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中方高層正式回應了中美第三輪談判的時間和地點,將于7月27日至30日赴瑞典與美國進行經貿會談。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談判中美會談什么?中方還未透露,不過美國一向是兜不住秘密的。
此前,美國財長貝森特在采訪中表示,提到了美國希望談判的內容,首先就是討論關于中國購買伊朗以及俄羅斯石油;
日前特朗普對普京剛發出最后通牒,表示普京如果不在50天內達成協議,將會對俄羅斯征收100%關稅,同時也會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加征100%的次級關稅。
要說中美談判,為何要把中國與俄羅斯之間正常的貿易往來牽扯進來,最關鍵的原因在于,特朗普政府這是想憑空制造籌碼,切斷中國與俄羅斯的經濟往來,讓中國購買美國石油。
至于貝森特還提到要與中國聊聊所謂的產能過剩問題,甚至是此前希望中國能把稀土供應恢復至4月2日以前的水平。
可見,美財長所說的,恐怕最核心的一點在于,憑空制造籌碼,讓中國放開稀土供應。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自倫敦談判以來,中國已經加快了美國在民用領域合法稀土申請,光六月的稀土磁體出口到美國的數量較五月就暴漲了660%,這意味著,在民用稀土領域,美國與中國已經基本談妥,但別忘了,中國并未在軍用稀土領域松口。
但問題在于,軍用稀土不是中美能談的范疇,特別是涉及高端武器裝備所需的關鍵性材料,是絕對不可用于貿易交易的。
那么,中美第三輪談判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呢?
實際上,特朗普近日表態或已經透露了明確信號。
首先,特朗普表示將在不久的將來訪問中國,進一步緩和與中國之間的關系,其次,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特朗普暗示中美談判已經進入收尾階段,接近達成協議。
從以上兩條動態來看,特朗普是想結束這場貿易戰了,只要搞定了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談判自然就會快的多。
而特朗普透露很快訪問中國以及中美已經接近達成協議,這意味著,中美雙方已經把所有的牌擺在談判桌上了,而這場貿易戰是由特朗普率先發起了,要想結束,主動權早就不在美國手上了。
換句話說,美國或已經做好讓步姿態,并表達了達成貿易協議的意愿。
畢竟隨著明年中期選舉臨近,時間窗口有限,特朗普需集中精力籌備這一關鍵政治戰役。若未能在此選舉中取得佳績,其執政基礎或將受到重大影響,整體政治布局亦可能面臨不利局面。
那么回到關鍵問題上,特朗普政府會在什么方面做出讓步?以至于中國會與美國達成協議。
大家別忘了美國對中國征收20%芬太尼關稅,截至目前還未取消。
特朗普二進宮以來,屢次將芬太尼問題甩鍋中國,隨后對中國加征了20%的芬太尼關稅,然而前段時間,特朗普突然改口,表示中國幫了大忙。
或許特朗普從這就開始提前鋪墊了。
實際上,中美之間最需解決的分歧,還在于關稅稅率。
芯片產業與稀土資源均構成中美雙方的核心戰略利益領域,其敏感性決定了此類要素難以作為貿易談判的直接籌碼。
然而關稅政策不僅對中國整體貿易格局與經濟發展路徑構成顯著制約,同時也對美國能源及農產品出口市場形成反向沖擊,呈現出雙向負面影響。
從戰略博弈視角分析,真正具有決定性影響力的談判籌碼,應聚焦于貿易規模體量大、產業鏈關聯度高的核心領域,而非單純依賴稀缺性資源。盡管稀缺資源具備長期戰略價值,但就當前談判緊迫性而言,其優先級相對較低,雙方均有條件通過長期戰略規劃逐步化解相關制約因素。
特朗普也明白,自己的關稅收入確實為美國帶來了財政創收,然而倘若任由高額關稅發展下去,這場聲勢浩大的“制造業回流倡議”,雖在財政統計層面呈現關稅收入顯著增長的表象,卻對實體經濟運行造成多重沖擊——生產要素成本急劇攀升、產業鏈質量穩定性顯著下降、專業技術人才梯隊出現斷層。
此類結構性矛盾若持續累積,該政策最終可能異化為一場以高昂經濟代價為支撐的“政治秀”。
既然叫貿易談判,肯定要先解決貿易問題,至于其他問題就用其他方式解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