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詭道也。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未嘗就沒有成功的可能。
子午谷奇謀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蜀漢大將魏延向諸葛亮獻的策。
魏延的計劃是,由他率領五千精兵,從褒中沿著秦嶺往東行進,從子午谷小道奇襲長安。他認為長安守將夏侯楙是曹操的女婿,是個無能之輩,看到蜀漢精兵來襲定然棄城逃跑,他可以輕松拿下長安。魏軍從東方來救長安需要二十幾日,這時候諸葛丞相必然已從斜谷殺出,先于魏軍援軍抵達長安,到時候蜀漢大軍立足關中,則咸陽以西可以平定。
魏延這個計劃不是沒有根據,漢初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用的就是這種奇招。
很多人頭頭是道的分析魏延子午谷奇謀乃是異想天開,就連諸葛亮也認為是天方夜譚,直接一票否決。
我卻不這么認為。
正所謂兵行險招,打仗就不應該遵守套路,誰也沒有前后眼,不去嘗試一下,怎么能知道能不能成功。
況且魏延只需要精兵五千,五千精兵去試錯,成本并不高,萬一成了呢!
打仗就是要以小博大,蜀漢區區九十萬人口,十萬兵士,本就是個小買賣,諸葛亮北伐就是在以小博大。
北伐這種以小博大的事情都干了,為什么不讓魏延再去嘗試下以小博大。
說白了,諸葛亮北伐的真正目標不是為了進攻而是為了防守,想奪得一兩個郡縣,把抵抗曹魏的前沿陣地往前推,他自己也知道不可能北伐成功。
有了這個基調,諸葛亮北伐就只能中規中矩、萬穩萬當,他是不會冒險讓魏延拿五千精兵去以小博大。
諸葛丞相五次北伐,六出祁山,幾乎都是同樣的配方同樣的套路。
對曹魏而言,諸葛亮北伐他們已經應對自如,只要像往常一樣按部就班的防御就好。
故而,諸葛亮五次北伐均無功而返。
用結果決定論,可以大膽的推測下,假如第一次北伐就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或許真能收到奇效。
魏延從子午谷出秦嶺,直插長安,就是一支奇兵,在魏軍沒有防備的情況下突然殺到魏軍后方,未嘗不能收獲奇效。
五千精兵沖殺過去,魏人怎么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從子午谷過來,也許是諸葛亮的大部隊呢。
在冷兵器時代,幾十萬大軍也很容易被一沖而做鳥獸散。
魏延出子午谷,上策是直接攻下長安,就地防守,等待諸葛亮大軍從斜谷趕來匯合。
下策是攻長安不下,則不久留,趁勢掃清長安周圍,制造混亂后找諸葛亮匯合,再行西進掃蕩隴右。
下策是久攻長安不下,被魏軍援軍和長安守軍包了餃子,則諸葛亮棄長安調轉頭攻打隴右,大半無功而返。
下下策是,出子午谷就被魏軍堵截,五千精兵全軍覆沒,諸葛亮終止北伐。
上述結局都是瞎猜,但不管哪種結局,和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結果,都不會太差。
反正都是無功而返,為什么不搏個大的。
很多人還分析,即使魏延奇襲成功,諸葛亮與他在長安成功會師,但如果曹真回援圍攻長安,張郃率軍堵住蜀軍糧道,曹叡再派援軍西進長安,屆時諸葛亮的北伐大軍將變成甕中之鱉,將會全軍覆沒。
這也是一種情況,但是諸葛亮北伐大軍也有機會把守關隘、圍點打援,各個擊潰,?留守漢中的蜀軍也可以南北夾擊張郃,重新打通糧道,繼續輸送援軍進入關中。
戰場上千變萬化、瞬息萬變,什么事情都可能發生,諸葛亮采納魏延計策,有可能功虧一簣,也有可能大獲全勝。
開頭說過了,諸葛亮是個謹慎的人,他不會拿蜀漢精銳去冒險,此次北伐,保守目標是奪一兩個郡,把防守陣地前移,所以才否決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丞相自有丞相的考慮,丞相此時肩負著蜀漢的國運和前途,不像當年取荊州、赤壁聯吳抗曹、取益州那樣智謀果斷了。
當年是創業階段,敢想敢干,北伐時是守成階段,瞻前顧后,就沒有了那種決斷和狠勁。
總之,子午谷奇謀,絕不是毫無機會,用概率論來說,總么也得有兩成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