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這個重資產行業里,負債似乎成了家常便飯。每當我們翻開車企的年報,那一串串驚人的負債數字總是讓人瞠目結舌。但今天,我要告訴大家-——談負債要談企業規模和營收。
我們先來看看全球主流車企的總負債情況。大眾集團、豐田、通用汽車這些巨頭,營收萬億級,負債也是萬億級,甚至負債還高于營收。這聽起來是不是挺嚇人的?但其實,這是汽車行業的普遍現象。車企們為了保持競爭力,不斷投入研發、擴大生產規模,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撐。
再來說說我們國內的車企。上汽集團、比亞迪、吉利控股,這些國內的主流玩家,雖然總負債也不低,但相比國際巨頭來說,還是相對較低的。特別是比亞迪,2023年營收6023億元,總負債才5291億元,這個比例在汽車行業里算是相當不錯的了。
當然,我們談負債,不能只看總額,還得看看有息負債。有息負債可是要支付利息的,這才是企業真正的負擔。全球主流車企的有息負債普遍都很高,豐田、福特、通用汽車等都是有息負債的“大戶”。但比亞迪在這方面就表現得相當謹慎,有息負債只有303億元,在總負債中占比才6%,這說明比亞迪在資金管理上可是下足了功夫。
除了看有息負債,我們還得關注應付賬款。應付賬款反映了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情況。企業規模越大,營收越高,對外采購的體量也就越大,應付賬款自然也就多了。但應付賬款占營收的比例,可是衡量企業資金管理效率的一個重要指標。比亞迪在這方面就做得相當不錯,應付賬款占營收的比例只有33%,這說明比亞迪在與供應商的合作中,資金流轉效率相當高。
所以說,看車企的負債,不能只看數字,還得結合企業規模和營收來綜合分析,資產負債表的健康度取決于三個黃金比例:總負債/營收衡量擴張效率,有息負債/總負債檢驗融資智慧,應付賬款/營收揭示產業鏈話語權。比亞迪在這三項指標上分別交出88%、6%、33%的答卷,證明中國車企完全可以在不犧牲發展速度的前提下,走出一條低風險、高效益的全球化新路徑。當行業還在爭論負債高低時,真正的贏家早已在資產負債表里寫下了未來十年的生存法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