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香港CANJAM,我也是放下了手里很多事情奔赴香港,因為我一直以來都對香港市場充滿著好奇,在這片小小的土地上孕育出了非常濃郁的HIFI發燒文化,可能是全世界HIFI氛圍最熱烈的地區之一,甚至僅僅從發燒類耳機音響產品的市場體量來說,香港這個區域幾乎可以匹敵整個大陸地區,所以我對香港本土的品牌、代理商、燒友都充滿了好奇。這次逛香港展會也發現了許多和大陸地區不一樣的地方,比如看到了帶著pos機參展的展商、力度相當不錯的現場折扣,甚至部分品牌還會對首發產品做“早鳥價”優惠,和大陸那種需要嚴格控價的市場環境形成了一定的反差,很多燒友來展會也真的是奔著買東西來的,非常像是傳統的“展銷會”,而且他們也更愿意現場買東西、或者找本地代理商買,如果展臺工作人員說香港無售、或者需要電商購物的話,可能會打消他們購買的念頭。雖然語言不通,但有發燒友的地方就有共鳴,某些日本、韓國、意大利、西班牙的品牌方甚至并沒有配翻譯在現場,用一些HIFI相關的英語詞匯就可以嘗試交流,氛圍非常棒。
作為在展會上真的會花絕大部分的逛展時間去聽東西的媒體,今天自然也還是花了很多時間在捕獲新品,這次有些品牌就甚至是我在大陸聞所未聞的,所以逛展的新奇程度也比以往的展會要高。逛展規矩還是和以前一樣,依然是只寫新品、以及我沒寫過的東西,曾經在以前的報道里提過的、或者我已經分享內容過的不再作提及,大家可以結合往期展會與我的評測列表一起食用。文章順序就是我的逛展順序,并非按照展臺數字排序,所有產品的聲音以正式量產版為準,現場聽感僅供參考、尤其是工程機的亮相可能和實際量產版毫無關系,承蒙信任但請勿盲從。參考的播放設備是樂圖的墨菊GT2,參考耳塞是NG天空之城私模、水月雨的流星,如果出現異常的聲音我會嘗試用展臺的搭配二次試聽。
ddHiFi與水月雨聯名的Surface,1圈4鐵結構,調音方向還是之前定下來的那種偏氛圍、聲音暖暖的肉肉的感覺,低頻比較多而且速度偏慢,但不會有廣州那版(當時有三個版本聲音都不同,特指偏糊的那版)那么夸張的量感了,整體聲音還是足夠透明舒展,低頻結像也沒有散掉,走的是那種偏細膩的、適合抒情類人聲的流行風格。
Memory,13mm單平板單元,直插式的佩戴非常舒服,標配的是帶43198解碼的C口線,目前聲音沒有調好,大方向上也是那種偏中低頻的流行風格,現在的聲音比較擁擠和凹陷,只能聽個味道。
Heritage Audio,是個主要做專業聲卡的廠家,第一次聽他們的東西,現場的設備均采用藍牙方式讓試聽的燒友自己連接手機,搭配的都是SIVGA的頭戴,機身上帶了幾檔的阻抗適配模式, 聽塞子也挺干凈,控制力很好(不敢打包票,現場還是挺吵的),聲音是那種有勁兒但不生硬的路子,如果把阻抗調到低檔位會更柔和一些,音色我很喜歡,中性溫暖又細節豐富,能感受到藍牙模式下存在一點極低頻的損失,但不影響聽感,售價是499美元,目前大陸應該還沒有代理商。
zephone的25周年shield,單動圈,售價1980元,走的是比較老派的韻味,聲音非常寬松舒展,低頻給的比較多、混響給的也挺足的,聲場不大,基本上是把大部分的調味都做在了中頻的部分,人聲很綿軟柔潤、氣息豐富,但低頻的部分過分強調基音部分的量感,低頻結像有點失形,聽不出很明確的焦點了,聽古典的話會很明顯。我感覺這個塞子是有一些“致敬老燒”的意味,也挺符合zephone這兩年一些升級線的調音方向,雖然我對它的硬素質評價不高,但不妨礙它總體是一個很好聽的抒情人聲塞。
深圳壹族部落這個公司類似于是一個運營公司,他們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馬甲和不同的產品側重點,國內主要運營名為線藝匠的線材品牌,主力陣地在狗東?這次聽了他家兩根線,他們拿給我的線還挺巧,兩個風格大相徑庭的東西,一個叫毒物,素質流,聲音速度很快,結像偏小,有點偏硬,2000多元的話素質沒啥毛病,聽的另一根名叫黑蝎子 ,售價6K+,聲音更豐滿一些,聲場更大而且填充的比較滿,聲音能量感很足,密度相當高,聲場的邊界感弱一些、有一點點的內縮感,調音還挺有個性的。
軟耳的S01解碼線,用的是CS46L41芯片,官方給出的928mV@32歐換算下來大概是27mw,單端母座,聽下來推Volume S的古典模式沒啥問題,音色中性準確而且縱深比我聽過的另外幾個同類型解碼線要充沛,但中頻的部分也寡淡一些,挺有“參考性”的一個東西,售價169。
Hercules Audio,也是第一次聽,海報上印著的大大的“Moses”就是圖里這款,聲音蠻讓人驚喜的,低頻單聽下來極其的洶涌澎湃,一個可以在耳塞里達到T0水平的低頻,但它的特性不是那種多深的極低頻或者低頻細節紋理有多強,而是強在大動態、聲音的打擊感,會讓我聯想起EE的LegendEVO或者UM的Mext那種路子,同時能夠很好地抑制駐波的彌散與保留了足夠的高頻純凈度,橫向也非常寬大,聲音是“氛圍濃郁的干凈”,人聲有不錯的清甜感。不過直到我寫完以上這段話,品牌方才告訴我我挺的是升級線版本,單價1.5W港幣,我后來又聽了一下原線,聲場縮了一大截,低頻的打擊感削弱而是更強調深度了一些,結像也略有后凹,也不能說原線聲音差,就是這個落差實在有點大......原線賣3.2W左右。
原道的1+2+2靜電,雖然不算盡善盡美,粉這次我已經沒有修改意見想提了,調音方向很明確,橫向比上次廣州版本大了N圈,而且Y軸高度很好,縱深一般般但也談不上扁平,換來了非常貼耳且有顆粒感的、醇厚向的人聲,低頻是比較平衡的那種兼顧深度與速度感,沒有明顯的傾向性,可以說保守也可以說萬金油,賣三四千的話很有競爭力,尤其是對于原道目前的用戶畫像來說是一個很甜點級的塞子。
另一個平頭塞賣199,沒啥宣傳,但做工和原配線質感都不錯,聲場有一點點向內蜷縮,但人聲模擬味做的不錯,而且是那種高頻能量感很強的、有一定穿透力的路子,沒有走徹底的HuFi路線。
FX17工程機,1圈4鐵8靜電,是飛傲家為數不多的工程機階段我就比較滿意的調音了,聲音非常安定溫潤,通透明亮但不直白,人聲的喉音與氣息的處理很舒服,應該是目前飛傲誕生以來我個人覺得人聲質感最好的一副,信息量和聲場也都不錯,密度不算高,而且我覺得它的這種低密度可以算作調音的一部分,一旦密度起來了可能就失去這種輕盈水潤的聲線了,唯一我覺得可以改的是低頻有輕微的淤積發悶感,但也只有單聽低頻的時候才有,沒有影響整體的透明度。
至于這個Echo Mini,別被外觀騙了...聲音挺好的,一定比你預期中的好,拿在手里非常輕,做冬日口袋機挺不錯的,聲音密度不高但寬松度和聲場很好,可以久聽不累的調音。 內置8G內存,官方說TF卡擴展最大支持256,實際我測了下512也能識別,只是可能會卡頓,而且需要強制先更新媒體庫才能用,時間會偏久一點。
一個意大利牌子做的解碼耳放一體機,品牌叫AUDOMA,型號叫Maestro HPA1,居然還可以調節單聲道和立體聲模式?應該沒人會這么玩,不過現場老爺子蠻熱情,用他蹩腳的英語給我展示了一下這個機器的crossfeed功能,對縱深的改善挺明顯的,但從驅動Sus一代的表現來說我認為這個機器的耳放部分不是那種很具備強悍推力的類型,現場搭配的meze倒是推的很不錯,聲音細膩度很好,但單純從力道來說和9600美元的售價可能不太匹配,解碼部分倒是挺不錯的,但轉念一想其實寶達812也是這個路子?里面正好有卡拉揚版貝9的sacd和MJ、披頭士的歌,有興趣的這兩天也可以來聽聽,展會現場特價8.1K美元。
Thie的一個新品,Valhalla,單邊19單元動鐵,賣15680港幣,聲音比較厚、綿密,但和聽他家之前的老旗艦的時候有一樣的缺陷,整體的結像、尤其是低頻的部分非常凹陷,你會覺得低頻的位置和其他元素不在一個平面上,但這次的人聲又是沒有什么頭中效應的,所以有點猜不透是不是刻意這么調的,這個型號單元雖多,但動態不大、聲場還可以,比較典型的重橫向輕縱深的路子,就是專注于把人聲調的很好聽,抒情人聲,比如港臺老歌、爵士、民謠、布魯斯啥的都挺好聽。
Motivate Ears,也是一個沒見過的品牌,現場帶的5個塞子我聽了3個,他們在展示牌上會寫明產品的特性和簡單的風格描述就挺好的,就像手沖咖啡的那種風味描述卡一樣,讓試聽的人大概有數。我聽下來對他們的旗艦不太感冒,聲音密度很好但也有點臟,反而是MS6主打“Bass”的這個我覺得很有意思,低頻兇的一塌糊涂但中高頻居然是一個通透薄聲的走向,聲音解析力也很好有一點割裂的反差感,理論上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舞臺監聽耳塞。
Rapsodio,老板說話屌屌的但很好玩,臺子上擺了一大堆外形各異的腔體,老板很自信的說隨便拿一副出來都能搞定這個市場(原話),其中最貴的一萬美金,便宜的也要幾千美金起步,我挑了三副聽了一下,每一個都是大相徑庭的調音,不過也沒聽出太出彩的部分,一萬美金的那個純銀腔體是那種結像很銳利的風格,但聲場并沒有很好,有一個樹脂的殼子聲音糊到沒有結像,可能是我有點聽不懂吧....這牌子給我的感覺是老板應該挺有調音功底,但在成品的打磨方面比較偏宏觀、而不是細節,應該會吸引很多特定口味的用戶而不是試圖做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聲音。
1.5W港幣左右的旗艦靜電,品牌名ES Lab,叫但他們沒有做官方的耳放,用的是Eddie Currfent的,解碼我就用的是墨菊2,聽下來感覺完成度很高,基本上就是我認為可以躋身準Hiend級別的程度,透明、精致、潤澤,而且低頻的部分也很有力道與動態,和STAX的風格有點像但比他們大部分的型號在低頻的部分更放的開一些,會讓我回想起L300ltd但再厚一點點的風格,但這個放肯定也有一定的功勞,如果想用不高的價格玩到很高水準的靜電的話我覺得很值得關注一下,只是目前大陸沒有代理。
eclipse這根線,官方說是回饋用戶,但我愿意稱之為Eletech的“慈善之作”,兩種銅線的混編,呈現出來的聲音也是很標準的、好聽的那那種傳統銅線聲,低頻有勁兒、Q彈,聲場大的同時透明度也很好,人聲談不上有啥明顯的暈染或者韻味,但就是圓潤、平滑的那種好聽,甚至在極低頻部分的那種深度感受有點模仿自家第五頌的那種感覺,好聽、便宜、好看,標配Versa可換插針、且線體非常柔軟,限量300個也很能理解,真的是有擾亂市場的嫌疑了......我現在正在試圖說服Eric把這根樣品賣給我。
此外,Eletech也推出了基于自家不同成品線型號線基的對錄線,官方附贈的這個小包非常精致,一側可以直接插對錄線,一側有網兜,擠一擠的話放三四根應該沒問題。
MassKobo的創始人老爺子這次也親臨現場,但目測是沒有見到什么新品,他本人親自出展的效果還是蠻轟動的,即便是語言不通,到了下午的時候也擠滿了人。
揚仕的一根線,叫“黟”,Yi第一聲,也是石墨烯相關材料,結構有點復雜(圖3),這根線融合了很多早期揚仕石墨烯風格的優點,人聲厚密、潤澤、溫暖,有輕微的顆粒感修飾,但聲場比之前的那些要舒展寬大很多,蠻戳我審美的一根線,1300左右的價格不算貴,準備找李老板薅一根玩玩。
EPZ的新品K9,應該是他們未來的動鐵新旗艦,也依然是他們劉老板親自操刀調音,其實素質上也沒有什么毛病,但是在音色層面和老的EPZ實在是太像了,尤其是聽過他家老的K系列、包括530啥的用戶們一耳朵下去可能會覺得除了素質以外沒什么變化,還是那種醇厚潤澤、速度偏慢、動態不強的流行聲。
和聲力的旗艦動圈頭戴,前前后后改了N版以后,他們最終的方向是做到極致的均衡、雜食,而且這次和聲力一向不擅長的流行部分也做的很好,聲音是那種板正但不死板、密度高但有輕盈感的路子,但和聲力依舊是沒有刻意拉寬橫向,但不至于像G200、老宙斯那樣明顯把橫向框在了一個有限的空間里,更有傳統動圈的發散感、混響也非常自然,基本上保留了他家古典層面的強項,低頻的部分比G200少很多、肉感比較輕微,流行的表達是中性且寬松的、男女聲沒有明顯的傾向性,顆粒感的表達近似于宙斯Elite,總體而言是一個很舒服的、聽什么都可以久聽的風格,而且雖然難推、但是小推力設備強行拉音量的話也比他家之前的產品要更容易出好聲。
最后還是支持一下我們國內優秀媒體平臺【耳邊事】的獨立展位,耳邊事精選了不少優秀的產品在現場給大家做集中的展示試聽,其實有一些品牌的型號也是參展了的,而耳邊事這個展臺其實類似于是一個“產品嚴選”,他們精挑細選了一些自己認可的型號來展出,所涉及的產品面也頗廣。
未完待續...
如果有大家感興趣的參展產品,歡迎留言或者私信,我會在周日完成余下部分的展會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