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秋臣
看完《獵罪圖鑒2》第23集,趁著還未徹底收官,趕在大結局前再嘮叨幾句。
上回葉秋臣說到,這部劇不能以懸疑和探案的視角打開。所以,我們也不能強求去解釋清楚所有案件的邏輯和細節,因為它只是一層為了展示某種現象的殼。
安排了這么多的罪犯,就是為了充實沈翊想要研究的人性圖譜,讓他能夠提前預判一些犯罪心理,繼而消除自己因未拯救小紅裙而帶來的夢魘。
一般來講,天才的感知力和敏感度都比普通人要更強,雖然這會令其鶴立雞群,但此類人也更容易陷入某個困境和循環,難以徹底抽身,更做不到全身而退,沈翊對小紅裙事件就是如此。
他曾經預感到了小紅裙的危險,但由于犯罪行為沒有出現所以無法提前介入,因此才釀成了悲劇。為了不讓類似的悲劇上演,沈翊下決心必須要總結出一套規律,不論是通過美術還是心理學,都要在實踐中將這一塊空白補齊了才行。
這是沈翊的執念,也是他堅持沖在第一線的原因。
《獵罪圖鑒2》這部劇,基本就是因此而展開的。
當沈翊碰見同樣在研究犯罪基因的方凱毅時,對方的領域剛好能夠完善自己的課題,加上兩人對畫作的理解有著靈魂相契之處,自然一來二去就成了朋友。
這個角色,也是為了給原來的破案組合帶來一點變數。
說實話,沈翊在第二部中的天才屬性值被成倍調高了,基本上案件都是要靠他的參與和直覺才能找到關鍵線索,雙男主的戲份比例不似第一部那樣和諧,導致天平略有失衡,杜城幾乎成了鑲邊的配角。除了每次進張局的屋子依然不敲門,我甚至不記得他在任何案件里的關鍵作用了。
這是編劇的責任,這個鍋必須得背上。
豆瓣分數只有6.7,也是觀眾對此的一種無聲抗議吧。
《獵罪圖鑒2》涉及的話題領域確實很廣,談論的內容也很新,這都是值得肯定的。
尤其是臺詞中的“文身”,字幕沒有打錯字,真的很想表揚每一個把“文”字寫對的劇組。
就憑這個細節,檀健次這部劇就值得給個好評。
由于是第一部的劇粉,加上對檀健次的喜歡,所以入坑了《獵罪圖鑒2》,追到了現在。
我真的很喜歡檀健次這個藝人,非常全面。他的演技相比過去其實是有很大進步的,處理情緒明顯更細膩了,但導演某些一驚一乍的剪輯和鏡頭,真的有點對不起他的表現。
同時這部劇講述故事的方式,缺點也是很突出的。如果不帶質疑單純接受設定,那么看似是人性糾纏之下的必然結果,但其中很多邏輯和環節站不住腳,經不起推敲,處處透著刻意。
不可否認的是創作方的確很勇,把眾多熱議的內容通過案件的形式堆砌出來,網友們更是戲稱“一個案件得罪一個圈”。
本身的出發點是好的,讓觀眾看到了這個世界中不同人的不同面,我也能理解他們創作的初衷和思維,動機值得鼓勵。但導演和編劇的能力還不夠去駕馭這么龐大的信息網,所以每次都只是蜻蜓點水般劃過了。從而便形成了以拷問人性為核心,探案卻只打輔助的《獵罪圖鑒2》。
就像我們整理每一年的熱點話題后做的PPT一樣,每個案件只有寥寥幾頁,能講得多有深度呢?
震驚有之,可余味不足。
如果還能有《獵罪圖鑒3》,希望能回到《獵罪圖鑒1》的水平。
看完28集大結局后,葉秋臣應該還會再寫一篇劇評談談感受。
到時候,不見不散。
文/葉秋臣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葉秋臣)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抄襲必究—歡迎轉發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