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天,228棟單體建筑,6000余人,6大部門交叉工作……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樂陵影視城與電影《唐探1900》劇組的協作下達成了。他們共同打造了1:1還原的1900年代舊金山唐人街主題園區,當你身處其中,如同瞬間穿越。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屬于工業化的奇跡。要知道,通常影視城的建設至少以年為單位,但這次只花了7個月左右;中國目前攏共有6000個置景工人,他們當中的近七成都來到了樂陵影視城;1:1還原的1900年代舊金山唐人街建筑風貌,全球僅此一處。
樂陵,山東千年棗鄉。這個距離北京289公里,僅3個小時車程的地方,如旱地拔蔥般又升起了一座影視城,給影視歷史淵源頗多的齊魯大地,再添一份力量。
剛剛新生的樂陵影視城,以渾身是膽的氣魄,先后承接了《國色芳華》《唐探1900》兩部作品的拍攝,并且從零開始,為配合影視作品拍攝,如同變魔術般,讓一座唐城、一座舊金山城,拔地而起。在1月23日,它成為了2025年“跟著電影去旅游”的起點,于全國首次驚艷亮相。
于中國電影120周年之際,樂陵影視城沖了出來,是山東繼“東方影都”、沂蒙紅色影視基地之后,又一個出道即備受矚目的影視基地,也是“電影+文旅”的重要陣地,承載著中國電影行業對影視基地新一代的期許。
彼時的影視城還處在景區化改造階段。我們戴著安全帽,穿越火車站,行走在歐洲街、三藩市大道、愛爾蘭街頭,駐足于中國大戲院、市政廳、協盛堂等建筑前,感受一棟棟120多年前唐人街的建筑風貌,驚嘆于電影場景的巨大魅力,也期待著電影里在這些場景發生的故事。想象著未來絡繹不絕的游客在此打卡,就像影片中對未來充滿憧憬的阿鬼和秦福一樣,為中國電影工業化的新成就興奮不已。
工業化鑄就奇跡
“再不開機就來不及了。”《唐探1900》總制片人范霞說,電影要在2025年春節檔上映,這是一條紅線。“我們最初希望的是,在2024年5月,建完城,電影開機。雖然先后6000多名工作人員眾志成城,但這是一項非常極限的挑戰,到了7月,還有一些建筑效果沒有完成。”2024年7月28日,《唐探1900》開機,一邊完善建筑效果,一邊分區拍攝。
開機一年前,《唐探1900》美術指導趙學昊記得很清楚,2023年7月15日,這一天是他來到這片空地的第一天,“當時這里還沒有任何建筑,但我們的拍攝已經進入了倒計時,時間非常緊張。”
十天時間,他帶領美術組10個成員,完成了整個園區的總平設計,也就是后來園區所有建筑擺放的總依據。隨后一個月,兩百多棟單體建筑、墻體樣式以及所有結構設計全部完成。
2023年11月,影視城開始動工。在施工最密集期,早晨,工人入場,需2小時。施工現場,100多輛高空作業曲臂車遍布園區,平均每天5000個工人,3班倒,24小時不停工。后來改為2班倒,因為這樣的工作強度已經接近人類工作極限。下班,場面更加聲勢浩大,50多輛大巴車,排隊接工人回宿舍。
“一般來說,美術老師出設計圖后,設計院光翻施工圖就得兩個月,這樣不可能來得及。所以當設計院一拿到設計圖,就開始翻施工圖,翻完圖直接開工。”樂陵影視城CEO劉洋解釋稱,“到封頂以后,開始做內裝和外立面裝飾時,基本上就不用施工圖紙,全憑美術老師和現場置景工人的工作經驗,拿到效果圖直接就上手了。”
但隔行如隔山,與建筑方溝通藝術需求,令趙學昊壓力大到幾度崩潰,“因為電影空間和真實建筑空間非常不同,比如,在電影里,我們需要的空間最好不要有柱子、承重墻和實體墻,這樣可以方便在空間里搭建任何結構,但是建筑必須要有承重柱,需要考慮安全保障。”
2024年3月,看著罩住每一棟建筑的防塵網拆掉時,趙學昊覺得就像拆盲盒一樣,“我們這才第一次看到所有的毛坯樓,再與建筑設計院進入二次討論和細化,包括屋頂、瓦片怎么貼,地面怎么做。”
因為每棟樓都不同,美術組有大量的細化工作,每棟樓畫完之后,要對材質進行二次設計,細節多到僅房頂上看不到的材質就有幾十種,墻面石材更是有上百種材質參考。
趙學昊以地面15×15厘米的小方磚為例,他說,不同于普通正正方方的磚塊,“為了做出歷史感,我們做了打磨和倒角,每塊磚都要扔進打磨機里磨。”
建筑方嘗試了幾十種方案,最理想的選項由于對機器的損耗非常大,上萬塊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最后他們選擇了一個相較而言可替代的材質。因為時間太緊,對于他們來說,還是只磨出了50%的效果。
“我們在四五個大的教室工作,美術組、兩家設計院以及很多供應商一起有上百人,每天都要解決各種問題。因為是從零開始,所有人都沒底,設計方、建筑方、影視城方、導演、制片、攝影、武術都不知道,導演要反復確定不同建筑間場面調度的可行性,武術要知道這棟建筑的承重如何,能不能讓演員吊威亞在房頂上跑,攝影要確定在這個空間拍,大型機器搖臂能不能施展得開。大家都是第一次,因此不斷在調整。”
以中國大戲院為例,電影里有一個“大變活人”的情節在這里發生。傳統的拍攝,會選擇用蒙太奇的手法,將不同的空間剪切到一起。比如,臺上表演完了之后,臺下的表演空間可能會在攝影棚或者其他空間來完成,但是《唐探1900》,做到了一體化實拍。
“當時建樓體時,還沒有考慮這出戲,劇本也沒有這么完善。一年后樓體建成,導演希望能在真實空間里完成大變活人,于是我們進行了二次設計改造。因為涉及到承重鋼梁等結構,需要打掉再重新進行加固。原本舞臺下留出的空間不足7米,因為大變活人需要升降空間,所以我們又向下挖了1米,上面又加高了1米,整體高度達到9米。”趙學昊說。
為了還原1900年的舊金山,美術組翻閱了上萬份資料。劉洋腦中最先想到的畫面,是美術組辦公的大教室,墻上貼滿的圖紙、地上摞起來齊人高的資料,細看可以看到1900年代的馬車、建筑、武器、服裝等等。
在與影視城方配合上,趙學昊表示,有的建筑可以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在造型形態上做出取舍,但有的即便實現起來再困難也不能妥協,比如舊金山大道最標志的大坡,“大坡是我接手設計的第一個要求,三藩市的特點就是這個坡,影視城首先要答應能做成這個,我們才能同意合作,否則就沒辦法拍出電影預告里出現的‘踏金山’的場景。”
但這個坡的建筑難度非常大,建筑成本也很高。“這個坡是平地起了14米高,如果按3米1層樓計算,相當于有5層樓的高度,緩沖的長度有400米,所以完全是按照做拱橋的方式,用鋼筋水泥架起了這個坡。”趙學昊覺得,這是值得的。而且對于影視城而言,已經建了兩百多棟樓,如果都是大平地其實沒有建出特色,也就沒有太大的意義了。
“對于拍攝來說,我們制定了一套非常嚴格的計劃,制片人每天也像包工頭一樣。”說完這句話,范霞笑了出來。當出現施工隊交叉作業互相打架的情況后,劇組與影視城方協作制定了一套標準話工作流程,對影視城以ABCD劃分了4大區域,所有工種與劇組高效配合,最后才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完成了這么大的工程量。
談及工期,趙學昊表示,“這個周期是絕無僅有的。沒有一個劇組能在7個月,在小300畝地建了兩百多棟可供拍攝的實體樓。而且建造影視城所需美術師至少四五十人,但我們最多的時候只有20個人。”
這場不容有失的“閃擊戰”,在科學的管理思路和人定勝天的頑強意志支撐下,最終獲得了勝利。
初生牛犢不怕虎
為何要費盡心思建一座城?劉洋的思緒飄回了2019年。那年的五一期間,劉洋去了一趟橫店,回來以后,他仔細一想,北方好像沒有做得這么好的影視城。
于是,他逛遍了中國影視城,包括涿州影視城、廊坊國華影視基地、東平水滸影視基地等等。劉洋看到了機會,他發現,許多影視城都存在經營以及定位問題,如果能解決這些問題,將成為這個產業的重要突破口。于是,2022年6月,樂陵影視城正式啟動。
在影視城方苦找項目時,他們遇到了《唐探1900》劇組。碰巧的是,“唐探”劇組也想做影視城。“我們一直有建一個為影視項目服務的實景拍攝基地的計劃。”范霞說,“雖然《唐人街探案》123部都在國外取景,但是現在的美國舊金山,既不是1900年代的風貌,也無法讓我們隨意改造。”
一般來說,大制作的電影項目會搭建不少場景,但大多數都會選擇在攝影棚內搭建,最后在復原攝影棚時,都會被拆掉,什么都留不下。“這樣太可惜了”,范霞告訴毒眸,除了能在影片里呈現之外,陳思誠導演認為,應該把這么好的場景留下來,因為這不僅是中國電影工業化的一部分,也是一種文化的延續。
電影拍攝找景,通常會先找現有影視城內部或者周邊的場景,再考慮相關配套服務。此外,還會考慮影視城影棚的數量,如果內景較多,用棚量可能會比較大。最初的樂陵影視城,是一片郊區空地,對于一般劇組找景拍攝來講,不可能被選中。
“唐探”作為延續了十年的電影IP,有很多影視城都表示過合作意愿,但樂陵影視城恰好具備的一些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打動了“唐探”劇組。
當時,樂陵影視城方正好有開工計劃。而“唐探”劇組,有建造一座實景城的野心,二者一拍即合。“從中國電影工業化的角度來說,工業化不僅僅是做大量的視效鏡頭、后期前置,搭建實體場景,也是工業流程的一部分,甚至是中國電影工業化的關鍵橋梁。我們希望能夠把所有的工業流程全部完善,也是為了帶給觀眾更沉浸式、更真實的觀影體驗。”范霞說。
劉洋也看中了“唐探”宇宙的前景,沖著這個IP,他覺得可以干,畢竟中國電影做出來的IP很少,樂陵市當地政府也非常支持。充分信任是合作的基礎。劉洋盡全力配合“唐探”劇組,“前期這個城到底怎么建,都是整個劇組說了算,我們給劇組無限的設計空間和創作條件,也只有在樂陵這個地方,我們可以配合他們做到想要的藝術效果。”
“正因為他們從零起步,所以他們的決策、勇氣和合作意愿非常強,可以配合我們的需求搭建。”范霞說,雖然有些配套服務,新的影視城還不夠完善,“但我們的目標是抓大放小,我們為了建立一座給觀眾更具沉浸式體驗的影視實景拍攝基地,留下工業制作流程體系的痕跡,其他的條件就暫時變得沒那么重要。”
劇組也會充分把在樂陵拍攝的優勢或劣勢的部分提前考慮到位。從拍攝角度來看,如果建造了這座城,那么所有的內景部分就可以實拍。如果內外景不能通拍,對于拍攝安排和演員表演很不方便。而這次很多需要拍攝內景的戲份,比如白家公館、中國大戲院,都可以在真實場景中進行置景,能直接實現內外通拍。”
這對制片組,也有了額外的要求——把更多工作提前預制好。比如,影視城的配套暫時沒有那么完善,可能沒有馬匹,沒有馴馬的師傅,如果劇組要拍相應的戲份,就必須提前考慮如何解決。但優勢在于,此處離北京非常近,僅三小時車程的距離,如需調動更高精尖的資源非常方便。
影視城方也在積極推進配套服務建設。最初,影視城附近甚至連酒店都還沒有配備,考慮到拍攝的便捷性,劇組提出影視城附近應該建設酒店。于是,影視城方就迅速建了酒店,距離影視城只有5分鐘。“在任何地方拍戲,我們從來沒有5分鐘到達戰場的感覺。”范霞感慨。
過去提到一部電影帶火一座城,最有代表性的案例便是橫店。而當年橫店的建立,也是因為謝晉導演拍攝《鴉片戰爭》的需要。那時,橫店也什么都沒有,但因為雙方的強需求而萌芽,最終花開遍地。如今故事發生在《唐探1900》與樂陵影視城之間,道理同樣如此。
影視城的明天
從長線運營的角度來看,大部分影視城僅僅停留在承接拍攝這一基礎功能上,沒有想到將文化IP做大做強,可持續發展的空間不足。李旭認為,現在最本質的是需要改變思維,也就是要懂得如何運營。
在對中國影視城進行考察時,劉洋也曾覺得做影視城“沒戲”,因為很多影視城體量小,沒有形成規模,上下游以及整個中間產業沒有盤活。面積小的話,本身也承接不了多少劇組的拍攝,還有復用性也很成問題,比如三國城就只能拍《三國》。所以,劉洋想努力把影視城的體量做大。
“一直做完五期,有了五個不同風格的園區,一天就能滿足大概幾十個劇組的拍攝。”劉洋想象著影視城的未來,“這樣規模有了,產業也能盤活了,能養活上中下游這些產業鏈,也就能成為中國北方較大規模的影視基地了。如果只是拍攝,產業沒聚集,就沒有意義。”
南有橫店,北有樂陵。與橫店對標,是樂陵影視城的野心。但劉洋并非想與橫店競爭,“橫店有橫店的特色,我們有我們的特色,我們要打造差異化場景。與其他影視城差異互補,相互支撐。因為一個項目很難所有的鏡頭都在一個地方取景拍攝。”
在場景差異化上,劉洋提到,中國就兩個唐城能拍唐代戲,一個是襄陽,一個就是樂陵。襄陽唐城因《妖貓傳》建立,打造的是架空歷史的唐代建筑。而樂陵影視城的唐城,是正唐建筑,紅白相間,人們在《國色芳華》中感慨的盛唐氣象,便是來自于此。1900年的唐人街,也是全國乃至全球獨一無二的場景。與劇組合作建城時,他們會考慮到這些建筑對于未來不同劇組拍攝的復用性,并非一味地定制,而是共同協商決定。
讓游客能夠深度體驗,是樂陵影視城的運營觀念。分析目前市面上所有成功的景區,李旭舉例稱,比如故宮售賣的就不是一張單純的物理空間門票,它的核心產品是600年的中國歷史傳統文化,是中國人的文化共識;迪士尼售賣的是它所打造的一系列動畫IP世界觀;烏鎮、阿那亞售賣的是文藝的生活方式,它們的物理空間被打造成了文藝青年們喜歡的文化藝術空間,它們的衍生產品則是各種文藝體驗。
樂陵影視城售賣的是什么呢?“我們售賣的第一個產品,是某部電影或劇,以此為大家種草向往的場景、故事和世界觀,讓我們的園區成為打卡點。”李旭說,這是主題公園或者影視基地物理空間的基本價值。
而第二個產品,則是影視內容背后所具有的文化價值,比如唐城園區的核心,是唐朝的歷史,唐人街主題園區的核心,就是唐人街1900年的歷史。李旭指出,未來在唐城或唐人街園區,會以原故事觀為基礎,再嘗試架空世界觀進行二創演繹,“就像在迪士尼,并非只有迪士尼和米老鼠的故事,可以講迪士尼和米老鼠的朋友們的故事。”
在不同的節慶期間,樂陵影視城還會利用節慶氛圍打造不同的沉浸式場景。例如,蛇年大年初一至初七,樂陵影視城將限時開放唐人街主題園區。李旭透露,影視城將計劃開設一個三番街大歡喜的劇本故事線供游客游玩,還會融合環境戲劇、脫口秀等多種藝術形式,將它們聚集在這場秀演中,讓大家觀看各種形式的表演,與百位生活在城中有名有姓的NPC互動,沉浸式地進入樂陵設定的戲劇情境。
如若成功,影視城將能夠給電影行業和城市發展帶來不菲價值。從電影行業的角度來說,影視城最重要的是持續不斷地推出優質場景,這些場景能夠為影視拍攝帶來更多可能性。而從城市發展的角度而言,影視城能通過電影帶動更多人到線下場景打卡體驗,推動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消費發展。
這恰巧與目前“電影+文旅”的發展思路不謀而合。在樂陵市委書記王曉勇看來,樂陵影視城能夠在樂陵市順利建成投用,主要考慮到的是影視文化產業作為新興產業,能夠帶動旅游等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繁榮,釋放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契合樂陵市提出的“文旅興市”戰略。
今年年初,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動廣電視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支持德州樂陵影視城做大做強,樂陵影視城成為山東省重大文旅項目之一,也成為全國“跟著電影去旅游”的首發地,山東省“五城六線”的電影之旅順勢推出,電影內容正在成為發展文旅的重要載體。
以IP為核心發展影視城,從而帶動上中下游產業發展,將是中國影視城發展的下一步。樂陵構建“影視+文旅”頂級IP,走出了一條影視基地與電影IP共同發展的新模式,為第二代影視基地建設提供了有益經驗。
“未來會以拍攝為原點去規劃,因為只有依托影視項目才能形成IP,才能在IP的基礎上拓展產業鏈。我可能會把五個園區最后全部打通,把本來分隔的園區變得無限大,通過劇游演繹,打造一個沉浸式體驗樂園。”劉洋想打造屬于中國的環球影城。
這在過去的電影人看來是遙不可及的夢,如今已經結結實實地跨出了第一步。前路仍然有霧,但從一百年前的舊金山照出光亮來的燈塔,讓路的形狀已然可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