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一個人學拳、練拳的拳品,可以認識一個人,因此說拳品即人品。所謂拳品,就是說一個人學拳、練拳時所表現出來的舉止行為,包含精神面貌。因此,要認識一個人,較簡單的方法是和他一起學拳、一起練拳,從他選擇什么時候練拳、如何練拳、為什么練拳、練拳的樣子和態度怎樣,大概可以認識他是怎樣的人。
有些人學拳第一天,就開始追著老師問“我何時能夠推倒公牛,以一當十?”此類人功利性強,往往急躁沒有長性。
有些人跟師兄弟一起學拳,老師在前示范,他就忍不住直起腿來,摸摸鼻子撓撓頭發,此類人自律能力差,難以在哪一方面成為優秀人才。
有些人學拳,今天看李老師拳架漂亮就拜入門下,明天看張老師會推手馬上又改換門庭,后天覺得趙老師門徒眾多人脈豐富又投誠門下,此類人立場搖擺,沒有定性,不能深交。有些人學拳有一段時間了,但總認為自己練的拳難看,擔心別人嘲笑自己,因此從不在人前打拳。這種人羞澀內向,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內心不夠淡定從容。
有些人學拳,不光自己風雨無阻堅持不懈,還能帶動身邊的同事朋友一起學習,這種人有恒心有毅力,并且具有領袖氣質,在事業上也能成為別人的良師益友。
練拳講究“道”,因而有“拳道”,其根在腳,發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這個“道”字是指“通達”、“領悟”的意思,而“拳道”更指這條道路通達到凈化心靈,善化社會,美化人生,文化世界的過程,是使人充滿空靈與愉悅的方法,于是“拳道”的表現就會有一些禮節秩序和形式。
“道”,是一種生活方式,為每一個人所應遵行、修習、宏揚的路徑。它是身口意的自律、自我的開展、自我的凈化,它是一條通過身心與精神的完美化而走向最終感悟、階及神明、快樂與平和的途徑,這種途徑必然是完善的途徑,練拳就是遵行這條尋味的途徑而成拳道。
練拳之拳道,應該是正道。因為,它不僅是追尋身體的舒適,而且經由身心和精神的全面滿足來達到享受快樂的目的。“拳道”的這個“道”必須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才是合乎善念的“正道”。由正道引導,構成一個平衡的修習,邁向享受快樂的道路,因此“練拳”就是一種修行,也就形成“拳道”了。
練拳做到腹內松靜,察動靜之機。靜之則合,練拳需要寧靜,寧靜能夠養生,能夠開悟,能夠生慧,能夠明道。寧靜是一種修養,是一種氣質,更是一種美好的境界。寧靜不是平淡,更不是平庸,而是一種充滿內涵的幽遠,于寧靜中體悟,得大智慧,大徹大悟,所以練拳必須由寧靜做起,寧靜就是一種修行。
練拳之道,動之則分。是在長期練拳過程中,從內心走向外在世界,再從外在世界回到內心形成的一條道路,也就是能從簡單走向復雜,又能將復雜歸于簡單,自由自在的往來。沒有要求人人一定要接受學拳、練拳,接受拳道,但必須明白,學拳是一種享受,而練拳是一種修行,更是心靈的一次動態旅行。
練拳是依循高尚的舉止,文雅的行為規范,用這些外在的練拳形式培育與發展內心的平和端正與成長,也借此提升了人格,享受真正的善與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品味,對同一套拳產生不同的拳道。
人不必想占有喜愛的一切東西,人是有思維的,這種思維隨時都在變,沒有一種喜愛是永恒不變的。所以,用一種平常心態去品味一套拳,就會很快樂,也會很坦然,練拳才真正成為一種修行
編輯:小七
來源網絡,轉載旨在分享,侵權聯系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