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類 社 會 誕生過很多 古 老 文明 , 但 若論哪一個 對 現代 人 的影響 最為 重大 ,答案 只有一個 , 那就 是 “ 古羅馬”。
一個強敵環 伺的蕞爾小國, 在短短兩三百年內 , 使地中海 變成內海, 讓 混凝土建筑遍及亞歐非三洲。 “ 條條大路通羅馬 ” , 如今 已成為 家喻戶曉 的 名言 。 事實上,除了這些看得見的“征服”,羅馬還有很多看不見的“征服”。 即便在羅馬衰亡后,仍然影響著歷史,乃至現代文明。
所以思想家耶林才會說:“羅馬帝國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靠武力,第二次靠宗教,第三次靠法律”。事實上,這些看不見的“征服”,不是耶林所說的三次,而是四次。
▌一:共和制
人類歷史上有過很多政治制度,固然都有其優點,但也都有根本性缺陷,無法帶來長治久安。
君主制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但絕對權力帶來絕對專制,奪權時尤其血腥動蕩。
貴族制可以防止統治者大權獨攬,但常常形成割據、利益集團,導致社會階層固化; 民主制可以保證權力和平過渡,但決策成本高,不適合小國,更無力抵御外來侵略。
而羅馬人在公元前509年翻暴君統治后,史無前例建立起一種全新的混合政體——共和制(republic)。
實行選舉并有任期限制的執政官,可以快速響應抵御侵略;由貴族精英終生任職的元老院,主導著國家內政外交;平民通過公民大會和護民官,參與國家治理。
這實際上是最早的分權制衡、多元共存的政治制度。既保持了正義與和平,又能讓被征服的外族人,獲得平等的公民權。
學者趙林在《古羅馬帝國的輝煌》一書中,大贊共和制度——共和制度融合了君主、貴族和民主的精華,也克服了三者的缺陷。 盡管共和制后來走向衰落,但是其基因仍然流傳下來,經思想啟蒙、歐美政治革命后成功復活,最終成為現代政治的主流:美國國父們是最忠實的“羅馬共和粉”,仿照羅馬共和設置了三權分立的制度架構。
如今即便是最專權的國家,也以“共和國”三個字為榮。所以說,羅馬用政治制度征服了“世界”。
▌二:拉丁語
哈耶克說,語言是人類思想的家園、行為的指南;我們思考和交流,知識的代際傳遞,都必須依靠語言文字。
相比武力征服和經濟利益,語言文字的影響更加強大和深遠。古羅馬的拉丁語,就是這樣一門影響深遠的語言。
拉丁語本是一種意大利方言。在羅馬帝國擴張過程中,拉丁語吸收了希臘、埃及等地的語言,逐漸成為一種語法嚴謹、詞意清晰、發音簡單的語言。
隨著羅馬帝國的進一步過大,拉丁語傳播到整個歐洲。羅馬帝國崩潰以后,拉丁文不僅沒有衰敗,反而成為更廣泛、更正式的通用語言。
直到17世紀,西方的幾乎所有宗教典籍、官方文件、學術著作,都是以拉丁語寫成。
比如基督教最早的“圣經通俗譯本”,古羅馬的奧古斯丁、中世紀的托馬斯,以及意大利的伽利略,英國的牛頓,法國的笛卡爾,德國萊布尼茨……都使用拉丁語,而不是本地的母語。
甚至到了今日,科學界對動植物的命名,仍然延續著拉丁文的傳統,很多正式文本使用拉丁數字,才更顯正式與官方。
不夸張地說,一個西方人不懂拉丁文,就像中國人不懂文言文一樣可怕。所以說,羅馬用語言再次征服了世界。
▌三:羅馬法
若論古代文明中,法律體系最龐大、最完善的國家,一定是羅馬。羅馬文明誕生之初,就非常注重法治。
從《十二銅表法》到《查士丁尼法典》,羅馬法經歷了上千年的修補完善,形成了一套嚴密、清晰、完整的法律體系。
政治學者李昀在《羅馬史綱》一書中進一步認為,羅馬法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保障人權。在公法之外,還有《民法》等私法,為公民的婚姻、財產主持正義。反觀其他古代國家的法律,幾乎就只有刑法打擊,普遍漠視人權。比如,東方國家主張刑訊逼供,迦太基燒死嬰兒祭祀。
更為重要的是,羅馬法首創了“無罪推定”等程序正義,其法官、律師制度,還有法學教育,都被后世完整繼承。
中世紀結束之后,西方能夠異軍突起,得益于教皇革命對羅馬法復活。 1802年拿破侖頒布的《民法典》,其實是對羅馬法的繼承。
羅馬法的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如今已擴散到全球。法人、人權、物權這些概念,早已成為現代人法治生活的必備用詞。
2020年中國頒布第一部《民法典》,更是羅馬法推動世界文明的明證。
所以說,羅馬用法律第三次征服了世界。
▌四:基督教
托克維爾說,只有宗教和愛國主義,可以使人們朝著同一目標前進。作為人類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對現代文明的作用不言而喻。
而在歷史上,基督教與羅馬帝國的關系,如藤蔓一般難分彼此。 正如鹽野七生《羅馬人的故事》一書所記述的——基督教幾乎所有的經典和教義,都是在羅馬帝國時期成型的。
基督教取得合法地位后,羅馬皇帝主持的幾次大公會議及其信仰文件,至今仍是鑒別“真假基督教”的核心標準。 羅馬帝國滅亡后, 羅馬教廷成為基督教世界的中心。
中世紀時期,基督教復活了羅馬的司法、行政制度,將分崩離析的西方整合在一起,抵擋了伊斯蘭的入侵。
大航海之后,基督信仰連同羅馬文明傳遍了全世界。所以說,羅馬用“基督教”第四次征服了世界。
正如歷代中國人把“大漢”當成自己的身份標識,西方各國也把“羅馬”當成自己的政治目標。
比如人們常說,“神圣羅馬帝國既不神圣,也不是羅馬,更不是帝國”。
所以,讀懂羅馬文明,就讀懂了西方各國,也就讀懂了個人在現代政治中的坐標。 遺憾的是,相較于古希臘和基督教,國人對波瀾壯闊、精彩紛呈的羅馬文明知之甚少,對這個超級大國的興衰經驗,也漠不關心。
而市面上流行的書籍,要么是晦澀難讀的學術巨著,要么是“西方偽史”的奇談怪論。
為此誠摯推薦——店長薦書誠摯推薦“讀懂羅馬三書”:
鹽野七生《羅馬人的故事》(禮品裝),日本國寶級女作家的代表作。其西方史作品,多次獲意大利國家勛章等國際大獎。本系列以英雄史詩見長,成為各國政、商、學界精英的必讀。
趙林《古羅馬帝國的輝煌》(彩圖版),數十年的講課精粹,集結成為四冊的羅馬文明史。幫我們看清超級大國的興衰教訓,還有其中鮮活的品德與人性。
李筠《羅馬史綱》(簽名版),以“史綱”的寫作方式,提綱挈領地勾勒出羅馬文明的內核,并以此為模型,透視文明與國運。
三本書從詳細到簡略,梳理了古羅馬的全面視角,既適合書桌、床邊的閱讀,又適合送禮和收藏。感興趣的書友,識別圖中二維碼,一鍵收藏:
添加:Leonardo201031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