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個60秒的視頻,難受了很久。
1
視頻里,一個盲人小伙和一位外賣大叔起了爭執。
盲人小伙拿著盲杖在盲道上走,外賣大叔騎著電動車路過,小伙子的盲杖不小心打到了外賣大叔的電動車,外賣大叔摔倒了,小伙子的盲杖壞了。
小伙子要報警,不讓外賣大叔走,外賣大叔很委屈,你把棍棍往我車底下(伸)。
小伙子說,這是盲道,我在盲道上走啊……
大叔還嘴硬說,你是個盲人,你個啥盲人……
大叔委屈地向圍觀的人群控訴,“盲人拿棍子把我絆倒了?!?/strong>
盲人小伙子帶著哭腔說,我每次在盲道上走,我的盲杖都斷了兩次了,上次也被壓,人跑了,我一個人沒法回家。
警察到場處理完之后,找人送盲人小伙子回家,小伙子說,“我要是能看到就好了,我本來就看不見他們,他們那些車在這兒跑得可快了,盲杖都壓斷好幾根了?!?/strong>
這段視頻看得人心里堵得慌。
對看不見的人來說,盲杖就是他們的眼睛,盲道是他們唯一能感受到路的方式。
盲道上停著形形色色的車,有汽車,三輪車,兩輪電動車,自行車……還有竄來竄去的電動車,別說盲人了,正常人走著走著就進入死胡同了。
而且,有些盲道本身,修的也是亂七八糟。
脫口秀演員黑燈,講過的一個關于盲道的段子。他說,有些盲道形同虛設,無益于盲人實際出行。
比如,不銹鋼盲道。在下雨后走起來簡直就像滑冰,尤其是對于盲人來說,安全隱患不言而喻。他調侃這種盲道為“瞎滑”。
黑燈的吐槽還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有不銹鋼盲道的深圳福田區政府,迅速做出了反應,他們承認了設計上的問題,并連夜組織人員拆除了這些不銹鋼盲道,換上了更加人性化和安全的設計。
黑燈在節目中呼吁吁殘障人士多出門走走,不要因為出行不便利就選擇待在家里。
殘障人士越是不出門,他們的需求就越容易被城市忽略。只有他們多出門,才能讓那些殘障通道真正運行起來,讓“社會計算機”永遠不死機,實現真正的便利。
2
有個網友提出疑問,中國有8500萬殘疾人,為什么在街上卻看不到多少?
我關注過一個坐輪椅的博主,他經常拍攝一些坐輪椅獨自出門的視頻,坐地鐵,打車,去旅游景點玩等等。
他的旅程中,有一帆風順的暖心時刻,也有無路可走的尷尬。
有一次他想去商業街的一個店鋪,商業街是步行區,路邊裝了路障,攔住了電動車自行車,也攔住了他的輪椅。
熱心群眾看他坐著輪椅沒辦法過去,幫他指了另一條路,稍微有點繞,但總算可以去到他想去的地方。
雖然說,現在很多地方都修建了無障礙通道,但對真正的殘疾人來說,這些或許還是不夠,不足以支撐他們獨自出行。
文章開頭外賣大叔跟盲人小伙的爭執,很多人罵外賣大叔,說他欺負盲人,不講道理,可他又何嘗不是為了生活在奔波呢!
在盲道上摸索前行的盲人小伙也委屈。
好好的盲道上不但有停得亂七八糟的車,還有飛速駛過的電動車,這一切他都看不見,全靠一根盲杖幫他探路,可盲杖,還總是被壓斷。
沒有了盲杖,他連家都回不了。
都是為了生活苦苦掙扎的普通人,在這個繁忙又快節奏的城市中,各自面對著難以言說的困境。
這場爭執,是一場沒有贏家的較量。
外賣大叔因為一時的沖動和委屈,面臨賠償和道德的譴責;盲人小伙通過報警維護了自己的權益,每天出門卻依然要面臨車水馬龍的無奈。
3
這些問題背后,是我們的城市規劃、社會運行規則缺少對對弱勢群體的關懷。
盲道被占用、設計不合理,無障礙設施不完善,這些問題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城市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似乎忘記了那些需要特別關懷的人群,他們的需求被忽視,他們的權益被侵犯。
我們也沒必要對外賣大叔口誅筆伐,說難聽點,欺負盲人的也不只他一個。
盲道上隨意停放的車輛,被堵死的無障礙通道,占盲道經營的小攤販,盲道上飛馳的一輛又一輛車……這些都是對盲人群體日常出行無聲的阻礙,是隱形的傷害。
我們往往容易陷入對個體的指責中,卻忽視了造成這些沖突的根源——社會公共意識的缺失和基礎設施的不完善。
外賣大叔的行為,雖然在這一刻顯得那么不合時宜,甚至有些粗暴,但他也是城市快節奏生活下壓力山大的一員。
他的電動車里可能裝著即將超時的外賣,他走盲道也是想躲避主路上的擁堵,節省時間早點把手里的單子送完。
一旦超時,可能好幾單都白送了,他也是在為一家老小的生計疲于奔命。
他的行為背后,折射出的是城市生活節奏加快與公共空間資源緊張之間的矛盾,以及個體在巨大生活壓力下對規則的無視或無奈。
而盲人小伙,他的無助和委屈,不僅僅是因為一根盲杖的損壞,更是因為在這個看似繁華、實則對弱勢群體并不那么友好的城市里,他感受到了深深的孤獨和不安全。
他的每一次出行,都像是一場未知的冒險,充滿了不確定性和風險。
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對這一事件的簡單評判,更是對整個社會環境的深刻反思。
城市規劃者應當更加注重無障礙設施的建設和維護,確保盲道、輪椅通道等真正能夠發揮作用,而不是成為擺設。
政府、企業和個人都應承擔起責任。
政府應出臺更嚴格的法規,對占用無障礙設施的行為進行處罰,同時加大對無障礙設施建設的投入;
企業應設計出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產品,比如開發能夠引導盲人安全出行的智能設備;
而作為普通市民,我們更應該從自身做起,不隨意占用盲道,對身邊的殘疾人給予更多的幫助和關愛。
這場爭執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它提醒我們,城市的發展不僅僅是高樓大廈的拔地而起,更是人文關懷和文明程度的提升。
最后,希望盲道不再成為障礙,無障礙設施真正發揮作用,每一個人都能自由行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