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誠大將是在不斷學習進步中才決定踏上馬克思主義的道路,決定加入中國共產黨,黃克誠的信仰非常堅定,而且經受過各種考驗。
黃克誠說:“我這一生最幸運的就是一開始遇見毛主席,受到毛主席的影響才會有今天的我”,從黃克誠的出身經歷來看,他確實是最早認識毛主席的那一批人,黃克誠曾經是毛主席的學生。
一、毛主席的學生--黃克誠
黃克誠出生于農民之家,家里條件非常艱苦,家里有幾畝地,父母每天起早貪黑下地干活,小時候黃克誠在親人的接濟下上私塾讀了幾年書。
1922年,黃克誠考進了衡陽師范學院,此時的革命浪潮早已席卷全國,湖南的風氣最為高漲,隨著新的思想慢慢崛起,時代的事論也開始轉動起來。
在此期間他看了大量革命書籍,曾看到過一些關于救國的理念,他的愛國之心慢慢蘇醒,他開始探索救國救民之路,湖南當地的革命氛圍最好,黃克誠接觸到大量的革命書籍。
而衡陽師范學院表面上是一所學院,暗地里是為共產黨員打掩護,執行任務的,領導衡陽地區的革命運動,校內學生都受到革命洗禮,黃克誠也不例外,受到很大的影響,他開始對當今社會現狀進行分析和解剖,并深入思考找尋解決辦法,他從書本里尋找答案。
他看完國內外大量的革命書籍后,思想從根本上發生改變,他通過學習知道,只有無產階級革命才能救如今的中國,1925年,在老師的介紹下黃克誠加入中國共產黨,踏上踐行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革命道路。
隨后聽從黨組織的決定,來到廣州,進入毛主席和林伯渠任教的中央政治講習班學習,成了毛主席的學生,在毛主席的言傳身教下,他學到很多知識,毛主席教學的身影在他的心底留下深深的烙印。
毛主席的教學的內容講的是農民運動,課堂上黃克誠是那個學習最認真的學生,毛主席的講述的觀點里,將黃克誠帶入一個新的世界,讓他了解到農民運動帶來的好處,獨特的見解深深的折服了黃克誠。
可此時黨內并不看好農民運動,黃克誠當時是毛主席為數不多的支持者之一,黨內覺得農民運動有些“過火”,可面對著反對聲音,毛主席堅持自己的初心,深入農村調查,用事實將這些反駁一一回擊,毛主席的農民運動得到贊揚。
農民運動對黃克誠影響非常深,黃克誠打心底里敬佩毛主席、崇拜毛主席,講課時黃克誠和毛主席只是學生和老師的身份,和其他幾百名學生一樣,雙方互不了解,私下里并沒有來往。
政治講堂結束后,北伐戰爭爆發,黃克誠加入唐生智的部隊討伐軍閥,作為一個讀書人,對軍事一竅不通,可黃克誠就是天生當將軍的料,他帶著眼鏡上戰場闖出了一片天。
北伐戰爭結束后,唐生智部倒向蔣介石,黃克誠也與我黨失去聯系,黃克誠不想一錯再錯,直接脫離部隊,回老家繼續組織革命,并伺機待命,等待黨組織的消息。
二、“黃老”的由來
不久后南昌起義爆發,黃克誠得知消息后找到朱老總的部隊,跟隨大部隊上了井岡山,這是兩人分別后的第一次見面,隨后黃克誠跟在毛主席身邊,井岡山保衛戰中,他指揮部隊作戰打退敵軍進攻。
在戰斗中黃克誠跟毛主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多場戰斗下來,兩人之間配合的越來越默契,有些想法毛主席不用說,一個動作黃克誠就明白什么意思。
抗日戰爭勝利后,黃克誠看的很清楚,當前的局勢下,東北成了必爭之地,而且老蔣不斷的派兵遣將,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時機一到,戰爭必然會爆發,黃克誠致電毛主席要早做準備。
毛主席接到黃克誠的電報后眼前一亮,兩人的想法不謀而合,隨后毛主席命令黃克勤帶三萬五千人前往東北,途經山東,當地的友軍想讓他們停留幫忙抵御完成山東的作戰任務。
可此時的挺進東北的作戰計劃,正是爭分奪秒的關鍵時刻,黃克誠致電中央軍委,軍委看過后同意黃克誠的做法,下令任他火速趕往東北,早搶占一分先機,就會少傷亡。
國民黨的動作果然不出毛主席所料,美軍派遣軍艦運送國民黨軍,要在錦州附近登陸,我軍探查情況后,中央軍委和東北方面分別致電黃克勤,兩方的命令不一致,一個是搶占錦州東,一個是不要靠近錦州。
看完兩封電報后,黃克誠根據自己的作戰經驗和當時的情況,分別回復兩邊封電報,毛主席看完黃克誠的電報后回電,命令黃克誠部和梁興初部分兵趕赴兩地共同接敵,看到毛主席回的電報和自己設想的一樣,黃克誠很高興,兩人的默契還在。
早先時期黃克誠還很年輕,就被同志們稱為黃老,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很是奇怪,就問大家:“黃克誠這么年輕,你們為什么要叫他黃老?”眾人一聽哈哈大笑,解釋道:“還不是因為他老唱反調、老提意見,所以我們都稱呼他黃老”。
毛主席一聽也樂了,調侃道:“原來他這個老,并不是年齡老,而是老謀深算的‘老’啊”,黃克誠保持著讀書人那種正直,他直言不諱,敢于說真話,講真話,不過“唱反調”也得罪不少人,不過他不怕得罪人。
黃克誠從入黨開始一直保持自己的初心,從不會因為誰位高權重,就上前溜須拍馬,從不放棄自己做人的原則,他始終謹記毛澤東思想,深入貫徹到底,他從未忘記自己的入黨的目的和初心,戰時曾多次因為敢說真話而被多次被貶職。
三、稱謂不能改
1980年,一個郵差將一封信送到黃克誠將軍家,此時他雙目失明,早已沒有戰爭時的意氣風發,但他時刻關注著黨和人民,有需要時他一定會盡上自己最后一份力。
這時照顧老爺子的護士接到郵差遞來的信后,黃克誠將軍接到后用自己的湖南話說了句:“謝謝”,也不知道郵差聽沒聽清,黃克誠連忙讓李莉拆開信來讀,護士聽聞立馬答應了下來隨后念了起來。
李莉說:“信是人民日報寄來的,說要發表您曾經撰寫的文章!”說完李莉開始讀信的內容,剛讀了不到一半,李莉就被黃老將軍打斷,有些著急地說道:
“不行,絕對不行,毛主席的稱謂絕對不能改,這是對領袖的不尊重,我說的是信上‘毛主席’的稱謂,無論如何也不能改成‘毛澤東同志’?這堅決不能改”,回信讓他們不要改。
1978年,已經76歲高齡的黃克誠將軍接受黨中央任命出任了中央紀委常務書記一職,此時他雙目失明,腿腳行動不便,但他依舊接下重任,要為黨和國家盡自己最后一份力。
會議上黃克誠將軍一口氣講了兩個小時,參會同志們聽聞無不佩服黃老,黃老說:“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中國沒有比毛主席更高明的人了,如果有人反對,那就是對歷史的不尊重,對毛主席不尊重”。
講到最后黃老強調了:“毛澤東思想永不過時,是中國的指路明燈,這一點毋庸置疑”,講話完畢,現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會議結束后,人民日報根據此次會議上黃老的講話整理成一篇出色文章。
發稿編輯想讓黃老親自審閱一下,有不對的地方,宣傳部部長及時改正,黃克誠將軍看后立馬讓李莉寫回信,著重提了這件事,并告誡編輯們:“寫文章要嚴謹點,‘毛主席的’稱呼凝聚著人民的情感,改完之后感情上過不去,不合理,必須改回去”。
結語
黃克誠將軍一生講真話,吃過不少苦頭,但他依舊義無反顧,捍衛真理,與不公正作斗爭,他時刻踐行毛澤東思想,是一名偉大的革命戰士,在如今的社會,我們更需要這樣的人存在。
我們應當學習黃克誠將軍身上的那種剛正不阿的優秀品質,嚴于利己,為黨和國家作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