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上午,金華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隆重開幕。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健代表金華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干貨滿滿、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無論是總結工作成績,還是新一年的工作安排,都呈現不少“武義元素”。這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武義工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更加堅定了武義干部群眾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新征程中迎頭趕上的信心和決心。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實現零的突破。
2024年,浙江壽仙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和吉林農業大學等合作申報的“食藥用菌全產業鏈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項目,憑借其卓越的科技創新和應用價值,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這是金華市首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是我國科技領域最高級別榮譽獎項之一?!笆乘幱镁a業鏈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項目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李玉領銜。該項目核心意義在于其在食藥用菌領域的重大貢獻,項目團隊經過長期持續不斷的攻關,在食藥用菌的育種、栽培等關鍵環節實現了自主可控,讓食藥用菌有了“中國芯”。
武義獲評全國科技創新、社會治理百強縣。
2024年9月20日,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研究課題組、國信中小城市指數研究院在《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發布《2024年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其中武義成功躋身2024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金華地區僅義烏、武義兩地上榜。
2024年12月4日,新華社、中國社會治理研究會等聯合發布《2024中國社會治理百強縣(市、區)名單》,武義脫穎而出,躋身百強。同時,今年我縣“監社聯動”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實驗試點入選全國社會治理創新百例。
創成武義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2024年,武義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順利通過中期評估。該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以茶葉和食用菌作為主導產業,通過實施一系列提升工程,打造綠色有機農業發展樣板區、數字賦能農業轉型標桿區、產業引領共創共富示范區。
產業園創建成功后,將大幅提升武義有機、綠色、健康的農產品品牌,提升茶葉、食用菌生產智能化水平,完善產業鏈供應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增強產業綜合競爭力,增加經濟收益。到2025年,計劃園區總產值45億元,主導產業產值36億元,主導產業加工轉化率85%。
武義農村居民、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山區海島縣前列。
2024年以來,我縣持續聚焦縮小“三大差距”,以項目強農、產業富農、政策助農為抓手,統籌用好各級財政資金,招引培植一批農業龍頭企業,育強壯大一批農業支柱產業,引導更多農業經營主體學習借鑒創新食用菌公司運行模式,以就業帶動、訂單帶動、培訓帶動等形式反哺農戶。
三季度,我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1.91億元,增速4.9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43元,增速8.6%;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16538元,增速14.3%;其中,農村居民、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別位居全省第三、山區海島縣第一。
《金華市婺劇保護傳承發展條例》正式實施。
2024年5月1日起,《金華市婺劇保護傳承發展條例》正式實施。今年1月17日,武義縣婺劇藝術傳承中心和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武義分院正式掛牌成立,標志著婺劇藝術在武義這片熱土上再次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目前,武義籍婺劇演員中有國家一級演員11人、二級演員30余人、三級演員60余人,榮膺中國戲劇梅花獎2人、浙江戲劇金桂獎6人、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3人。武義縣婺劇藝術傳承中心和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武義分院的成立,將進一步放大武義文化旅游資源優勢,做好“婺劇+”文章,讓婺劇成為展示武義形象、深化對外交流的重要紐帶,進一步擦亮“婺劇之鄉”金字招牌。
上黃觀測站打造極端氣象環境預測與干預國家人工智能行業應用基地。
2024年12月21日-23日,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主辦的“2024地球環境系統科學觀測與人工智能模型發展研討會”在武義召開,6名院士和超過220名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研究所的嘉賓、專家學者齊聚武義,圍繞地球環境系統科學觀測技術和人工智能模型發展應用等前沿話題,共同探討和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技術進展和政策建議。
研討會期間,與會專家學者分批次參觀了中國科學院大氣邊界層頂生態環境上黃觀測站。上黃觀測站是國內首個大氣邊界層頂生態環境觀測站,位于武義縣柳城畬族鎮上黃村海拔1136米的大毛尖山頂,站址周圍50平方公里無污染源,季風活躍。上黃觀測站的建成投用,將有效促進中國科學院與浙江省在基礎研究和科研項目的協同融合和科研成果轉化,未來將有望成為具有全國和世界影響力的生態環境背景監測站。
加強金蘭永武、義東浦磐發展帶建設。
1月9日金武新城發展中心項目二期順利結頂,標志著“金武同城化”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去年,武義國際數字貿易港建成投用、金湖中心正式開業、2025年秋學期金職大武義學院即將招生……一批重大項目獲得突破性進展,金武新城基礎設施逐漸完善、區塊功能不斷補齊、城市能級不斷躍升,金武“同城時代”的藍圖逐漸鋪開。
“一縣一策”支持山區縣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飛地”整合提升。
近年來,武義借鑒“山海協作”的工作思路,以鎮域為工作基點,積極參與“百鎮共建強基”行動,推動山區鄉鎮與周邊縣市經濟強鎮合作發展。例如,永康象珠鎮與武義縣坦洪鄉結對,雙方共同建造了集農產品展示館、直播銷售館、生產體驗館三館于一體的“坦洪共富產業園”,助力坦洪鄉村民增收致富。武義柳城畬族鎮與永康江南街道通過“產業共興、資源共享”的方式,搭建了兩地豆制品及特色農副產品產銷平臺,實現柳城供應永康的豆制品日供應量達1500公斤,日銷售額達5萬元以上。
武義與永康自2006年開展“山海協作”以來,已攜手走過18年的結對共建之路,期間在產業協作、鄉村振興、飛地共富、人才交流等多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交流,合作層次不斷深化,共富之路逐漸寬廣,協作氛圍更加濃厚,結出了累累碩果。
加強金華學派、南孔文化、宋韻文化、紅色文化等挖掘研究。
出土于武義的南宋“徐謂禮文書”是宋韻文化的典型代表。“徐謂禮文書”是國家一級珍貴文物,與商周甲骨、秦漢簡牘、敦煌文書一樣,是前所未有、系統豐富、真實可信的宋代紙質文書。文書共17卷,總長32.2米,寬0.39米,載文二萬三千余字,內容豐富,意義非凡,是武義傳奇、浙江寶藏,更是國之瑰寶。
2024年5月,《徐謂禮文書綜合研究》被立項為浙江省文化研究重大項目。今年1月9日,現實懸疑劇《宋紙迷蹤》官宣啟動儀式在武義舉行。該劇以2011年武義破獲的系列盜墓案,成功追回國家一級珍貴文物“徐謂禮文書”為藍本。隨著《宋紙迷蹤》播出,徐謂禮文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將進一步提升,宋韻文化也將同武義文旅事業一道,獲得更多外界關注。
高質量辦好“后陳經驗”20周年系列活動。
多年來,武義歷屆縣委縣政府堅定沿著“八八戰略”指引路子探索前行,始終堅持守正創新理念,積極探索新方法、總結新經驗、解決新問題,不斷賦予“后陳經驗”新的時代內涵,不斷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著力構建基層民主監督的“四梁八柱”,推動“后陳經驗”不斷結出豐碩果實。
2025年是習近平總書記總結推廣“后陳經驗”20周年?!昂箨惤涷灐贝┰綍r空、歷久彌新,蘊含著偉大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奮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中,武義將持續鞏固拓展“后陳經驗”,放大“后陳經驗”的時代價值,奮力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新高地,為基層善治提供更多武義范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