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4年,廈門市檢察機關聚焦法律監督,突出“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更加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為法治擔當,持續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檢察實踐。同時,我們積極從檢察業務中積淀和培育一批特色鮮明的檢察工作品牌,以檢察工作品牌的“百花齊放”推動各項檢察工作“春色滿園”。
“廈門檢察”融媒體策劃推出“廈檢巡禮”專輯,為您呈現廈門市檢察機關“以品牌促工作、以工作樹品牌”的實踐成效。邀您一起檢閱!
同安區檢察院嚴格貫徹落實中央及最高人民檢察院要求,扎實開展服務“三農”檢察工作,以農業農村現代化示范區、鄉村振興廈門樣板區為目標,扎實推進“護三農,共相融”品牌建設,將高效優質的檢察服務送到村居農舍、田間地頭。
一起解鎖同安區檢察院
用實際行動書寫的
新時代“三農”篇章
聚焦農耕業
守護良田沃土
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專項監督,以磋商方式督促相關部門開展項目驗收及耕地質量等級評定工作;就辦案中發現的向農田排放危險廢物亂象,督促職能部門開展土壤性狀監測,確保農用地安全。
經調查發現有經營單位未嚴格執行農資產品購銷登記制度,遂發出檢察建議以推動市場整治,保障農資產品有效溯源。
查看高標農田項目竣工圖
關注捕撈業
維護海清魚躍
嚴厲打擊非法捕撈犯罪17件32人,督促犯罪嫌疑人繳納生態修復費用;為促進漁業資源恢復,增殖放流魚苗178萬尾。
在丙洲海域發現大量禁用漁具,遂向職能部門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其加大海域巡查力度,并清繳禁用漁具、整治三無船舶。
推動同安區數字化船舶管理中心落地運用,實現漁業監管模式從粗放式向數字化逐步轉變。
開展禁漁期漁船漁具使用情況排查
促進旅游業
保護鄉水鄉財
加強對過度開發地熱資源案件的跟蹤督促,推動主管部門和屬地政府開展專項治理,2023年以來追回地熱資源使用費75萬余元。
督促相關職能部門核實汀溪鎮西源、坤澤洋片區地熱資源儲量,并順利出讓坤澤洋片區地熱資源采礦權,促進“鄉水隘頭”等文旅品牌可持續發展。
治理河湖
暢享“溪游同安”之美
深化“河長+檢察長”協作機制,積極參與母親河復蘇行動,持續排查轄區四大流域水質情況,就龍東溪水質超標問題督促職能部門進行全面排查、源頭整治。
在飲用水源地汀溪水庫、蓮花水庫環境調查中,發現上游垃圾轉運站可能造成水質污染,通過磋商方式督促屬地政府及時調整轉運站位置。
督促監管
確保運污“滴水不漏”
針對農村污水處理在轉運過程中存在監管缺位導致超標排放問題,向主管行政機關及地方政府發出檢察建議,促成重新購置吸污車輛,增加運力;在吸污車上安裝定位系統和過磅裝置,實現從吸污到運輸再到最終處置的全流程無縫監管。同時發出政協提案,建議逐步將農村污水泵站接入市政官網,以“民主監督+檢察監督”共護美麗鄉村。
到汀溪污水處理廠查看農村污水處置情況
打擊盜采
助力植物“野外回歸”
在辦案中發現大帽山擁有豐富珍貴野生植物資源,過度采挖會對其生存構成威脅,遂向翔安區野生植物主管部門發出檢察建議,推動設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保護點。
與市園林植物園、市華僑亞熱帶植物引種園聯合開展救護行動,將涉案野生植物移植至引種園進行專業培護,待其成熟后再移回源生地。
干部下派
“爛尾樓”變身“幸福樓”
選派攻堅干部深入一線,精準對接法律訴求。在處理一起村民集體訪案件中,經調查取證發現原審判決存在錯誤,依職權啟動監督程序并提出再審獲改判,有力推動停滯近十年的項目成功盤活出租,年均增加集體收益228萬元。
司法碳匯
拓寬“空氣變現”致富路
設立全國首個生態公益司法碳賬戶,建立“藍碳+綠碳”替代性生態修復模式,辦理相關案件29件41人,引導當事人自愿認購碳匯103萬余元,實現碳匯交易10.97萬噸。其中綠碳均用于認購軍營村、白交祠村茶園碳匯,進一步深化村民生態碳匯實踐。
送法下鄉
“富口袋”也“富腦袋”
通過雙溪講古場以閩南話進行反詐宣傳,制作法治宣傳手冊并走村入戶向村民普及食品安全、生態法治知識。
針對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案高發的鄉鎮,兩次聯合區法院將庭審現場設在發案地,讓村民直觀感受司法威嚴。
檢察護農,助力鄉村振興
法治耕耘,繪就三農新篇
同安區檢察院將繼續
響應“檢護民生”專項行動號召
讓法治陽光
普照每一寸希望的田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