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城市美景
盛夏,在長江與沱江交匯的激蕩處,一座以白酒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正醞釀著一場關于消費升級的化學反應。
從國內現存最古老的窖池到今天的場景革命,瀘州準備構建文旅商融合的生態系統,以支撐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當“微醺經濟學”拉開新篇,每一杯酒、每一處街巷都可能成為“場景”的入口。
7月15日,瀘州市高質量推進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大會召開,邀請企業共商大計。當全國城市都在爭奪消費流量時,瀘州給出了自己的解題思路:用文旅商深度融合,打開建設區域消費中心的N種可能。
酒城新局:消費中心的戰略升維
城市化進程要求城市不斷聚集更多的資源,消費中心的功能應運而生。在促進消費、擴大內需的背景下,“國際消費中心”“區域消費中心”被寫入很多城市的藍圖,成為發展的關鍵詞。
消費中心不同于消費,更不是簡單的購物,而是一個區域經濟的概念。消費中心應該具有很強的消費引領和帶動作用,除了自身的強大消費力之外,它應該在擴大引領消費、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拉動經濟增長中發揮巨大作用。
瀘州作為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同樣被寄予厚望。早在2023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印發的《關于支持宜賓瀘州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的意見》,就提出挖掘特色文旅康養資源,共同建設具有區域影響力的消費中心城市。
既是期待,也是方向。瀘州近期正式提出,將文旅商深度融合作為破題關鍵,加快推進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瀘州城市景色
今年6月17日,四川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專題研究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推動文化強省、旅游強省建設邁上新臺階。緊接著,6月24日,瀘州市委九屆十次全會召開,討論了《關于推進文旅商深度融合發展高質量建設區域消費中心城市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關于“文旅商深度融合”的內涵,更通透的說法是:要有文的底蘊,旅的舒適,商的場景。而想要實現“深度融合”,關鍵在于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同向發力。
7月15日,瀘州召開了高質量推進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大會,邀請企業共創、共建、共享、共贏,努力的方向進一步清晰。
為了邀請更多的主體參與到區域消費中心城市的建設中來,大會同步拋出“重大消費地標和特色街區項目招引機會清單”,涉及項目184個、總投資額678億元,覆蓋全市7個區縣。
同時,現場還發布了“我在瀘州的48小時”旅游路線。僅用48小時,在瀘州就能從白酒文化沉浸式體驗到非遺技藝活態傳承,從夜間經濟集聚區到鄉村微度假目的地……
場景革命:文旅商的沉浸式重構
場景理論(Scenes Theory)由芝加哥學派社會學家特里·克拉克(Terry Clark)提出,他認為,現代消費已從單純的功能滿足轉向對場景體驗的價值追求,空間被賦予文化意義和情感價值。
場景也被很多建設消費中心的城市所提及。原因是近年來,人們對互動體驗、情緒消費需求日益增強,傳統的單一消費模式正在向以場景體驗為核心、多元消費為支撐的生態迭代。文化和旅游也在深度融合中進入“場景化時代”,越來越多的游客更愿意為能夠提供富含情緒價值的消費場景“買單”。
可以說,無場景不文旅,無場景不消費。
在瀘州,紅色文化、長江文化、白酒文化、康養文化交相輝映。這些既是文旅資源,也是場景入口。
為了統籌文旅資源,創造更多場景,瀘州提出打造“一地三區一走廊”。其中“一地”,即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白酒文化旅游目的地。
中國白酒博物館效果圖
地處北緯28°,又沿長江兩岸,獨特的風土讓瀘州成為全國唯一的濃醬雙優白酒原產地和“世界十大烈酒產區”之一。
恰好,白酒本身就帶著很強的文旅與場景屬性。眼下,這些見證了歷史的窖池,醞釀著全新的消費生態——當地正在建設中國白酒博物館,借此打造新的“城市封面”。
這是中國唯一的“國字號”白酒博物館,選址鳳凰山巔,毗鄰1573國寶窖池群,設計了“上山觀展覽、下山看遺址”的動線。
但博物館不只是古老物件的存放之所。據悉,博物館將與瀘州這座活著的“酒城”融為一體,將整個瀘州打造成一座“江、山、林、館、窖”貫穿流動的大型白酒博物館。
有人說,如此“館城相融”,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沉浸式、多元化的消費體驗,勢必擦亮“中國白酒經典產區”名片。
打造“一地”的同時,瀘州還會構建“三區一走廊”,即建設具有區域集聚力的休閑度假區、健康活力區、時尚賽演區,以及建成文旅融合科技創新走廊。
消費新場景—山河明月醉酒城 圖片來源:廖勝春 攝
不同的細分領域,終極目標是造場景。7月15日的大會上,“場景”也成為高頻詞。
“我們將著力培育‘6大消費新場景’,打造‘6個瀘州’——‘慢游瀘州、宵肴瀘州、樂購瀘州、會聚瀘州、康健瀘州、綠趣瀘州’,讓不同興趣、不同年齡段的消費者,都能在瀘州有得吃、有得玩、有得買。”瀘州市商務和會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不同的區縣,也有不同的“場景”方向——江陽區喚醒老街記憶,龍馬潭區演繹工業浪漫,納溪區慢品巷弄煙火氣,瀘縣深挖千年石刻和龍文化,合江縣升騰煙火詩意,敘永縣揮毫竹鄉畫卷,古藺縣調勻“紅綠金”三色。
可以看出,瀘州在推動文旅商深度融合發展中,“酒”打頭陣,但文旅商“藍圖”不止于“酒”,瀘州希望將整座城市都變成沉浸式體驗的場景。
瀘州對“場景”的執著探索,是因為他們明白,“場景”不該是刻意打造的旅游商品,而是根植于城市肌理的自然表達。
系統迭代:從流量到留量的進化
無論是省域經濟副中心的建設,還是區域消費中心的打造,本質上都是城市能級的全面提升,要在川渝滇黔結合部形成一個虹吸人流、物流、資金流的“超級節點”。
在四川支持宜賓-瀘州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的文件中,瀘州被賦予的定位有:制造業方面,世界級優質白酒產業集群;服務業方面,區域消費中心城市;開放度方面,南向開放樞紐門戶。
一座城市在商貿、物流、文旅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可以通過推動商旅互引、文旅互促,加強商貿服務業市場主體培育,加快培育行業龍頭和標桿性項目,形成以消費升級帶動產業升級的華麗轉身,打造現代服務業高地。
對瀘州而言,建設“中國酒城·醉美瀘州”的城市品牌,不僅要釀好酒,還要釀造幸福,將酒的流量,變成一座城的留量。今年以來,作為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的瀘州,顯著加快了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和文旅商深度融合的步伐。
1月1日正式實施的《瀘州市文化旅游發展促進條例》,是四川省首部促進文化旅游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從法治角度促進和推動文旅深度融合。
一季度,瀘州消費市場展現出旺盛的勢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8500元、居全省第2位,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8%。
上半年,引進首店80家,舉辦國際酒業博覽會、國際詩酒文化大會、酒城樂航音樂節等活動近500場次;加快實施多個文旅商融合項目。
《意見》更是進一步明確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階段性目標:
到2027年,全市消費總量持續擴大、消費品質持續提升、消費結構持續優化、消費環境持續改善,形成一批具有瀘州特色和優勢的消費載體和消費業態,旅游總花費突破10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2000億元。
瀘州城市一角
如果把城市比作一個操作系統,瀘州正在以“場景”為算法,把白酒的“源代碼”迭代成面向未來的消費操作系統。
當全國都在“卷”流量時,瀘州完成了從“白酒品牌”到“場景品牌”的升維。它不只是一個產區,更是一套可復用的消費操作系統;不只是讓游客來喝酒,而是讓所有人都能調用“瀘州場景”去創造自己的生活版本。
自此,城市不再是靜態的空間,而是實時響應、可加載、可擴展的消費平臺。
這座城市已向世界發出邀請:歡迎接入瀘州OS,一起把酒的流量,編譯成一座城的未來。
文字|逍道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