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成都首飛了全球第一架第6代戰機,新型戰機為全向隱身設計,機翼為大型三角飛翼,且沒有水平尾翼,還出現1架殲-20S戰機伴飛的場景。
有對岸軍事專家對此解密表示,第6代隱形戰機編號36011,這代表殲-36的是第11架飛機,
而且這架飛機已經涂裝了,代表已經量產了11架,只不過是這時才飛出來亮相罷了。
從照片判讀,成飛的第6代戰機使用了三發動機作為動力,但是常規布設的兩具發動機可提供日常巡航,
但是設于機背的一具發動機,則使得該機具備了臨近空間巡邏作戰的能力。
在一檔電視節目中,知名的對岸軍事專家解讀稱,很多人把第6代隱形戰機的照片放大再放大,發現這架戰斗機的編號為36011。
根據大陸的戰機編號傳統,前面兩位數36也就是指殲-36或者殲轟-36。
就像當初殲-20試飛時,編號就是20001,后三位數001代表的是第一架飛機,最前面的20代表殲-20。
以此類推,那么編號36011就代表殲-36或殲轟-36的第11架飛機,所以這并不是第一架。
更重要的是,通常原型試飛機是用黃色的涂裝,但這架飛機已經涂上空軍藍了,代表已經量產了11架,所以26日也許并非該機“首飛”。
全球第一款第6代戰機采用了大家意想不到的結構布局,這是中國的獨創。
據美國《航空周刊》分析稱,這種新型戰機采用了相對罕見的三臺發動機提供動力,“機翼下方可以看到兩個方形的進氣道,第三個進氣道位于機身上方”。
很有可能機身下的兩臺發動機是渦扇-15,主要用來進行大氣層內的飛行動力,而機身背部的一臺則可能是沖壓發動機,主要用來進行平流層的超音速巡航飛行。
如果這一猜測沒錯的話,那就意味著,中國6代機具備上射擊落低軌衛星的能力,這對戰時的美國星鏈衛星系統和西方偵察衛星威脅巨大。
從這一特點來看,中國6代機的作戰范圍,就已經大幅超越5代機以前的機型,對于現役的各國導彈防御系統來說,只能徒喚奈何了。
此外,中國6代戰機肯定會裝備全球領先的大直徑氮化鎵AESA雷達,從而具備最先進的搜索探測鎖定范圍,總體功能堪比一架空中小型預警機。
更令人驚異的是,中國6代戰機在無尾的布局下,采用了接近翼尖的分裂襟翼,這可是美國B-21隱身轟炸機都沒有的尖端技術。
這一創新技術的應用可在不使用垂直尾翼控制舵面的情況下,取代其作用。
分裂襟翼在做機動動作時能以不同的張開角度提供偏航控制,同時展開還可以用作減速板。
而進入巡航狀態后則處于收回狀態,此時雷達反射面最小,有利于整體隱身效果。
還有一點必須特別提及,那就是中國6代戰機采用了在國內算是十分罕見的同側串列雙輪起落架,這似乎是米格-31所用技術的升級版,一般應用于重型戰斗機。
據悉,這種結構的起落架支柱上并沒有采用傳統的緩沖裝置,而是為前后輪單獨配備了主副減震器,使戰機在起飛和降落時更加穩定。
而且,這種主起落架在戰機降落時,先有一個輪胎輕觸接地之后另一個再落下來,可以大大減輕戰機接地時的沖擊力,從而為中國6代機平穩而不反彈著陸創造條件。
分析指出,中國6代戰機是AI戰機,蜂群戰機,物聯網戰機,通過與無人和其它有人機的結合,能打通陸、海、空、天、電、網和衛星的各個節點,
可全面指揮有人機、無人機、武庫機等幾百架裝備組成的“蜂群”,更好的實現戰爭中的“互聯互通”。
幾乎可以肯定,中國6代戰機基本實現了雷達信號特征呈指數級減少,處理能力和傳感能力呈指數級提升,技術碾壓5代機也是翻倍的增強,因此綜合戰力已不可同日而語。
如果上述猜測中國6代戰機殲-36或者殲轟-36已經真的服役的話,那么這對美國的領先,就可能是10年以上了。
因為美國的NGAD計劃如今還處于設計階段,如果真能最終完成并服役的話,那可是2035年之后的事了。
(軍評陳光文于2024.12.2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