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號稱 “歐洲能源救星” 的英國欣克利角 C 核電項目,竟成了全球最大的基建笑話?這個被英國吹上天的 “世紀工程”,如今因成本狂飆至 460 億英鎊、工期拖延至 2031 年,徹底淪為國際笑柄。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英國自己 —— 前腳把中國合作伙伴踢出局,后腳就被現實狠狠打臉。
01
2016 年,英國拍著胸脯宣布:將與中法共建欣克利角 C 核電站,預計投資 180 億英鎊,2027 年投產,為 600 萬家庭供電。這個項目有多重要?對英國來說,簡直是 “救命稻草”—— 當時英國 40% 的煤電廠關停,老核電站陸續退役,2025 年即將面臨 40% 的能源缺口。而中國的技術、法國的經驗、英國的需求,本是完美組合:中廣核投 60 億英鎊占股 33.5%,法企主導建設,項目一度被視為 “中英法合作典范”。
為了這個項目,英國可謂 “小心翼翼”:反反復復審了三年,連簽約日期都一拖再拖。但誰也沒想到,這場 “三贏” 的開局,最終成了英國 “作妖” 的起點。
02
2020 年,英國脫歐后一頭扎進美國懷里,對華態度急轉直下。在美國的 “耳提面命” 下,英國突然對中廣核 “疑神疑鬼”,聲稱 “中國參與核電項目威脅國家安全”。于是,一場堪稱 “卸磨殺驢” 的操作開始了:2021 年,英國強行收購中廣核持有的另一核電項目股份;2022 年,又把中廣核徹底趕出欣克利角 C 項目。時任英國首相約翰遜還大放厥詞:“英國能源安全不需要中國參與!”
趕走中國合作伙伴后,英國得意洋洋地以為 “清除了隱患”,卻不知道自己親手拆掉了項目的 “承重墻”。中廣核退出時,項目已完成 20% 的建設,技術對接順暢,成本控制在預算內。而這一切,隨著中國團隊的離場,迅速土崩瓦解。
03
沒了中國的技術和資金,英國轉頭擁抱 “西方盟友”,卻撞上了現實的鐵壁:
設備貴如黃金:西方供應商坐地起價,反應堆壓力容器價格暴漲 3 倍,電纜成本增加 200%,僅設備采購就多花了 120 億英鎊。
技術漏洞百出:法國獨自負責的安全殼焊接合格率從 98% 暴跌至 63%,不得不花 12 億英鎊返工;歐美技術團隊 “各自為戰”,施工效率暴跌 40%,工期一拖再拖。
融資血本無歸:項目融資成本從 4.8% 飆升至 12%,法國電力集團每天要支付 214 萬歐元利息,累計虧損超 36 億歐元。
到 2023 年,項目總成本突破 460 億英鎊,是原計劃的 2.5 倍,投產時間推遲至 2031 年。更尷尬的是,英國滿世界找 “接盤俠”,卻沒人愿意填這個無底洞。走投無路的英國,竟厚著臉皮要求中廣核 “分擔超支費用”,甚至倒打一耙稱 “中國撤資導致項目失敗”。對此,中方直接回懟:“我們不背政治短視的鍋!”
04
欣克利角 C 的爛尾,撕開了西方 “政治正確” 的遮羞布:為了迎合美國搞 “去中國化”,英國不惜毀掉一個國家級工程,讓納稅人的錢打了水漂,更讓英國能源安全陷入更深的危機。如今,英國民眾面臨著 “雙重悲劇”:一是電價飆升 50%,二是政府不得不重啟煤電項目,環保承諾成了一紙空文。
這場鬧劇教會世人一個道理:把基建項目政治化,遲早要付出慘痛代價。當英國政客們為了所謂 “價值觀” 自斷臂膀時,他們忘了:核電項目不需要意識形態,只需要靠譜的技術和真誠的合作。而那個曾經號稱 “日不落帝國” 的英國,如今卻在自己掀起的 “去中國化” 浪潮中,成了國際基建市場上人人避之不及的 “麻煩制造者”。
欣克利角 C 的廢墟上,銹跡斑斑的鋼架和停工的塔吊,就像英國政客們的臉面 —— 當初排華時有多狠,如今爛尾時就有多慘。而這場由政治操弄引發的鬧劇,最終買單的,還是無辜的英國老百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