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17年之后,當我們再回頭看李書福今天的新年致辭,回看今年的《臺州宣言》與《吉利文化綱要》,可能也會像今天回看17年前的《寧波宣言》一樣,而更加認識到吉利這家企業的前瞻性與與眾不同。
路言 | 作者 礪石商業評論|出品
1
“你由你的觀念所決定”,是筆者很喜歡的一句話。無論是一個個人,還是一家企業,其最終的發展狀況都是由其秉持的觀念所決定。中國知名汽車企業吉利控股集團(以下簡稱吉利)的發展歷程,便是一個典型案例。
最近,筆者注意到吉利正處在一個有史以來最好的上升期。以11月份數據為例,吉利控股全月銷量高達355021輛,同比增長20.7%,創歷史新高。新能源汽車銷量更是同比大增60.6%,增至176089輛,新能源滲透率已達49.6%。
而最近兩周,在吉利星愿、銀河星艦7 EM-i、銀河E5與銀河L7等一眾爆款車型的帶動下,吉利的銷量更是進一步加速。根據第三方平臺汽車之家發布的公開數據顯示,吉利主品牌在中國市場連續兩周的周銷量都突破30000+,子品牌吉利銀河更是出現大幅躍升,連續兩周的周銷量均突破10000+,領克與極氪的銷量也一直穩居中國市場中高端品牌周銷量榜的前列。不出意外,吉利將在12月份再次創下月度銷量的歷史新高。
吉利之所以能實現這樣的成績,則可以追溯于17年前,即2007年5月的一次重大觀念轉變。當時,吉利深刻地意識到汽車工業是技術密集、資本密集與人才密集的全球性大產業,其銷售及售后服務領域的用戶滿意度高低,直接關系到汽車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直接關系吉利的品牌形象,也直接關系到全體經銷商的整體利益,因此對外發布了《寧波宣言》,公開宣布不打價格戰,要打企業的技術戰、品質戰、品牌戰、服務戰和企業道德戰。由此,吉利開始了之后在技術、產品、品牌、渠道與服務等領域的一系列蝶變。
而卓越的企業從來不固步自封,其總是能夠仰望星空,不斷地進行煥新、進化,探索自己新的星辰大海。在發布《寧波宣言》17年后的2024年,吉利又相繼發布了關于企業新一階段戰略轉型的《臺州宣言》,以及與《臺州宣言》相協同的《吉利文化綱要》。在步入2025年之際,吉利創始人李書福于12月31日發布了面向全體員工、用戶與合作伙伴的新年致辭,在新年致辭中,他圍繞《臺州宣言》與《吉利文化綱要》進一步全面闡述了吉利在戰略、文化等領域的體系化觀念。那么,在正處于歷史最佳發展時期之時,李書福為什么帶領吉利再次進行觀念的煥新迭代呢?
2
無論是學術界還是實踐界,“戰略”都是公認的企業經營領域最至關重要的因素,其決定了企業在技術、品牌、服務、組織、人才與財務等各個子維度的策略選擇。在《臺州宣言》中,吉利便重點系統提出了“戰略聚焦、戰略整合、戰略協同、戰略穩健與戰略人才”五大戰略支柱。
首先,我們看戰略聚焦。
全球汽車產業每年的總產值高達30萬億人民幣,其是所有產業中規模最大、也是最具發展前景的產業之一。且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正面臨著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與共享化為核心的四大變革趨勢,也為汽車產業從業者提供了一次百年難遇的發展機遇。
面臨如此巨大的產業發展機遇,吉利當前最正確的選擇便是“將軍趕路,莫追小兔”,將企業所有精力聚焦在汽車主業,進行飽和投入,以抓住這次百年一遇的產業機遇,而非在一些邊緣賽道浪費精力。因此,吉利將“戰略聚焦”作為了戰略轉型的第一個戰略支柱。
其次,是戰略整合。
在很多產業的中早期發展過程中,一些前瞻性企業都會采取“內部賽馬”的機制,通過在組織內部推出多個品牌或多個產品來進行PK,以促進企業內部的創新活力。例如,騰訊、華為等一批中國最杰出的企業都是將這種機制作為企業的一種常態創新機制。當產業發展至成熟階段,“內部賽馬”也有了勝負結果時,企業便會在戰略上淘汰“后馬”,將資源與精力轉移到更具潛力的“頭馬”身上。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早期,吉利正是采取了類似的“內部賽馬機制”,除了吉利主品牌積極擁抱新能源浪潮之外,其還相繼布局了幾何、銀河、極氪與領克等多個子品牌,以加強內部創新活力。隨著近兩年產業的成熟與各品牌的發展進化,以吉利銀河、極氪為代表的一些子品牌開始脫穎而出。這時吉利便需要將旗下的各個業務進行整合,選出頭馬,淘汰后馬,以減少各個品牌的利益沖突和重復投資,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因此,吉利將“戰略整合”作為了第二個戰略支柱。
再次,是戰略協同。
隨著長期發展沉淀,吉利在不同品牌與不同業務單元內形成了諸多寶貴的差異化能力。例如,有的業務強于硬件,有的業務強于軟件,有的業務強于智能化,有的業務強于核心部件制造,有的業務強于模塊架構,還有類似沃飛長空這樣的專業低空飛行企業與時空道宇這樣的專業衛星航天企業。如果這些能力能夠在各品牌、各業務之間進行協同復用,那么將成為吉利的一個巨大優勢。
例如,當下吉利已經在乘用車領域形成了體系化的優勢,這種優勢可以賦能商用車業務,助力吉利實現企業“乘商”并舉發展的更廣闊戰略格局。因此,吉利將“戰略協同”作為了戰略轉型的第三個戰略支柱。
第四個戰略支柱,是戰略穩健。
《礪石商業評論》在長期商業研究過程中發現,國內外有大量著名企業突然衰亡的案例。分析這些企業衰亡的根源,有一部分是因為戰略保守造成的,但更大比例是源于在戰略節奏上過于激進而導致。
吉利深刻地意識到這一點,尤其在產業大發展的階段,很多企業都會因為迷失于規模與速度而過于激進,最終因資源、能力不足而垮臺。所以,吉利在當下沒有陷入唯“規模與速度”的惡性思維,而是明確提出“不玩小聰明,不搞投機取巧,不搞大躍進式的惡性發展”的戰略,致力于為每一位用戶提供高質量的智能精品汽車。另外,吉利還持續加強企業治理、社會化合作與員工勞動權益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以提升企業經營的安全性,進而實現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
最后一個,但重要性絲毫不輸于前四者的戰略支柱,是戰略人才。
在《莊子》一書中有一句著名的格言,“雖有至知,萬人謀之”。意思是說,“即使有最高的智慧,也要集合眾人的智慧和力量,才能起到更佳的效果”。這一古老智慧也同樣適用于企業,“無論企業領導者擁有多么正確的戰略選擇,最終其還要依靠大量員工的集體智慧來執行落地”。
吉利深刻地意識到這種觀念的重要性,其提出了“人人是人才,人人可成才”的理念,持續打造公開、公平、公正的人才發展土壤,踐行“量才而用,人盡其才”的職業發展方向。另外,吉利還有一個在中國汽車產業中獨一無二的教育實踐,即“積極探索開放、共享的產教協同體系,推動產業與教育深度融合,不斷優化人才發展體系,助力內生型人才的茁壯成長,吸引有共同商業理想的全球同路人扎根吉利,促進吉利人才森林蓬勃發展”。
上述五個戰略支柱,構成了吉利面向未來的完整戰略觀。熟悉企業戰略的讀者會了解,決定企業戰略的關鍵要素有兩個,一個是企業的外部行業環境,另外一個是企業內部的資源與能力。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吉利這五大支柱,也正是吉利管理層基于對當前外部行業環境與內部資源、能力深刻洞察下的正確戰略選擇,不僅理性務實,也恰逢其時。
3
在商業界有一句管理名言,“戰略決定組織,組織決定成敗”。但一提到組織,人們想到最多的是組織架構、組織制度與組織流程等維度的內容,但其實還有一個更為重要,但經常被忽視的維度,即“組織文化”。
以騰訊公司為例,其以“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的企業文化而著稱。無論是創始人馬化騰,還是劉熾平、張小龍、任宇昕與湯道生等最核心高管成員,他們日常都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在用戶需求的研究與用戶體驗的關注上,這就對中層、基層員工形成一層層的文化傳導,促使企業的每一位員工都每時每刻地在關注用戶。當每一位員工都能踐行這樣的用戶思維時,那么企業便自然能夠實現極高的組織效率。
吉利也深知組織文化的價值,為了支撐《臺州宣言》的戰略升級,其也對文化進行了全面煥新,發布了升級版的《吉利文化綱要》。該《綱要》由經典企業文化框架中的使命、愿景與價值觀三部分組成。
“企業使命”是指企業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當企業還小時,企業多以生存為目的,很難有多強的使命感。但在企業度過基礎的生存階段后,如果其還要實現進一步的發展時,就必須要有超越利潤的追求,這樣才能吸引更多杰出的員工愿意為之奮斗。
吉利的使命是“讓世界充滿吉利”,其包含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吉利的產品、生態、品牌充滿世界。在第二層含義中,“吉利”代表了對未來美好社會的一種想象,“讓世界充滿吉利”是指“承擔社會責任,為世界可持續發展作貢獻。向全世界傳播真、善、美的共同價值,為客戶、員工、合作伙伴帶來吉祥美好和順利快樂。在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中實現發展”。
“企業愿景”是對企業未來藍圖的具像化描述。吉利的新愿景是“引領綠色智能通行生態”,其有4個關鍵詞,分別為“綠色”、“智能”、“通行”與“生態”,這較為清晰地展現了吉利關于未來藍圖的想象。
其中,綠色、智能較好理解,新能源化與智能化已經成為當前以及未來時代的兩大趨勢,吉利致力于成為站在時代前沿的綠色、智能企業。“通行”則界定了吉利的業務邊界,其不局限于常見的乘用車業務,還有商用車業務;不局限于當下的“陸地出行”業務,還涵蓋未來的低空飛行與衛星航天等業務。“生態”則呈現了吉利致力于打造一個涵蓋多物種的“生態型”企業,而非傳統的單一型業務。區別于單一型業務,“生態”型企業的最大特征就是自進化與生生不息。例如,吉利銀河與極氪品牌的涌現與發展,便是生態型業務自進化的結果。
“價值觀”是決定企業、員工行為的是非標準。吉利的核心價值觀有三條,分別是“用戶至上”“戰略引領”與“元動力保障”。
“用戶至上”雖然是大多數企業老生常談的一個觀念,但對其如何強調也不過分。全球最杰出的管理學家德魯克曾表示,“企業的核心任務就是創造顧客”,失去了用戶,企業也就失去了最核心的根基,所以企業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爭取用戶的支持和信任。
吉利一直是一家用戶驅動的企業,例如,最近熱銷的吉利星愿、銀河星艦7 EM-i、銀河E5與銀河L7等車型,以及背后的金磚電池、神盾短刀電池與雷神超級混動技術,無一不是精準地洞察到了用戶的真實需求并進行了滿足。
“戰略引領“是吉利頗具特色的一個價值觀。戰略固然重要,但很少有企業會將“戰略引領”放到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中,吉利之所以如此做,源于其在此前大大受益于17年前《寧波宣言》時的戰略轉型,因為對戰略的重要性有著更加深刻的認識。因此在《臺州宣言》中,吉利進一步強調,“每一位員工,必須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在執行什么樣的商業計劃,必須知道公司正在發生什么,正在推進什么樣的戰略方向。公司戰略關系到每一位員工的切身利益,只有正確的戰略才能引領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
如果將一家企業的管理要素進行解構,無非三個核心要素。一個是用戶為本,另外兩個則是戰略與落地戰略的能力,如果能夠做好上述三個要素,一家企業就大概率能夠實現理想的發展結果。吉利的前兩個價值觀,解決了“用戶”與“戰略”的問題,“元動力保障”則是聚焦“能力”這一關鍵要素。吉利認為,“能力”的核心是“全體員工的心凝聚在一起”。所以,在“元動力保障”中其將“凝聚員工的心,理順員工的氣,發揮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力”作為關鍵內容。
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用戶至上、戰略引領與元動力保障”三個價值觀之間并非相互孤立的,而是一個相互咬合的齒輪系統。實現“用戶至上”,需要以正確的“戰略指引”為前提,而正確的戰略制定與戰略執行則需要以員工凝聚力為核心的“元動力”做保障,三者共同組成了推動企業快速增長的巨大“飛輪效應”。
同時,《吉利文化綱要》中的使命、愿景、核心價值觀與《臺州宣言》的五大戰略支柱組合成為一個更大系統。基于使命、愿景下的戰略,更具有長期思維與高遠格局;基于價值觀支撐下的戰略,才更具可行性與執行效率。
例如,領克與極氪的合并,雖然是符合吉利《臺州宣言》戰略轉型要求的必然結果,也是實現公司整體最優的正確決策,但作為兩個相對獨立的品牌,各自核心團隊都有著自身的利益訴求,要促使這兩大品牌進行戰略合并并非一件易事。但在吉利共同文化的影響下,雙方團隊便能夠更容易意識到這是實現公司使命愿景,踐行“用戶至上”、“戰略引領”等核心價值觀下的正確選擇,于是便能夠以更高的效率實現整合。未來,文化的清晰與共識,還將在推動吉利進一步戰略轉型過程中發揮巨大的力量。
4
在中國汽車產業歷史發展過程中,以外資品牌為代表的全球跨國汽車巨頭在中國市場長期占據主導地位。所以,即使在當前中國自主車企集體崛起的大背景下,中國汽車產業競爭的主戰場還依然在中國市場,致力于實現對外資品牌的國產化替代。
但家電、手機等消費電子產業的發展經歷已經證明,只要能夠在國內成功實現對外資品牌的國產化替代,中國產業供應鏈的規模優勢與一體化優勢,就會使其能夠在全球市場實現反攻。汽車產業與消費電子產業是很接近的兩個產業,其未來勢必也會重新復制中國消費電子的全球發展之路。
中國車企的全球化,除了技術的全球化、產品的全球化、渠道的全球化與品牌的全球化之外,還很重要的一個維度是企業治理規則的全球化。例如就在最近,一家中國車企就因為在巴西工廠出現的勞動者權益問題,而在全球范圍內引起軒然大波,這給所有中國車企的全球化治理都提了一個醒。
不過在行業中也有一些前瞻者,其很早就已經意識到企業遵循全球化治理規則的重要性,并提前為此做了大量準備。吉利便是典型代表,其創始人李書福在2021年舉行的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一方面呼吁尊重知識產權,另一方面為勞動者權益進行呼吁,“當(勞動者)相對收入太低、被重視的程度不夠,就很難擁有職業尊嚴。沒有職業尊嚴就不可能形成職業精神,沒有職業精神就造不出高質量的產品,因為他對自己這個職業覺得不受尊重,所以要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是很難的”,李書福表示,“我們一定要為一線勞動者的職業生涯創造更好的職業條件,加大培訓投資的力度,提升職業能力,讓千千萬萬的一線勞動者工作有奔頭、生活有保障、家庭是小康,讓他們能夠集中精力沿著自己的專業方向安心穩定的工作,不斷實踐和探索,不斷提高能力水平,在產業鏈上創造出屬于他們自己的職業價值,從而收獲尊嚴、成就夢想、成就幸福”。
2022年6月,吉利又首次發布了全球ESG戰略,并將其上升到集團戰略高度,圍繞“合規與商業道德、氣候行動、資源保護、交通出行、價值鏈責任、員工與社區”等六大領域積極行動。在今年的新年致辭中,李書福又再次強調必須全面落實ESG的本質要求。尤其在針對勞動者權益方面,他明切提出企業要“進一步提高員工福利報酬,增加勞動者權益,走共同富裕發展道路”。
除此之外,在吉利的企業文化綱要中還有大量類似“世界發展美好遠景”、“世界可持續發展”、“向全世界傳播真、善、美的共同價值”、“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思考真善美”的表達,這都反應了李書福作為一家全球化企業掌門人的前瞻思考。
全球化的企業就必須要遵循全球化的普世規則,世界級的企業就要有世界級企業的行事標準。我們欣慰地看到,吉利不僅能夠洞察到中國車企全球化的星辰大海,還能未雨綢繆,提前為接下來的全球化征程做好觀念與行動上的準備。17年之后,我們再回頭看李書福今天的新年致辭,回看今年的《臺州宣言》與《吉利文化綱要》,可能也會像今天回看17年前的《寧波宣言》一樣,而更加認識到吉利這家企業的前瞻性與與眾不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