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三國時代最優秀的主帥。
大爭之世,如果不把兵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那就有被替代的危險。
曹操看著自己帳下的將領,從能力到忠誠度,參差不齊。
夏侯惇、夏侯淵、曹仁這些人都是本家,忠誠度沒得說,但能力都不如自己。假如曹操坐鎮后方,讓夏侯惇、夏侯淵、曹仁等人領軍出征,那基本上無法平袁術、滅呂布、敗劉備和袁紹,也不能降伏張魯張繡韓遂馬超,更不能滅亡烏桓。
夏侯惇、夏侯淵、曹仁等人和上述幾個割據軍閥差太遠,讓他們領兵出征,等于白送人頭。
而像張遼、于禁、樂進、徐晃、張郃這五子良將,又都是外姓將領,張遼、于禁、張郃、徐晃還是降將,忠誠度存疑。
亂世如果給異姓將領(尤其是降將)過多兵權,保不齊他們就會反水或者割據自立。
亂世中的將領,如果手握兵權,兵力少的就待價而沽,找一個有前途的主公賣個大價錢,兵力多的就圖謀割據自立,或者嘗試一統天下。
曹操對這些異姓將領信不過,所以他才非常欣賞關羽,關羽雖然也是降將,但一直忠于劉備,甚至連爵位都可以丟掉不要也要去找劉備,算是忠誠的典范。
關羽能力強,能獨當一面,又極度忠誠,是曹操心心念念的良將,只可惜關羽心在曹營身在漢,沒有真心歸降曹操。
無人可用才讓曹操事必躬親,每逢大戰必親征。
放眼三國時代,能夠獨當一面的軍事主帥,寥寥無幾,曹操算一個,剩余的就是劉備、諸葛亮、周瑜、陸遜。
曹操在這些人當中,算是最出色的一個。
曹操親征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還處于創業階段,需要體現自己的能力,自己多立一些戰功,只有這樣才能服眾。
如果老是呆在后方做后勤支援,那前線立功的將領怎么能服你,長此以往,他們覺得你這個老大不夠格,肯定會擁護戰功更大的將領替換你。
“天命無常,惟有德者居之”,這句話中的“德”就是戰功,沒有戰功屁都不是。
戰功的背后就是兵權,戰功越大,就有越來越多的擁護者。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世民,李淵和李建成坐鎮長安,李世民帶兵四處東征西討,結果李世民功高震主,封無可封,最后玄武門之變時,李建成這個太子居然一敗涂地,李世民在軍中的威望和地位令李建成望塵莫及,他敗給李世民,絕不是偶然。
曹操作為帶頭大哥,當然知道領袖地位是怎么來的,只有事必躬親,重要的戰爭都在場坐鎮指揮,才能獲得將領和士兵的認可。
曹操的能力恰好能支撐他當這個帶頭大哥,他的親征也總能湊效。
曹操消滅北方群雄,擊敗烏桓異族,成為北方霸主,每次關鍵戰爭都是他親自指揮。
當然,常勝將軍總有馬失前蹄的時候,赤壁之戰,曹操輸給了周瑜和諸葛亮,這兩個人的能力不亞于曹操,曹操輸的一點都不冤,畢竟一加一大于二。
曹操這個創一代,能力強得離譜,手下將領,要么能力不行,要么信不過,曹老板干脆擼起袖子自己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