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新春佳節將至。就如何過好蛇年春節,做好節日期間的各項工作,為今年開好局、起好步,打好堅實基礎,國內著名評論員、全國“三農”問題觀察員許貴元,自入冬以來,已連續推出十多篇專題評論。近日,又撰寫了題為《守住“廉關” 過好“年關”》《“廁所分裝蛋糕代購” 豈能拿消費者健康安全當兒戲》《藥品降價,應同時做好“加減法”兩道民生題》的三篇直接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評論,被國內多家官方權威媒體搶先發表和轉載,頓時火爆全網、覆蓋全國。
這三篇警示性、提示性的評論,非常及時、非常重要、完全必要,實打實地反映了廣大干部群眾的心聲和愿望。現將三篇評論一并轉發,供大家閱讀參考!
守住“廉關”過好“年關”
許貴元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2025年元旦春節期間有關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倡導勤儉文明廉潔過節,持之以恒糾“四風”樹新風。中共中央紀委也印發《關于做好2025年元旦春節期間正風肅紀工作的通知》,強調強化正風肅紀,營造風清氣正的節日氛圍。因此,我們廣大黨員干部要認真按照中央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堅決守住廉潔底線,遏制“節日腐敗”,嚴防“四風”反彈,確保過過一個風清氣正、文明節儉、平安祥和的新春佳節。
筑牢思想防線。這是守住“廉關”的基礎。春節是一次“廉潔大考”。對此,黨員干部要時刻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自覺堅持用黨章黨規黨紀規范自己的行為,從內心深處敬畏黨紀國法,把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挺在前,將廉潔自律、兩袖清風、一塵不染、清正廉明作為一種思想境界、一種職業操守,一種自控能力。要常懷律己之心,常修為政之德、抵御各種誘惑,不為金錢所動,不為名利所惑,不為私情所擾、不受“腐敗圍獵”。要堅持以對黨忠誠、情系百姓、為民謀福、大公無私、一身正氣的先進任人物為榜樣,以腐敗墮落的反面典型為警示,時刻警示自己,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干干凈凈做事、老老實實做人、堂堂正正為官。
嚴守紀律紅線。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紀律是黨的生命,嚴守紀律紅線是對黨員干部的基本要求。節日期間,黨員干部更要嚴格遵守黨的紀律規定,堅決杜絕違規違紀行為,自覺接受組織和群眾的監督。黨員干部要自覺維護和優化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勇于抵制各種歪風邪氣。對于那些打著“拜年走訪旗號、大搞行賄賂之實”的違規違紀行為,要保持高度警惕,堅決予以拒絕。對無視紀律規定要求,避開繁華酒店,潛入“私人會所”和機關“地下室”大擺酒宴的,一旦發現,要嚴懲嚴處
強化社會責任。營造風清氣正、和諧穩定、崇尚文明的社會環境,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黨員干部更應主動擔當、以身作則、做好表率。要以自身清廉之風引領社會風尚持續好轉。要搞好家風建設,帶頭倡導清廉家風,大力弘揚文明節儉、廉潔過節的新風尚。節日期間,黨員干部要主動參與基層治理、文明創建等活動,認真傾聽群眾呼聲建議,掌握社情民意,把握工作主動權。節日期間,要強化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一旦發現各種違規違紀行為,要及時舉報、給予曝光,并果斷查處。與此同時,黨員干部要關注民生疾苦,積極參與“獻愛心、送溫暖、送健康、送法律”等活動,做到“慰問”不忘“問計”,向“調查研究”要答卷,為開好局、起好步,做好今年各項工作,打好堅實基礎。通過守住“廉關”,過好“年關”,進一步展示新年新氣象、新作為,奮發向上、再創輝煌,確保“十四五”規劃圓滿收官!
(作者許貴元,系國內著名評論員、全國“三農”問題觀察員)
“廁所分裝蛋糕代購”
豈能拿消費者健康安全當兒戲?
許貴元
近日,“山姆代購在廁所分裝蛋糕”的話題沖上熱搜,代購分裝食品問題引發熱議。記者調查發現,代購售賣分裝食品如今在不少地方賣得火熱,但暗藏諸多食品安全問題,如分裝、儲存食品的環境不達標、不衛生、分裝盒上無任何標識、賣家虛標生產日期等。(1月2日《法治日報》)
近兩年,一些經營火爆的店鋪,為了招攬消費者,竟然將分量較重、塊型較大的蛋糕、面包等食品,通過人工切割分裝散賣,這樣,既方便消費者購買,又擴大了食品銷售,可實現“一箭雙雕”,受益的“大頭”無疑是店鋪經營業主。
殊不知,代購售賣分裝的食品卻暗藏諸多食品安全隱患。最令人意想不到、而且惡心至極是,由于一些店鋪實用面積不大,卻把廁所衛生間也變成了食品代購的加工場所,代購徒手們將大份蛋糕切割分裝,用于儲存食品的器具在地上隨意擺放,衛生狀況不言而喻。而且所有分裝盒上均沒有標明生產日期、保質期、配料品種表等關鍵標識,消費者無法查詢,到手的是“糊涂食品”。
經營者之所以將食品進行“二次加工”分裝代購售賣,一方面可以擴大消費,增加經營收入,滿足消費者“小分量、多樣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直接“避開”正常的食品安全部門監管。由于經營的大都是“三無產品”,食品衛生和產品質量難以保證,也為日后消費者維權和市場監管部門執法帶來一定難度。對此,有關部門應引起高度重視,不可熟視無睹、任其蔓延。
新春佳節臨近,將迎來“消費高峰”。我們不僅要謹防偽劣假冒的“山寨食品”充斥市場,更要堅決遏制違反《食品安全法》的代購銷售行為。尤其是對無證經營的“三無產品”和食品衛生不達標的店鋪、攤位,要進行“拉網式”的大排查。一旦發現有嚴重違規違法的,要果斷吊銷營業執照,或予以堅決取締、清除市場。同時,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教育引導廣大消費者尤其是農村消費者,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強化自身防范意識、依法維權意識和健康安全意識,破除“不干不凈、吃了沒病”“圖便宜、買災禍”的庸俗觀念和愚昧行為。商家應從提高服務質量上下功夫,千方百計適應市場變化和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做到文明經營、守法經營、誠信經營、規范經營,讓消費者購買放心、食用安全。這樣,才能生意興隆、長盛不衰、行穩致遠。
(作者許貴元,系國內著名評論員、全國“三農”問題觀察員)
藥品降價,
應同時做好“加減法”兩道民生題
許貴元
據新華社1月3日報道,第十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近日正式揭曉中選結果。至此,這一持續6年的國家行動已累計采購435種藥品,惠及大量患者。但也要注意,集采藥品價格降了,藥品質量應跟進。這個問題已成為百姓的一大“關注點”。
事實上,國家近幾年連續開展集采藥品降價行動,目的就是讓老百姓買的起、用得上、真受益。可是,藥品領域的腐敗行為一直在暗里作祟。少數藥企廠家與大醫院、醫療機構、藥品采購商串通一氣、里勾外聯、相互勾結,形成了難以斬斷的灰色利益鏈。盡管藥品連年屢次降價,但老百姓并沒有得到應該享受的實惠。一些降價的藥品基本也都是常見的“大路貨”“便宜貨”,而那些質量高、藥效好、真管用的藥品,卻有一定“限制界限”,老百姓“買好藥難”的問題依然程度不同存在。由此看來,整治藥品領域的亂象,嚴懲藥品領域的腐敗,徹底斬斷灰色利益鏈,擠干擠凈藥品流通各個環節的虛浮水分,才能正本清源,實現藥品降價的“普惠價值”,讓老百姓買到價廉質高的藥品,從而不斷提升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藥品降價就是讓老百姓買得起、用得上。因此,我們要同時做好“藥品降價”與“藥品質量”相匹配這兩道民生大文章。
如今,不能忽視的問題是,隨著藥品集采改革進入深水區,集采藥品下調價格,難免會影響藥企生產效益,群眾也會擔心企業因此偷工減料、影響藥品療效。但有的藥企表示,“老藥品”價格壓低了,“創新藥”還得保障;也有很多患者發現,藥價便宜了,可一些“沒列入集采”的好藥還是難以買到的。這道不橫平、不協調的難題,就是我們下一步改革的著力點和突破口。藥品降價后,讓百姓患者真正“買得起”“用得好”,才是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旗幟鮮明、一以貫之地堅持“人民至上、健康安全”的民生理念,高懸法治利劍,集中整治藥品領域的腐敗行為,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藥企、醫保、藥監等部門要緊密配合、協同發力、擔當作為,努力做好藥品集采的“加減法”,重點抓好藥品質量保障。從藥品生產的源頭到整個流通環節,要嚴格把好“監督關”,健全強有力的監管機制體系。同時,要壓實領導、行業、部門、企業的“四方責任”,重點是“企業主體責任”。要建立健全“一企一檔”,把藥品質量問題納入企業“違規名單”,并取消中選資格。對弄虛作假、違規生產、非法采購、牟取暴利的案件,要依法依規嚴厲查處。要進一步完善藥品集采制度,落實相關政策規定,守護好人民群眾的用藥安全,最大限度地擴大一些好藥的集采品種和范圍,以滿足群眾多元化的用藥需求,確保全民健康安全,為“健康中國”建設保駕護航!
(作者許貴元,系國內著名評論員、全國“三農”問題觀察員)
來源:中國經濟網、中國評論網、清風網、湖南省委紅網、湖南省政府華聲在線、時刻新聞、長江網、搜狐、網易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