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將展示一個曾經的核保障修理技術基地(Ремонтно-Техническая База,簡稱РТБ)的遺跡,這里曾經儲存并維護洲際彈道導彈R-16U的特種(核)戰斗部。該基地曾位于第551導彈團(屬第47導彈師)的井式集群發射陣地附近,該團于1977年被撤編。
在發射井陣地附近,坐落著第1527機動修理技術基地(部隊編號54166)某單位的技術區,包括一個技術導彈基地,用于存儲和維護導彈本體,我們也曾對此撰寫過詳細介紹;此外還有一個專門為導彈特種(核)戰斗部而設的修理技術基地。
安裝特種戰斗部于導彈上的情形:此為基地與R-16U導彈系統教學影片的拼圖合成圖。
不過,這個基地直接隸屬于蘇聯國防部第12總局,并擁有獨立指揮官及人員,其成員不隸屬戰略火箭軍,僅依據自身指揮機關的命令向陣地發放彈頭。
1977年10月,第551導彈團被撤編后,基地的核武器被運出,基地也被撤銷,場地隨后由其他部隊占用,直至2010年代初才徹底被遺棄,并遭到盜竊和破壞。
在通往基地的道路右側,曾經矗立著一個加固型變電站。
這是由預制鋼筋混凝土拱形結構迅速搭建而成,并用土壤掩體加固。
圖為2000年代在互聯網上找到的照片,展示了它當時的模樣。
為了取出其中的金屬,廢品收集者破壞了有門洞的墻體。
隨后混凝土路面通向原警衛建筑。
此處曾有兩道大門,圍繞其展開的圍欄圍繞著整個區域。
警衛設施本身也設于地下。
下圖為2000年代末的入口照片。
右側通道后來被封死,所以我們改走左側。
圖為入口及右側已封閉的第二入口原址。過去入口處設有旋轉閘門。
設施內部被劃分為多個房間,但全部空無一物,地板也被拆除。
建筑盡頭設有通向地面的應急出口。
上方土丘上建有一個火力點。
圖為排水井。
從警衛處延伸的道路通往基地主體。
排水井。
從哨所出發的道路通向基地本身。
它通向一塊寬敞的平臺,周圍曾是RTB(導彈技術基地)的建筑。
左側是一個機庫,用于存放環形作業平臺,在對接特殊戰斗部時,將它們放入導彈井的頂部。
而稍靠右的,是所謂的“20號建筑”——裝配與測試車間,導彈彈頭在這里進行規定性的技術操作,然后才被送往發射陣地。
再次出現排水井。
在它入口的左側,有兩個不大的倉庫房間。
原本的入口處覆蓋著偽裝設施,并設有裝卸平臺,里面裝有懸掛式起重機。
2000年代的照片
那時,它的殘骸在2000年代末期看起來是這樣的。
右邊是配有密閉大門的入口,而左邊是供人員通行的密閉門。
穿過這道門后,是一個配有第二道密閉門和通向主走廊出口的前室氣閘。但可惜墻體已經被破壞了。
這里就是主走廊,本走廊兩側是各種技術房間,如通風、壓縮機房和倉庫。
這座建筑廢棄多年,里面已經被野鴿子占據,它們在頭頂的位置“建造”了突出的通道。至于它們是用什么“建造”的,你們應該已經猜到了吧。:)
這是通風室的殘骸。
建筑的最大部分是規定作業大廳,所有對核戰斗部的操作都在這里進行。
盡頭還有幾間配有密閉門的房間。
我們回到室外。
并爬上高地。
這里也有一處火力點,用于掩護MIC(裝配測試車間)的周邊。
從平臺正前方還能看到另一處“3號建筑”,曾是兩輛運輸核戰斗部車輛的掩體。
2000年代的照片
它在2000年代末是這樣的模樣。
其實就是一個小型車庫,盡頭有兩個不大的倉儲間。
內部仍留有最后一批“主人”的痕跡。
屋頂也設有一個火力點。
而現在我們來到最關鍵的部分——核彈頭儲存庫。
這是“21號建筑”,儲存了供兩個導彈團六個發射井使用的第一、第二次發射彈頭。鄰近團的RTB并沒有自己的核彈頭庫,所需彈頭由這個擴展儲存庫提供。
2000年代的照片
這是基地內最堅固、保護最嚴密的建筑,由鋼筋混凝土整體澆筑而成。
主貨運入口由一個數十噸重的厚重鋼筋混凝土閘門封閉,這扇門仍留在原處
這是它外部的樣子。
可以看到通向人員通道的檢修艙口。
不過從這個角度看不出它的規模,所以我們從內部再看一下。
它的高度大約為4.5米,厚度超過1米。
里面安裝有閘門的液壓系統。
以及在開啟狀態下的止動裝置。
它通過兩排直徑約15厘米的鋼球進行移動。
終端限位開關。
確實是一個龐然大物。
在主入口左側,有一個供人員出入的通道,曾配有重達三噸的防護門,但可惜已被切割報廢賣掉了。
順便提一句,只有國防部第12總局的專業軍官才有權進入核彈頭庫。如果有人跟你講他當兵時“拉著核彈頭”在庫里跑,那他基本是在吹牛——他最多只能在發射陣地見到套著熱保護罩的“封閉產品”。
這是通向閘門內部的人員通道,
接下來還有一扇密閉門。
通往存儲區和通風設備房。
里面設有一個小型空調裝置。
現在我們來到了彈頭庫的主貨運通道。
通風設備旁邊還有幾間配電房。
右側是幾個配置有火工品貯藏室的房間。
這里存放著核彈頭的中子激發器(起爆器)。
早期的激發器輻射較強,因此這些房間有獨立的通風系統。但現在這里沒有任何放射性,因為激發器是密封結構,只有在工作狀態下才釋放中子,不會污染環境。
這里就是存放彈頭本體的地方。由于這里為兩個導彈團同時提供服務,因此這個大廳比標準設計擴大了一倍。
我們返回地面。
從后方出口出來,來到了包圍基地的防護邊界。
邊界外是一條道路。
通往基地外兩個單獨的小型炸藥和點火藥筒存儲設施,這些材料是火箭不同系統運行所必需的。
這是第一個儲存庫。
旁邊是第二個結構相同的儲存庫。
好了,就到這里。
感謝觀看,我們下次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