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影音玩家世界
很多人在選購投影機(尤其是微型“智能投影儀”)時,通常主要看亮度、分辨率、光源、CPU、投影距離等,很容易忽略鏡頭、顯示芯片、對比度、色域、色準和色深等同樣非常重要的參數(這才是發燒友玩家更在意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色深”是什么鬼。
什么是色深?
色深說白了就是每個像素的色彩比特數,也就是描述色彩的豐富程度的。
我們都知道視頻在放大后,其實是由像素點組成的,許許多多的像素點組合在一起就呈現出我們所看到的畫面;像素點混合顏色是依賴于調整紅綠藍三個字像素的亮度來完成的。
畫面中的所有色彩都是可以由紅,綠,藍,三種顏色組合而成,上面的算法我們能得知8bit就是他的紅,綠,藍都各自有256種,那么就是組合的色彩就是有256*256*256=16,777,216種,就是“1670萬色彩數量”。同理可得,10bit=1024*1024*1024=1,073,741,824=10億色彩數量,12bit以此類推。
8bit與10bit的區別就在于,8bit僅有256級灰階,能呈現1677萬色,而10bit則有1024級灰階,能呈現10.7億色,12bit則更多。
色深對我們觀影有哪些影響呢?
bit值越高,灰階級數越多,能表示的顏色也就越多,色彩過渡更為均勻,反之則會出現色彩斷層現象。
畫面色彩漸變區面積較大時,比如大片的天空,而顏色變化卻很小,顏色之間的細微區別僅靠256級色階體現不出來。
而在色階不夠的情況下,該區域沒有正常的顏色過渡,就會導致畫面過渡出現斷層,甚至有奇怪的色塊。
當然并不僅是投影機,播放器也需要相應的色深和顏色空間支持,否則即便投影機支持,你可能也會發現畫面黑位異常,對比度不足等問題。
說白了就是畫面對比度也會受影響,尤其是比較暗的場景,黑乎乎的一片,完全看不出層次。
所幸現在好點的新款投影機基本都能支持到10bit,12bit并不強求,選購投影機時注意下不要低于10bit就行了,下次我們再聊聊色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