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征勝利之前,在我工農紅軍中有兩支令國民黨軍聞風喪膽的主力軍團,即:一軍團和三軍團。一軍團的軍團長是林彪,三軍團的軍團長是彭德懷。
彭德懷稱一軍團為大哥,而林彪視彭德懷為兄長。在漫長的革命征程中,他們相互配合,互為犄角,打出了一記記漂亮的組合拳。
彭德懷 林彪
金一南將軍在《苦難輝煌》一書中對二人的評價是:
彭德懷是一團火,一團從里燒到外、隨時準備摧枯拉朽的烈火;林彪是一灘水,一潭深不可測卻含而不露的靜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前半句可形容彭,后半句可形容林。
彭林配合,相得益彰,成為毛澤東指揮中國革命戰爭十分得力的左膀右臂。
彭德懷與林彪的性格雖然不同,但卻異曲同工。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彭德懷當面罵李德“崽賣爺田心不痛”“卑鄙無恥”,而林彪則是以寫信的形式,盡數中革軍委的“四宗罪”(見前文,點擊這里),將“三人團”批得體無完膚。
一、三軍團雖說都是主力軍團,完全可以各自為戰,但是在實際作戰中卻有著很強的協同性,而這種協同性可以說是很多部隊乃至他們的指揮員都無法做到的,這便是跨越建制的指揮作戰。
彭德懷
在長征初期,紅一軍團紅一師到達瀟水之后,按照軍團首長林彪的命令是繼續前進,彭德懷則命令紅一師師長李聚奎留下來掩護軍委縱隊過河,不但越過林彪向一軍團的部隊下達了命令,還把三軍團六師也交給紅一師師長李聚奎來指揮。
李聚奎按照彭德懷的命令繼續防守瀟水西岸兩天,打沉追敵一批又一批的渡船,將敵軍牢牢封鎖在瀟水東岸,保障了中央縱隊的安全。
一軍團二師渡過湘江占領界首之后,三軍團四師也隨即到達。原計劃是一軍團二師向縱深發展,三軍團四師奉命接防。林彪覺得原計劃有問題,于是沒有讓三軍團四師駐守一軍團二師原來的位置,而是命令其過江在南岸構筑防御陣地。
四師師長張宗遜、政委黃克誠按照林彪的意見在南岸布防,很快就與趕上來的桂軍接火,這場戰斗一直持續了兩天兩夜,使界首渡口牢牢掌握在我軍的手中。
在這次戰斗中,彭德懷在未經與林彪溝通的情況下指揮了一軍團的部隊,林彪也在未經與彭德懷溝通的情況下指揮了三軍團的部隊,而且指揮的都非常順利。
林彪
我們現在來反觀這段歷史:如果一軍團不按照彭德懷的命令堅守瀟水,那么中央縱隊在湘江一帶便要被追敵迫近兩天時間,湘江戰役中紅軍的損失不知又要增加多少;如果三軍團不按照林彪的命令在瀟水南岸背水布防,那么界首渡口必在桂軍突擊下很快丟失,紅軍大隊人馬就會在湘江北追敵切斷。
由此可見,林彪以及他的一軍團和彭德懷以及他的三軍團,當時在指揮關系和人事關系上均有著高度的自覺性。這種跨建制的指揮,在部隊作戰中并不多見,而要想做到這一點,兩軍的指揮員必須達到相互間絕對的信任關系。
實際上,一、三軍團在戰斗中的這種關系早就形成,有時候一軍團指揮三軍團,有時候三軍團指揮一軍團,有時就自動配合。這對于國民黨軍各掃門前雪,相互提防和掣肘的關系有著明顯的反差。
或許,也正是因為一、三軍團的這種關系,以及林彪本就視彭德懷為兄長,才會寫信給中央,要求彭德懷做前線指揮,甚至親自打電話希望彭德懷指揮,自己服從。
由此可見,林彪也是發自內心的信任彭德懷。
彭德懷與毛澤東
其實,一、三軍團合作最默契的一次,要數著名的婁山關戰斗。
1935年2月24日,在紅軍二渡赤水時,林彪率一軍團攻占桐梓,25日,三軍團也開始向桐梓開進。此時,前衛軍紅十三團抓到幾個黔軍俘虜,得知婁山關上僅有黔軍柏輝章部的3個團,而杜肇華部的一個旅在婁山關以南近3公里處的黑神廟。
彭德懷立即向中革軍委報告此情況,并建議迅速動作殲滅此敵,緊接著林彪也致電朱德,建議以主力在婁山關消滅這股黔敵。
由于一、三方面軍領導人意見一致,中革軍委當即下達作戰命令:一、三軍團及干部團統歸彭(德懷)、楊(尚昆)指揮,應于26日迂回攻擊婁山關、黑神廟之敵。
在戰斗中,三軍團由于連續作戰,損失較大,尤其是在老鴉山主峰丟失后,已經無法調集反擊力量,即將出現丟失遵義城的危險。可就在此時,占領老鴉山主峰的敵人忽然莫名其妙地轉入了防御,原來林彪的一軍團已經從水師壩地區向敵人側后出擊,向尖刀一般插入敵軍指揮部。
毛澤東與林彪
之后,不但大敗黔軍,就連前來支援的中央軍也被打得狼狽逃竄。林彪指揮部隊對逃竄之敵窮追不舍,一直將吳奇偉的中央軍追到幾百里外的烏江邊上。
吳奇偉見北岸已是一片殘局,援兵不愿來,殘兵收不攏,萬念俱灰的他竟然一屁股坐到地上大哭起來:“我不過江了,就死在這里算了。”
后來還是參謀長吳德澤招呼來幾個士兵,將吳奇偉架過了烏江。而哭著過了烏江的吳奇偉忽然之間又冷靜了下來,見紅軍追兵即將到達烏江,也不顧還有很多中央軍沒有過江,便下令斬斷浮橋保險索,連自己的殘兵也不愿意收攏了。
彭德懷林彪的這記組合拳,不但打出了紅軍的威風,一掃湘江血戰以來彌漫在部隊上空的陰霾,也極大地提振了紅軍在長征中的士氣。
十大元帥合照
同時,婁山關戰役也奠定了彭德懷在林彪心目中的兄長位置,因為這一仗是在敵情極其嚴重的情況下打的,三軍團在面對國民黨中央軍的增援敢于堅決頂住不退,為一軍團側翼迂回包抄贏得了戰機和時間,而彭德懷這種橫刀立馬之大勇,也的確讓林彪感到自嘆不如。因為林彪雖說善戰,但絕對不會打冒險之仗,他在指揮作戰中極其善于把握時機。時機不到,林彪會讓人覺得他謹慎到了膽小的程度,但如若時機一到,他又會大膽叫叫人恐懼。
所以,作為紅軍的兩大主力軍團的指揮員,如果說林彪是善于戰斗,那么彭德懷則是勇于戰斗,勇猛林不如彭,智謀彭不如林,但就從整體戰力來說,可以說是各有千秋、平分秋色。
但遺憾的是,他們的結局一個可嘆一個可悲,不過這都已經成為歷史,作為后輩的我們,對于歷史最好的尊重就是平和地看待歷史。
那么,對于彭德懷、林彪兩位戰將,您更喜歡哪一個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真知灼見!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一定別忘了加個關注,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