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出版、廣告、影視,各顯神通。
作者 | 貝殼XY
編輯 | 小白
春節將至,風云君先給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蛇年大吉,我們新春看消費系列也迎來收官之作——傳媒。
截至2024年末,申萬傳媒指數較年初上漲2.78%,區間最大漲幅64.25%。乍一看似乎不錯,但在去年強力政策催化和宏觀經濟調整下,這樣的漲幅顯然是不夠看的,不僅跑輸滬深300、上證指數,而且在31個行業大類中也位列中下游。
(數據來源:Wind、HTI)
拆分全年走勢,傳媒板塊走得極具彈性,跌得狠也漲得猛。拿2-3月來說,受Sora、Kimi等人工智能大模型問世以及市場整體反彈的影響,傳媒板塊短期表現相當強勁,期間最大漲幅近50%,遠遠強于大盤變動。
但到了3-9月下旬,失去利好新聞的催化,傳媒板塊又進入持續調整狀態,將之前漲幅又跌得一干二凈。
9月下旬起,在政策助力下,傳媒板塊跟隨大盤大漲。11月,又受到海外AI應用陸續爆發的影響,國內AI營銷、AI玩具等賽道一時成為市場焦點,帶動傳媒板塊進一步上漲。年尾又隨著熱度消退而跌回起點,僅比年初高出2.78%。
聚焦傳媒板塊前十大公司,包括分眾傳媒(002027.SZ)、芒果超媒(300413.SZ)、昆侖萬維(300418.SZ)、三七互娛(002555.SZ)、鳳凰傳媒(601928.SH)、愷英網絡(002517.SZ)、光線傳媒(300251.SZ)、中南傳媒(601098.SH)、萬達電影(002739.SZ)、東方明珠(600637.SH),表現多數優于板塊整體。
注:剔除被實施風險警示股票ST華通(002602.SZ)。
(來源:Choice終端,制表:市值風云APP)
今天我們就來一一看下。
分眾傳媒:回暖承壓
傳媒領域的龍頭老大,無疑是分眾傳媒,業內唯一一家市值站上千億的公司,2024年末達到1,015.29億元,相較上年末提高11.23%。吾股排名第60,位居全市場前列。
(來源:市值風云APP)
分眾傳媒的主營業務是生活圈媒體的開發和運營,產品包括樓宇媒體和影院銀幕廣告媒體,將廣告滲透進消費者高頻詞出現的工作、生活、娛樂等多種場景中。我們作為普通老百姓,最熟悉的大概就是電梯里用電視或者海報來投放的廣告。
(來源:市值風云APP)
這些年里,分眾傳媒大舉擴張媒體點位。截至2024年3月末,其擁有電梯電視媒體設備約111.6萬臺,相較2022年末增加28.6%;擁有電梯電視媒體設備約196.2萬臺,相較2022年末增加7.7%,整體覆蓋國內超280個城市。
(來源:分眾傳媒2023年報)
從廣告市場的投放需求來說,其變動反映地是上游廣告品牌主對于宏觀經濟和下游消費需求的預期。
根據CTR數據顯示,2024年1-9月廣告市場同比上漲2.3%,雖然實現了同比增長,但增幅相比2024年的前幾個月以及2023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達到了年內的最低點,與GDP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
市場需求變化進一步反映在分眾傳媒的業績上。自2023年疫情影響逐步消退后,其營收與利潤重回正增長狀態,但2024年的增速相較上一年已明顯放緩,意味著大眾對政策刺激下消費大環境的回暖仍有預期,但期待值放低了不少。
(來源:市值風云APP)
截至2024年9月末,分眾傳媒手握合同負債5.1億,創下2020年疫情以來的最低水平。同期,公司賬面上的應收賬款達到25.72億,占當年營收的27.77%,無論是絕對值還是相對值,都達到近幾年的高位水平。
從以上兩個指標的小幅邊界惡化下,不難看出宏觀經濟環境以及廣告投放需求仍面臨不小的回升壓力。
芒果超媒:變現僵局
位居傳媒板塊第二名的是芒果超媒,2024年末市值達到503億,相較上年末高出6.71%,最新吾股排名182名,同樣位列A股上游水平。
(來源:市值風云APP)
提起這個名字就不難發現,公司與視頻平臺芒果TV離不開關系,2024年上半年芒果TV實現收入49.57億元,繼續保持七成以上的總營收占比。
作為我國最大的綜藝制作機構,從《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等老牌綜藝,再到《超級女聲》、《快樂男聲》風靡全國,再到如今的綜藝大IP《乘風破浪的階級》、《再見愛人》,一個接一個爆款綜藝足以證明公司優秀的制作能力。
(來源:市值風云APP)
如何將爆款成功變現是芒果超媒當前正在考慮的關鍵問題,這就要聚焦到兩大變現業務:會員業務和廣告業務。
會員業務就是背靠這些爆款綜藝和優質內容,吸引更多用戶轉化為付費會員。2024年上半年,其會員業務收入24.86億元,同比增長26.77%,在互聯網視頻業務的收入占比已超過50%,成為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而同期,廣告業務卻延續了2023年的下滑態勢,實現收入17.21億,同比下滑超12%。
這一方面是宏觀經濟不景氣所致,直接導致廣告主們投放需求不高;另一方面則是短視頻平臺興起,廣告主們紛紛選擇變現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能力更強的抖音、小紅書等短視頻平臺,從而擠壓了包含芒果TV在內的長視頻平臺廣告空間。
此消彼長下,近幾年芒果超媒的營收體量基本停滯在140億規模,2024年前三季度為102.8億,同比略降0.8%。
2023年歸母凈利潤大漲主要是遞延所得稅的影響,其實扣非凈利潤也基本處于停滯中,2024年前三季度更是出現明顯下滑,同比下滑24%至12.3億元。
(來源:市值風云APP)
昆侖萬維:布局AI
截至2024年末,昆侖萬維以473.88億市值位列傳媒板塊第三位,相較上年末提升6.71%。
(來源:市值風云APP)
但在吾股評級中,昆侖萬維卻從2021年的第1182名一路下滑至最新的2705名。這是發生了什么?
昆侖萬維最初以頁游研發和全球發行業務起家,是最早一批進軍海外游戲市場的中國廠商。隨后不斷拓寬互聯網業務,主要包括海外信息分發及元宇宙平臺Opera、海外社交娛樂平臺StarX、全球移動游戲平臺Ark Games等。
隨著AI浪潮興起,昆侖萬維開始向“算力基礎設施—大模型算法—AI應用”人工智能全產業鏈布局,陸續推出天工AI搜索、天工SkyMusic音樂大模型、《Club Koala》AI游戲、AI視頻、AI社交等,而這正是股價提升的重要驅動力。
但同時,AI業務的布局,也對研發支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發費用直線上升,僅是2024年前三季度便高達11.4億元,較2023年全年還要高出一截,研發費用率接近30%,較2018-2020年都高出20個百分點左右。
(來源:市值風云APP)
而這也是拉低公司利潤的重要原因,2024年前三季度甚至虧損6.3億,同比下滑近300%,營收規模也遲遲上不去,停滯在48億左右。
(來源:市值風云APP)
三七互娛:游戲長青
2024年末,三七互娛以346.87億市值位列傳媒板塊第四名。
(來源:市值風云APP)
而三七互娛的打法非常清晰,即通過游戲自研和代理等方式,結合自身強大的游戲發行和運營能力,打造游戲產品制作的流水線,繼而形成較為完善的游戲矩陣,滿足各類玩家的需求。
2024年以來,三七互娛已推出《時光雜貨店》、《三國群英傳:鴻鵠霸業》、《Mecha Domination》等較多新產品。與此同時,《Puzzles &Survival》、《叫我大掌柜》、《斗羅大陸:魂師對決》等已上線超過3年的游戲均保持長青。
新舊產品共同發力,截至6月末,三七互娛全球發行的移動游戲最高月流水超過23億元,另還在MMORPG、SLG、卡牌、模擬經營等品類儲備了豐富的產品。
(來源:市值風云APP)
這種游戲運營能力在財報上也得到驗證。2024年前三季度,在絕大多數A股游戲公司出現營收下滑的背景下,三七互娛仍能實現營收正增長,同比增長10.8%至133.4億元。
考慮到市場拓展費用的增長,同期利潤端出現小幅下滑,為19億,但這樣的體量與同業相比仍然穩居A股游戲龍頭。
(來源:市值風云APP)
根據市值風云APP,三七互娛最新吾股排名為571名,連續多年保持A股上游位置。
鳳凰傳媒:出版第一
第五位則是鳳凰傳媒,2024年末市值達到293.68億,相較上年末上漲超30%。最新吾股評級排在第231位,也處于全A股前列水平。
(來源:市值風云APP)
鳳凰傳媒主要從事圖書、報刊、電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的編輯出版、發行。出版行業通常帶有濃重的區域性特征,鳳凰傳媒的業務同樣集中在省內,是江蘇省內唯一具備教材發行資質的單位,規模長年領跑江蘇省的出版發行市場。
而江蘇省作為我國人口大省,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在國內也排在前列,因而鳳凰傳媒也就受益其中,再加上其在一般圖書領域較多的優質版權和內容資源,在國內出版行業也處以領先水平。
根據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的2021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在出版業務上,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的總體經濟規模在圖書出版集團中排名第一,且綜合評分遠遠高于同行。
在發行業務上,鳳凰傳媒旗下的江蘇鳳凰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在發行集團中排名靠前,位列第三。
(來源:市值風云APP)
隨著規模化效應的逐漸顯現,鳳凰傳媒的紙張價格成本得到控制,盈利能力有所提升,歸母凈利潤2023年達到29.5億,相較2022年大增41.8%。
2024年前三季度,受電商渠道競爭以及短視頻渠道低折扣的影響,國內圖書零售市場整體呈現負增長,其業績也出現小幅下滑,特別是利潤端,下滑24%至13.4億元。
(來源:市值風云APP)
愷英網絡:棄暗投明
截至2024年末,愷英網絡則以293億市值排在A股傳媒板塊第6位。
(來源:市值風云APP)
風云君初識愷英網絡是在2017年,距今已有8年之久,當時的一系列“資本權術”讓風云君印象深刻。
(來源:市值風云APP)
時至今日,愷英網絡基本走出了當時的漩渦,回歸到游戲主頁,目前手握《原始傳奇》、《熱血合擊》、《天使之戰》、《永恒聯盟》等知名游戲,旗下游戲運營平臺XY.COM也累計推出超百款手游、頁游、H5游戲。
業績就是最好的證明,2020年至今,營收逐年走高,利潤扭虧為盈。2024年前三季度,愷英網絡實現營收39.3億,同比增長近30%,利潤12.8億,同比增速也接近20%。
(來源:市值風云APP)
光線傳媒:電影市場消沉
截至2024年末,光線傳媒市值達到276.93億元,同比增加21.84%,在整個板塊也是增幅靠前的存在。
(來源:市值風云APP)
光線傳媒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近兩年的熱門檔電影《滿江紅》、《第二十條》、《堅如磐石》都由其投資制作,這意味著它并不缺乏優質內容、資源和團隊,其業績關鍵更要取決于宏觀環境。
(來源:市值風云APP)
回顧過去幾年國內電影市場的整體表現,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國內電影市場已連續消沉數年,直到2023年才略有回暖,但相較疫情前仍有明顯差距。
2024年,受到消費市場持續不景氣的影響,國內電影市場呈現出較為明顯的需求乏力現象。國內電影總票房425.02億元,同比減少22.6%,觀影人次10.1億,同比減少22.3%。
在平均票價沒有發生較大波動的情況下,票房和觀影人次的變化基本保持一致。如果與2019年相比則差距更甚,票房和觀影人次分別僅達到2019年同期的68%和60%。
這在公司的財報上也得到了體現,業績自2020年起一落千丈,特別是利潤端還連虧了兩年,直到2023-2024年前三季度才大幅提升,2023年實現了翻倍式增長。
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與利潤增速略有放緩,但也分別達到53.4%、25.1%,分別達到14.4億、4.6億。
(來源:市值風云APP)
中南傳媒:課外讀物是主力
2024年末,中南傳媒的市值來到269.58億元,較上年末大幅提升47.6%,其漲幅在前十大傳媒公司中位列第一,最新吾股排名第163,也是A股市場的佼佼者。
(來源:市值風云APP)
中南傳媒以出版傳媒為主營業務,是業內唯一一家在收入規模上和鳳凰傳媒能掰一掰手腕的公司,只是一個位居江蘇,一個位居湖南。
中南傳媒背靠湖南省人民政府,在湖南教材教輔市場也具備絕對領先地位,這一情況與鳳凰傳媒基本一致。
(來源:市值風云APP)
但不同的是,中南傳媒的省外收入規模和占比較鳳凰傳媒略高一些,占比常年維持在23%-27%,這不僅包含著少量的省外教材教輔業務,更包含了一般圖書業務,主攻中小學生課外閱讀市場。
近幾年,隨著人們對中小學生課外閱讀持續重視,中南傳媒的一般圖書業務營收迅速起勢,2023年達到52.41億,相較2017年漲了1.5倍,與同行相比增勢迅速,同期整體營收規模的突破也主要是一般圖書拉動的。
2024年前三季度,中南傳媒營收維持小幅增勢,達到93.7億元,利潤的小幅下滑則主要是受所得稅政策變化影響,為9.6億元。
(來源:市值風云APP)
萬達電影:新主難破局
作為國內電影院線龍頭股,萬達電影也毫無意外地出現在A股傳媒板塊前十大市值公司中,截至2024年末的市值為264.58億元。
(來源:市值風云APP)
提起萬達電影,不得不想到的就是一代“國民老公”王思聰以及其父親王健林。在2015年上市之初,萬達電影市值一度攀升至1,467億,較目前高出足足1,200億,彼時的王校長也是風靡全網。
(來源:市值風云APP)
但隨著近些年萬達系陷入危機,王氏父子風光不再,王健林開始變賣萬達電影股份。直到2024年4月,萬達電影正式易主,新任實控人柯利明登場。
不過,根據最新披露的2024年業績預告,預計全年虧損8.5億至9.5億,近乎將去年盈利全部虧出。
再回顧一下萬達電影近幾年的業績表現,也多是以虧損收尾,2019年至今累計虧損超130億元,最新吾股排名也跌至全市場3732位。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其有息負債率仍高達47.8%,風云君以往詬病的高負債問題也始終未能解決。
如此看來,新主的入場也很難帶領萬達電影真正破局。
(來源:市值風云APP)
問題的關鍵在于消費市場的不景氣。自疫情爆發以來,我國消費市場信心不足這一問題始終存在,那與消費息息相關的電影產業自然波及其中,這一點在光線傳媒部分已有過分析。
2024年,萬達電影的國內直營影院實現票房57.2億,較上年同期下降24.3%,觀影人次1.4億,較上年同期下降23.7%,同時影院傳統非票房收入也受到人次下滑影響。再加上影院折舊、租金、能耗等固定成本較高,故而出現經營虧損。
甚至不少影院關門倒閉,人去樓空,由此帶來了巨大的資產減值。2024年末,萬達電影共計提減值準備約7億元至8億元。
另外,萬達電影在2024年業績預告中也表示,2025年電影供給端將持續回暖,除了其投資出品的手握《唐探1900》、《熊出沒?重啟未來》外,還有《哪吒之魔童鬧海》等6部電影有望定檔春節上映,有望提振觀影需求,拉動票房。
東方明珠:困于一隅
最后一位則是東方明珠,2024年末市值為260.88億,與上年末相比僅小幅微漲1.6%。
(來源:市值風云APP)
東方明珠是上海廣播電視臺旗下的產業平臺和資本平臺,立足廣電生態體系,主要從事智慧廣電和文旅消費兩大業務。
前者包括IPTV 渠道運營、有線電視運營,后者則是圍繞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上海國際會議中心、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東方綠舟等多個上海地標性建筑開展的文化旅游業務,例如觀光游覽、浦江游覽、酒店餐飲、現場演藝等。
其中,前者始終是東方明珠的營收主力,占比保持在六成以上。
這樣的業務布局,就注定了其存在嚴重的地域性限制和流量天花板,特別是消費不景氣下兩大業務均會受到影響。2019年以后,東方明珠業績連降多年,2023年隨著經濟的稍有回暖才停止了這波降勢,業績也得到提升。
但2024年前三季度,其業績再次進入下降狀態,營收小幅下降7.5%至51.9億元,利潤下降8.6%至7.2億元,而這同樣要歸因于消費市場的疲軟。
(來源:市值風云APP)
根據市值風云APP,東方明珠最新吾股排名為第1959位,處于全市場中游水平。
免責聲明:本報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眾公司屬性、以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為核心依據的獨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風云力求報告(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報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值風云不對因使用本報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以上內容為市值風云APP原創
未獲授權 轉載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