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粟裕的時候,我們總會想起“戰神”二字,因為在他的軍事生涯中,他所指揮的大部分戰爭都是以勝利結尾。
據不完全統計,粟裕共指揮過60多次戰役,失利的戰役戰斗不足10次,真正做到這樣數據的人“屈指可數”。
粟裕將軍作為這樣的將領,曾接受過很多采訪,其中大部分是關于戰斗的,而他曾說過一句話,豫東戰役是最讓他緊張的三個戰役之一。
之所以這么說,是在豫東大戰的最后關頭,我軍以為勝利在望之際,黃百韜兵團突然殺入,這打了粟裕一個措手不及,導致戰局一度險象環生。
雖然這場戰爭最終在粟裕的指揮下勝利了,但華野主力也遭受了不少損失,粟裕將軍每每想起來都后怕。
事情還需要從1947年6月說起,當時冀察魯豫野戰軍奉命強渡黃河,劉鄧大軍開始千里挺進大別山。
但在同時,解放軍仍然面臨很大的挑戰,因為蔣介石在中原排列了重兵,我軍依舊不占優勢,劉鄧大軍被蔣介石視為眼中釘。
在這樣的背景下,兩軍進入了相持階段,但時間一點點流逝,對我軍是很不利的,畢竟我們所準備物資是有限的。
為了緩解劉鄧大軍的壓力,黨中央命令粟裕解決這個問題,當時他認為要解決根本問題,最主要的是消滅中原的敵人。
于是戰爭在1948年5月的一天打響了,粟裕大將做了很充足的計劃,但對方是邱清泉,他是國軍的著名將領,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
在這樣的背景下,邱清泉識破了粟裕大將的計策,于是轉變了行軍路線,使我軍面臨被合圍的態勢,因此讓粟裕大將非常著急。
但粟裕大將也是見過大世面的,越是這個時候越不能慌,冷靜地盯著軍事地圖看,試圖找出敵人的防守破綻。
一段時間后,粟裕看到了地圖上的開封,這是一座中原大城,敵人一直都非常重視,但當時為了與我軍對峙,大批兵力都調走了。
于是粟裕改變了原來的部署,直奔開封去,如果能拿下開封,之后還可以再利用開封來打一場全殲戰。
后來僅用了4天,我軍就解放了開封,之后粟裕將目光鎖定在了區壽年兵團上,設下了埋伏后,一舉殲滅了近10萬敵軍。
這就是著名的豫東戰役,是中原戰場最為關鍵的一戰,之后國共兩黨的局勢發生了顛倒,我軍逐步掌握戰場的主動權。
在豫東戰役結束后,眾多戰士都十分敬佩粟裕大將,劉伯承知道后更是豎起大拇指:“只有粟裕大將敢這么打。”
然而事實上,粟裕大將之所以能在關鍵時刻作出這樣的決策,一定與陳賡大將有關,當年他的洛陽會戰也面臨過這樣的問題。
當年陳賡大將被派去支援劉鄧大軍,當時隴海線成了關鍵所在,只要將其切斷,就可以減輕劉鄧大軍的壓力。
但在實施的時候,發現兵力對比差距太大,我軍沒有勝算,陳賡便開始尋找時機,后來發現洛陽的國軍被調走一大批,于是他還是攻擊洛陽。
粟裕大將正是因為想到了這個,所以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最終勝利了,致敬粟裕大將!致敬陳賡大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