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翻過2024年還有4天之際,力箭一號發射告敗。這是繼雙曲線一號之后今年中國民營商業航天火箭第二次發射失利,也是全球今年第8次發射失敗。
●失敗原委
北京時間12月27日上午9時03分31秒,力箭一號遙6火箭位于東風商業航天創新試驗區點火升空。升空后火箭一、二級飛行正常,但在三級發動機點火約3秒后,出現了姿態失穩的異常狀況。由于姿態失穩,火箭的自主安全控制系統被激活,實施了自毀程序,從而導致發射任務的失敗。搭載11顆衛星均告報廢。目前具體故障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和排查中,發射商中科宇航表示將在調查結束后及時公布詳細結果。
●失敗影響
這次發射是中科宇航第6次發射力箭一號火箭、中國今年第68次航天發射(今年收官作)、全球今年第257次航天發射,以及今年第8次發射失敗(含2次部分失敗),還是7月11日雙曲線一號第7發失利后,今年中國民營商業航天火箭第二次發射失敗。
這起事件是力箭一號火箭首次發射失敗,之前5次發射均已成功。反映出商業航天領域面臨的技術挑戰與不確定性,可能會對民營商業航天領域產生一定不利影響。
技術與管理的反思:這次失敗凸顯了航天發射的高風險特性,促使商業發射商更加重視技術研發和風險管理,加強內部審查和測試流程,以避免類似問題的發生。該事件凸顯了民營商業航天在快速擴張過程中質量管控重要性的反思。
信任與可靠性的疑慮:此次失敗是力箭一號在連續五次成功發射后的首次失利,可能會影響國內、國際客戶對該火箭的信任度。這次搭載了一顆法國馬賽天體物理實驗室研發的CASAA衛星,兼具國際合作和科學研究的特點,表明中國商業火箭正積極與國際機構合作開展科研發射任務。然而,國際市場對發射服務的選擇通常非常謹慎,尤其是在成本和可靠性方面。因此,這次事件可能導致潛在客戶重新評估與中科宇航的合作意向。
行業信心的波動:此次失敗是力箭一號火箭的首次失利,可能會對投資者和市場對中國民營航天的信心造成沖擊。商業航天企業在發展的初期,往往依賴于市場信心和資金支持,任何負面事件都可能導致融資困難。此次任務失敗還將導致保險理賠費用和客戶索賠,同時推遲后續發射任務,造成資金鏈的壓力。
力箭一號的失敗是中國民營商業航天領域發展的重要節點,既揭示了技術和管理上的短板,也為行業未來的規范化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深刻教訓。中科宇航需從此次失敗中汲取經驗,加強技術驗證和風險管控,以重建市場信任,為中國商業航天的可持續性貢獻推力。
●力箭一號
力箭一號(Kinetica-1)由中國民營商業航天企業中科宇航(CAS Space)研發的一款小型固體運載火箭,具備高效靈活的多任務發射能力。近地軌道運力1.5噸,太陽同步軌道(SSO)運力1噸。箭高30米,最大直徑2.65米,起飛質量135噸,起飛推力約200噸級,支持中小型衛星及多星發射任務。2022年7月27日首飛,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現已發射6次,前5次成功,第6次失敗。成功率83.33%。
力箭一號火箭作為中科宇航的重要產品,具備技術先進性與市場潛力。本次發射失敗盡管造成一定負面影響,但其核心特點(如快速響應、低成本、多星發射能力)使其在中國商業航天行業中仍占重要位置。
●一箭11星
此次發射屬于「一箭十一星」任務,即搭載11個有效載荷,包括吉天星A02、吉天星A04、農業一號、西光一號06(礦產監測)、西光一號07(高分辨率精準農業)、阿童木機器人號、迪邇三號(王興記號/B300-L01貨運飛船)、CASAA-Sat等11星。
迪迦三號衛星(DEAR-3)屬于微型太空實驗飛船,容積1.2立方米,載荷能力300千克,電力功率600-1000瓦,運行軌道520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SSO)。
CASAA-Sat由法國馬賽天體物理實驗室(LAM,Laboratoire d'Astrophysique de Marseille)研發,一顆與天體物理研究相關的衛星,科學目的包括觀測宇宙現象或開展天文實驗,為全球天文學界提供數據支持。這顆法國衛星凸顯了國際合作和科學研究的特點,表明中國商業火箭正積極與國際機構合作開展科研發射任務。
此次發射任務搭載11顆衛星未能成功進入預定軌道,整個發射任務被判定失敗。盡管失敗帶來短期負面影響,但總結經驗、改進技術將是重建市場信任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