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幫扶筑夢科學教育
四級聯動共繪教研新篇
4月22日至24日,“走進粵東西北(汕尾)教研幫扶活動”小學科學專場舉行。廣東省教育研究院科學教研員楊計明,教研幫扶專家團隊廣東省基礎教育小學科學學科教研體系(深圳)建設項目負責人、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科學教研員童海云和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小學科學兼職教研員、深圳市福田區景鵬小學科學教師李昀,通過“省級統籌-深汕聯動-縣區協調-學校主體”四級教研體系協同機制,為汕尾科學教育注入創新動能。汕尾市科學教研員和小學科學教師200多人參加活動。汕尾市教師發展中心科學教研員朱俊陸博士主持。楊計明贈送《中國當代科學家的故事》叢書給協辦學校汕尾市華南師范大學附屬陸豐學校。
一、集體備課凝智慧 團隊協作促提升
集體備課活動由汕尾市陸豐市教師發展中心鄧耿選老師主持。童海云帶領教研團隊開啟首場頭腦風暴。
集體備課
汕尾市華南師大附屬陸豐學校汪雪峰老師的說課展示引發深度研討。深圳名師團隊肯定其“小組合作學習”的創新勇氣,建議通過“教學做減法、探究做加法”優化設計。童海云強調:“科學教育要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成長,在創新探索中蛻變。”
二、雙城名師展風采 實驗教學樹標桿
23日上午的課堂成為創新教學的展示窗口。
李昀以《紅樹植物的生存智慧》為題,通過三個進階式實驗任務單,帶領學生沉浸式體驗科學探究的魅力,將大自然植物的生長智慧搬到了課堂上,讓孩子近距離接近科學。
深圳市李昀老師授課
汪雪峰大膽嘗試小組合作教學,在《運動與摩擦力》課堂中展現規范有序的教學組織。
汕尾市汪雪峰老師授課
評課環節中,童海云表示:“要給足學生探索時空,讓科學思維在實驗沃土中生根發芽。”
課后,童海云對兩節展示課例進行了點評。他說,科學教育來源于生活本質,課堂離不開學生生活,培養學生要有善于發現的心和對保持科學的熱愛態度。
三、專家領航明方向 素養共生啟新程
23日下午,童海云作專題講座《積基樹本,素養共生》。他通過對比分析深圳經驗與汕尾陸豐實際,提出“本土化改良”實施策略:既要筑牢基礎知識根基,又要創新素養培育路徑。
深圳市童海云老師作專題講座
四、教研沙龍話成長 科組建設謀發展
24日的教研沙龍掀起“頭腦風暴2.0”。
教研沙龍
汕尾教師代表陸豐市教師發展中心小學科學教研員鄧耿選作匯報《陸豐市小學科學教研組建設》、陸河縣教師發展中心小學科學教研員彭錦茂《作匯報創建優秀團隊,提升教學質量》、甲西中心小學李少娜作匯報《立足鄉土 深耕教研——農村小學創建優秀科學科組的實踐與思考》、大安中學小學羅楚苗作匯報《創建優秀科組的校本教研探索——陸豐皮影戲與〈哪里有影子〉科學課融合的實踐成果》。
本場教研沙龍從資源共建到教師成長梯隊培養,從特色課程開發到教研機制創新,兩地教育人共繪科學科組建設“施工圖”。童海云寄語:“要讓每個教師都成為發光體,讓學科組成為專業成長的共生圈。”
本次活動通過“備-教-研-評”四維閉環,精準破解科學教育難點。據統計,汕尾各縣區200余名科學教師、教研骨干參與其中,形成全方位、覆蓋面廣、影響力大的幫扶活動,讓更多的老師們受益,為粵東西北教育均衡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來源:汕尾市教師發展中心
編輯:廣東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