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大普奔!
可以肯定的是,今年我國GDP5%的年增長目標鐵定會實現。
據說明年官方也會將GDP增長目標定在5%,毫無疑問,該任務也必將會實現。
前幾天,國家統計局修改了GDP算法,其中一條:
將城鎮居民自有住房服務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為租金法。
啥意思呢?
根據國家統計局官網的概念,我來通俗解釋一下:
假如你買了一套房子,你買房的錢會用“固定資本形成”的方式直接在當年被計入支出法GDP。
但還沒完呢,接下來,你的房子還將繼續為GDP貢獻力量。在這套房子后續提供自有住房服務的過程中,因為其參加了生產活動,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會因為自然退化、正常損壞等因素造成現期價值下降,因而需要以固定資產折舊的方式計入當期的收入法GDP。
比如你的房子建造成本25萬,折舊50年,那么它被計入GDP的數額就是每年250000÷50=5000元。
根據概念,還要加上每年的物業,維修等費用,假如這些費用每年是1500元,那么按照成本法,你這套房子每年貢獻的GDP為5000+1500=6500元。
現在變了。
從修訂2023年的數據開始,成本法改成租金法了。
國統局會給一個租金評估價,如果評估你的房子每月租金可收1500元(不是真租),一年就是1500×12=18000元,那么每年就會有18000元被計入GDP。
(以上數字僅為舉例。)
很明顯,這個“租金評估價”應該是比較“彈性”的。
根據國統局的說法,改成“租金法”是和國際慣例接軌,比如美國在計算GDP時就是采用租金法的。
那么,可能有人會問:你憑什么說“租金法”一定比“成本法”總額高呢?
這不是我說的,而是國統局說的,都在官網上寫著呢。
僅修改完這一項,2023年的GDP就增加了1.34萬億元。
這么一改,有兩個很直接的好處,一是保住了年增5%的繁華勢頭,二是官方負債總額也將增加。關于這一點我以前寫過,還受到金融小白的攻擊。我再說一遍:赤字是用GDP×赤字率的,GDP越高,官方合法合理“借”的錢越多。
同時也說明我國在GDP計算上越來越正規,越來越向其他發達國家的算法靠攏。
明年可期,未來可期。
本人越來越堅信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評論區可以暢想一下2025年,一想起就會激動,讓人充滿期待的2025年。
請“同溫層好友”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