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幸福的一個要素:喜歡孩子,愛孩子,至少不應該反感與孩子交往。
來源 | 《人民教育》2025年第8期
作者 |周杰
云南省昭通市大關第一小學
做教師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呢?每個人可能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我認為能夠保持自己的幸福和快樂是對教師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不是裝出來的快樂,也不是掛在口頭的幸福,而是真心的。這很不容易,但很重要。
但凡與人接觸的工作,都要求工作者要有一種積極的態度,如各種服務行業,教師更是如此,他們的工作對象大多都是未成年人,教師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還要一刻不停地向比自己更年輕的人傳遞正能量,教師自己的狀態對教育的效果影響很大,教師最好的狀態就是幸福充盈、自信開朗的,走進教室就要像太陽一樣,把陽光灑向孩子們,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教育過程中以自己為榜樣,更好地幫助年輕一代建立一種樂觀自信的人生狀態。
但事實上,有調查證明,教師又是一個很難快樂起來的職業。前段時間,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健康專家俞國良帶領團隊對1998年至2022年間中國教師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調查,在55萬的教師樣本中,大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的總檢出率為17.8%,這一數據高于醫生、公務員、企業職工等其他職業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
教師職業的心理問題主要來自工作負荷過大,工作頭緒多而細碎;教師工作的責任大,每個家庭每天都會把最寶貴的成員—孩子交到教師手上,還充滿了期待;教師的付出卻不一定能馬上見到效果,教育人是一件復雜的工作,常常會讓人有一種挫敗感;教師還要不斷與時俱進,不斷接受新知識、新觀念,不斷學習,要面對晉升和職業發展的壓力;教師還要不斷與家長、同事、社會交流,每個人都對教師有自己的期待,這種人際交往就要付出相當多的精力……這個表面上看起來很穩定、很安逸的工作,其實處處充滿挑戰,這也是讓很多教師一走進學校就快樂不起來的原因。
如何才能讓教師用更積極的心態面對各種挑戰和困難?專家給出了不少答案,比如從社會、教育管理部門、學校的角度講,應該給予教師更多工作和心理上的支持,減少他們不必要的工作負擔,讓他們能夠集中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對教師工作的評介要更科學,管理上要給教師一定的寬容度,讓他們能夠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做好自己的工作……這些都是對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相關部門盡快落實。
但我認為也需要從教師個人的角度審視這件事,教師如何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迎接不同類型的教育教學挑戰,教師自身需要哪些素質?
我個人的經歷能說明一些問題。我是云南烏蒙山區一個有著30年教齡的小學教師,記得初為人師的時候,我只有17歲多一點,青澀的我并不懂得太多的教育理論,也沒有經驗和教學技巧,只有一腔似火的熱情,整天與孩子打成一片,樂此不疲。我喜歡看到孩子們的笑臉,喜歡體會孩子們的快樂心境,他們笑我就開心,正是這個原因,讓我從此就“陷入”了教書育人的“漩渦”,不能自拔,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由于愛孩子,我慢慢地愛上了這個職業、這份工作;也由于愛孩子,我會慢慢琢磨與孩子的相處之道,琢磨如何能更好地幫助他們盡可能健康成長,因此我自愿持續學習,不斷提升自我。我前后用了8年的時間自學,從一個初中輟學生成長為一個本科生,從一個代課老師成長為正式的教師,我由衷地感謝可愛的孩子們,是他們的需要讓我成長,讓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我是幸運的,我所熱愛的成了我的工作。由此我想到了教師職業幸福的一個要素:喜歡孩子,愛孩子,至少不應該反感與孩子交往。
喜歡孩子似乎是人類的天性,但通過觀察我發現,喜歡孩子并不是所有人都天然會有的一種情感,很多人并不喜歡孩子,尤其是別人的孩子,或者更確切地說,他們喜歡孩子只是表面上的,他們會覺得孩子幼稚、吵鬧、拖累人,會覺得孩子很煩,與孩子交往起來他們會感到無聊,沒有樂趣。社會上有相當一部分這樣的人,他們怎么也無法建立起對別人孩子的正向情感。這本無可厚非,這些人也能夠在其他領域有所作為,但顯然他們不適合教師這個職業。
但我相信,在教師行業內也有大量這樣的人,他們或許是看中了教師職業的穩定性,或許是在從業之初誤以為教師職業是一份十分安逸的工作、沒有挑戰的工作,或者根本就沒有考慮太多,糊里糊涂地邁進了師范院校的大門,走上了教師職業的道路。
沒有對孩子的喜愛,甚至反感與孩子交往,這份工作就將失去最根本的基礎,接下來的一切都會是一種應付,完全成了一份苦差,這對孩子、對教育事業、對教師本人,以及對學校、家長、社會都不是一件好事。因此,我相信在教師職業的入口處,在選擇師范院校的那一刻,我們就要加強甄別和宣傳工作,加強職業指導,勸退那些反感孩子的人,這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但當前這項工作還沒有做到位,前幾年的師范熱讓很多高中生選擇了教師的職業方向,有很多報道都顯示,不少孩子選擇教師職業更看中的是這個職業的穩定性,而很少考慮自己是不是適合這個職業,是不是從心底里喜歡與孩子交往接觸。
有了對孩子的喜愛之情,并不意味著教育之路就會一帆風順,但可以幫助我們有更強大的意志力去克服一些困難。我很喜歡孩子,但我也會時不時因為學生怎么都學不會某個知識點而感到氣餒,還會因學生反復犯錯卻不知悔改而感到氣憤,也會因為個別孩子的能力欠缺而感到失去了教會他的耐心和信心,但這些都是一時的,過段時間我還會重新振作,再次尋找更佳的教育教學方法。也就是說,一時的困難并不能徹底澆滅我對教育意義的追尋,我也不太會懷疑自己選錯了職業,為了看到個別“問題”孩子能像其他孩子一樣成長,我還會多努力嘗試幾次。
此外,教育工作的獨特回報也只是特別喜歡孩子的人才能享受到的:當我午休的時候打開包,看到里面有學生悄悄放進去的水果糖,哪怕只有一顆,我不管先前的心情如何,馬上就會快樂起來;當學生圍著我轉,不停地談著他們的觀點和看法,看到他們那清澈透明的眼神,我就會喜不自禁;當曾經教過的學生拿著大學錄取通知書到家里向我報喜的時候,我也會跟他們一樣快樂;當曾經教過的學生回到母校來看望我的時候,看到他們都已經成人,與他們談起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談起他們的工作,談起他們在社會上能夠獨當一面,而這一切又都與我相關,這時我內心的成就感難以向其他人言說。這些內在的職業幸福瞬間可以很大程度上抵消教師職業的艱辛、痛苦。而如果一個人從一開始就不太喜歡孩子,不能與孩子共情,不能體會到孩子的快樂,我相信這些職業幸福的“素材”他們是無感的,他們很難享受到,而沒有了這些小小的幸福,教育就會變成純粹的苦差。
我在這里強調了教師要喜歡孩子這件事,當然教師職業還需要其他一些素質,如耐心、表達能力、情商、思考能力等,單單喜歡孩子并不一定就能做一個好教師,但這是從事這個職業的一個重要前提。
每種職業都會有苦有甜,為自己選對了職業,擁有一定的天賦,一部分苦就能變成甜。從這一點出發,我們就要在職業入口處做好篩選和宣傳工作。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
來源 | 《人民教育》2025年第8期
編輯 | 皮皮兵不皮
(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