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上午,由鄭州好人黨建工作室在鄭州工程技術學院“點亮團圓愛心燈,照亮寶貝回家路”的活動現場。鄭州愛心雷鋒團隊10位“學雷鋒”志愿者,一共定制100個尋子頭像擺件,無償贈予河南高校公益聯盟100名大學生志愿者,啟動了河南尋親領域“百?千?萬圓夢計劃”。
孔唯一的發言引起大家共鳴,掌聲不斷,孔唯一說到: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自我記事起,我便跟隨爸爸媽媽和哥哥一同參與各類公益活動。這是陳中實驗學校五年級的學生孔唯一代表鄭州愛心雷鋒團隊“愛星小天使”發言。
愛心無大小,關鍵在行動。上周,我在學校接到爸爸的電話,他問我是否愿意幫助那些失去爸爸媽媽的孩子。當時,我正計劃在寒假開展一些身邊的愛心小活動,而這次機會來得正好。作為一名小學生,我決定用從生活和學習中節省下來的零用錢,助力10個孩子的尋子頭像擺件,能為孤獨癥就業、大學生創業和尋子家庭的公益活動貢獻一份力量,我感到無比開心。也正因這一次的愛心行動,老師和同學們都為我這小小的愛心舉動給予了大大的稱贊。
孔唯一說∶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句話:“當你舉手之勞的片刻,能把身邊人幫一個是一個;在你力所能及的時候,能為身邊事做一件是一件。”這是爸爸對我爺爺助人為樂、樂善好施一生的評價和總結。在此,我要提及我的爺爺——孔令善。爺爺在老家是十里八鄉聞名的大好人、大善人。38 年前,爺爺為老家孔灣村小學捐資建校,受大家稱贊。4年前,爸爸為老家孔灣村捐助太陽能路燈,點亮了鄉村,受到家鄉的肯定和表彰。眾人稱:前有爺爺捐資建學校,今有爸爸點亮家鄉路。我有幸生于這樣一個充滿愛心且熱衷公益的家庭,我今天在這里助力十名失散多年的哥哥姐姐 、弟弟妹妹們,愿你們早日與爸爸媽媽和親人團圓。正是這樣,我們一家三代人在半個世紀里堅持傳承愛心公益。這里有爺爺的優秀基因傳承,雖然爺爺已經離開了我們,但爺爺的善行義舉在家鄉永遠流傳,也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爸爸能成為一名助人為樂、誠實守信的“身邊好人”,離不開爺爺奶奶良好家風家教的熏陶。同時,也離不開爸爸多年來的付出和努力。爸爸媽媽的愛心善舉和公益事跡,為我和哥哥指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
孔唯一曾向平頂山郟縣的白血病患者捐款,助力周口鹿邑殘疾人義購絨線花,這次又助力10名寶貝回家,她的志愿行動被鄭州晚報、鄭州電視臺、河南電視臺宣傳報道,今天被授予“愛星小天使”,與抗美援朝老兵柳岳繼奶奶合影。孔唯一表示:“今后,無論在學校還是步入社會,我們都會銘記爸爸對爺爺的這句評價和總結,繼承家風,傳承愛心,做一名真正的公益人。”
來源:中國雷鋒報(王學良 連祥工)
編輯:蔣國輝
責編:王鳳軍
審核:李全勝
值班:任安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