國家。
以呂不韋的才能和他對秦國了解程度,如果他去關東諸國為官,必然會對秦國構成威脅,而秦王擔心呂不韋發動叛亂,但又沒有理由殺了這位對秦國有大功勞的文信侯,于是寫了這么一封信,最后說到讓呂不韋和其家人遷到較為偏僻的蜀地,這樣便能基本隔絕關東六國使者的拜訪邀請。
呂不韋看完秦王來信后便明白了其中含義,早年經商做成了戰國末年的大商人,后為秦相官場浮沉十幾載的他又怎么不熟悉從小看著長大的秦王呢!秦王生性本就多疑,此時的處境和自己的能力已經讓他感受威脅,而這封否定功績,劃清界限的三十字信中又滿是逼迫之意。
結語:
呂不韋看完信后明白只要自己一日不死,秦王心中的擔心猜疑就無法徹底放下,就算去了蜀地又能如何,于是選擇喝毒酒自盡,放下功與名,了卻秦王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