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銷售難題,傳播管理智 快來關注我吧!
銷售
觀點
洞察
案例
職場
銷售與管理視頻號開通啦
歡迎關注并留下您睿智犀利的評論吧
最近,“大S突然離世”的消息,成了全網最抓眼球的大瓜。從春節期間消息傳出開始,各種爆料、小道消息就像開了掛一樣,鋪天蓋地:
什么偷偷返臺的具俊曄、事發前還在跳舞的S媽和小S、泰國度假趕回機場表演深情的汪小菲……吃瓜群眾看得那叫一個過癮。
可隨著輿論膨脹,關注點卻逐漸從“徐家有沒有及時救治大S”跑偏到了“汪小菲和張蘭該不該被罵”。
尤其是張蘭,幾天內從“前婆婆發文悼念”到“直播帶貨被封禁”,被罵吃相難看,成了這場流量狂歡中的焦點人物。
那么問題來了:在這場離世風波背后,張蘭到底是無辜的商業人,還是蓄意炒作的帶貨女王?
2月8日,抖音發布《抖音關于打擊無底線博流量行為的公告》,公告顯示,張蘭、汪小菲抖音賬號被無限期封禁。
01
哭著帶貨,笑著挨罵
如果要選一個“流量經濟”的代言人,張蘭絕對不讓位。
大S去世后的第四天,張蘭在微博發文悼念,字面上看著挺體面:“逝者為大,愿玥兒媽媽往生極樂。”還順手加了一句:“家里有需要的,愿助后事處理一臂之力。”
但話音剛落沒兩天,就傳出了“汪小菲包機接大S骨灰回臺灣”的消息,而張蘭賬號居然還在推薦相關視頻,網友一看,直接炸了!
結果呢?被S家人怒斥“睜眼說瞎話”,“包機全是我們安排,跟汪小菲有什么關系?”
小S也通過經紀人發聲:“姐姐在天上了,這種謊言還要繼續出現嗎?”徐家親友的憤怒發言,讓張蘭母子瞬間成了全網討伐的對象。
可別忘了,張蘭是什么人?“直播帶貨女王”從不會讓流量旁落!
2月6日,張蘭直播復播,一邊回憶自己創業時“發著高燒熬料”的苦情往事,一邊賣力推銷“麻六記”酸辣粉。一時間,直播間人氣爆棚,觀看人數破百萬,銷售額飆升。
但就在直播剛火起來的一個多小時后,直播間突然遭到封禁,這場“悼念式直播”被網友罵到上了熱搜:“吃相難看、”“消費亡者”、“沒一句實話”。
對此,張蘭直接硬剛:“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你們這些人刷彈幕罵我,我的律師團隊已經在取證了!”
而后她還發表了一番“正能量演講”:“我行得正、立得正,不怕罵,咒我十年旺!”這種“蘭姐式反擊”,不僅讓網友哭笑不得,還讓她的直播間人氣大漲,直接沖上抖音帶貨總榜前五。
所以你看,面對批評,張蘭的態度很清晰:罵可以,但罵不倒我!畢竟,在流量為王的時代,“黑紅也是紅”,只要能帶貨,幾句罵名算什么?
02
帶貨密碼:將流量變成銷量
張蘭的商業邏輯,其實一點都不復雜:把家庭倫理劇,變成品牌連續劇。
作為“麻六記”的主打帶貨達人,張蘭早已擺脫了“傳統餐飲人”的標簽,變成了直播帶貨圈的一姐。說白了,她的直播間從來不只是個人秀場,而是麻六記的“流量前線指揮部”。
2015年,張蘭因為輸掉了一場對賭協議,徹底失去了俏江南的控制權。從那之后,她消失了好幾年,直到兒子汪小菲創立“麻六記”,才重新回到大眾視野。
但麻六記的成功,和張蘭的“直播整活”密不可分。真正讓麻六記崛起的,是2022年轟轟烈烈的“汪小菲 VS 大S”離婚罵戰。
你還記得那場“床墊大戰”嗎?張蘭一邊在直播間開麥爆料“汪小菲被黑人(陳建州)打”,一邊賣鹵蛋和綠茶。網友一看,嗨了!接著,她還順勢推出“綠帽子套餐”,直接把麻六記流量帶到巔峰。短短兩天,酸辣粉賣斷貨,銷售額突破500萬。
從此,張蘭的直播間就變成了麻六記的主戰場。床墊、酸辣粉、煲仔飯、揚眉吐氣酒……只要有瓜吃,張蘭總能找到“帶貨靈感”。
2023年汪小菲再婚,她更是貼上大紅囍字,賣喜糖和水餃,直播間紅紅火火,直接沖上抖音食品榜第一。
而這一次大S離世,張蘭依舊沒錯過機會。2月6日復播當天,直播間觀看人次飆升到930萬,銷售額超過百萬元,麻六記又一次成為流量贏家。
有人說,張蘭的直播間賣的不是產品,而是“情緒消費”。她懂得如何抓住熱點,用流量換銷量,把爭議變成商業助推器。這樣的“流量經濟學”,也讓麻六記徹底火了。
03
流量時代:消費悲情的畸形生意
可話說回來,張蘭的成功,能當成榜樣嗎?
大S離世的事件,把很多丑陋的“流量生意”暴露在陽光下。從電子病歷的病毒式傳播,到AI合成的“臨終語音”,再到虛擬門票、健康APP推送“肺炎風險檢測”……死亡,成了商家爭搶的營銷工具。
更可怕的是,這并不是個例。李玟離世后,“AI復活李玟”的虛假營銷層出不窮;高以翔去世后,各種隱私被肆意傳播;甚至連數字專輯、紀念周邊都成了資本的變現工具。娛樂圈的“數字遺產”被榨干到最后一滴流量,這種現象,真的讓人細思極恐。
而張蘭的直播帶貨,不過是這種“流量消費”的縮影。她用爭議制造懸念,用直播收割關注,甚至用封禁激發更高的話題度。她的邏輯很簡單:只要能賣貨,爭議就是好事。而網友的參與,無論是支持還是罵聲,最終都成了她的流量池。
但問題是,這樣的“流量狂歡”代價是什么?當流量經濟不斷突破道德底線,當帶貨主播們為了熱度不擇手段,誰在為這種風氣買單?
張蘭的直播間,是流量經濟時代的縮影,也是悲情生意的反光鏡。她的故事,既讓人佩服她的商業頭腦,也讓人對流量至上的社會感到無奈。
在流量面前,似乎一切都可以被消費——家庭矛盾、名人離世、甚至是普通人的悲歡離合。人人都在為流量狂歡,但這種狂歡,到底能持續多久?
或許,我們需要重新思考:直播帶貨的盡頭是什么?流量經濟的底線在哪?是時候讓平臺加強監管,讓觀眾提高警惕,別再讓“黑紅也是紅”成為唯一的成功法則。
畢竟,生活本就很難,別讓流量綁架了我們的人性。愿每個人都能在這個喧囂的時代里,守住自己的底線,活出自己的精彩。
銷售與管理視頻號開通啦
歡迎關注并留下您睿智犀利的評論吧
親愛的粉絲們,我們會從評論區隨機精選用戶贈送書籍,今日贈書《那么遠,這么近》。
介紹
◆簡單來說,巴西人做生意的心態是步步為營的,一定要看到眼前的利益,確保不虧損。他們不接受畫餅,也不接受所謂的 “用市場占有率來換利潤”等中國人常見的經營策略。生意人普遍有一種心態:如果要合作,那么當下一定要有一個穩固的、看得見的收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